零售管理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30 17:00: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零售管理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零售服務質量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顧客服務已成為零售企業爭取并留住顧客的重要競爭手段,本文在服務質量模型的基礎上結合零售業的特點,指出了提升零售服務水平的途徑。
關鍵詞:差距模型零售服務質量管理
深入了解顧客所需,減少認知差距
造成零售商對消費者對服務期望認識出現偏差的原因在于對消費者需求缺乏深入的調查了解。所以縮小認知差距,提供優質服務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顧客究竟需要什么。了解消費者需求不能憑主觀的判斷,需要實際的調查以掌握顧客真實的期望,其主要途徑有:
消費者調查。對消費者的調查可以采取三種不同的形式:全面調查、及時滿意調查和消費者訪談。全面調查即在消費者中進行較大規模的調查,采取問卷形式,樣本通常在50000份左右,每年進行一次。由于每年的問卷相同,因而能追蹤服務表現。及時滿意調查是在顧客購物后馬上詢問其是否滿意。對顧客的及時調查能了解最新的信息,并能向顧客表達企業提供優質顧客服務的意愿,還可以根據顧客反映的信息對當事員工進行獎懲。消費者訪談則是選取10到15名消費者進行深度訪談,如每個月和一組消費者訪談一小時左右,了解他們購物的經歷,以及對服務方面的建議。
重視顧客抱怨。顧客抱怨往往能提供更具體的信息,因此處理抱怨是提高服務水平花費最少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被動地依賴顧客抱怨獲取信息,因為不滿意的顧客通常不會抱怨,所以鼓勵顧客抱怨應成為提高顧客服務的重點之一。商場應在顯眼的地方設置顧客服務臺或開設免費投訴電話,讓顧客便于反映問題和得到問題的反饋,當然對顧客抱怨一定要及時處理才能真正提高服務質量。
網絡零售商突破管理論文
據《商業周刊》的最新報道,隨著競爭的加劇、收入以及新增網絡購物用戶的增幅減緩,促使華爾街的分析家對網絡零售商的前景不再看好。
對于大多數網絡零售商來說,亞馬遜于10月21日的第三季度財務報告不乏亮點:贏利翻了三倍多,達到了5400萬美元,收入達到了14.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3億美元增長了29個百分點。而且據亞馬遜官員的預測,今年圣誕節期間公司的收入和贏利有望再創新高-第四財季的銷售額有望比去年同期增長31個百分點。
同時我們也看到前段時間網絡零售商巨頭們已經開始世界各地"跑馬圈地",國內著名網絡零售商卓越已經被亞馬遜收編,成為亞馬遜家族成員之一,而現在華爾街的分析家開始對網絡零售商們大肆潑冷水,這其中由來如何?我們想知道到底是華爾街的分析家故意"責難"網絡零售商?還是網絡零售商自身潛伏著不可回避的困境呢?難道網絡零售這么快就會進入衰退期嗎?
危機潛伏制約網絡零售業?
如果單看亞馬遜的財務報告來說,我們發現華爾街的分析家們簡直是"腦袋進水",面對源源不斷的贏利,洪水滔滔的收入,正值"青春年少"的網絡零售商怎么會"日落西山"呢?
華爾街對這些財務報表中的數字并不滿意,他們認為亞馬遜依然是一個新興公司,應該有更高的增長率。作為1440億美元規模網絡零售業的領頭羊,亞馬遜的表現令華爾街的分析家失望了。為此在一天內亞馬遜的股價"應聲而跌",下滑了12個百分點,為34.60美元,創下了52個星期以來的最低價。
零售企業組織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當前,我國零售業競爭激烈,中外零售企業已開始全面對決,國外零售企業不僅具有先進的硬件設施和卓越的組織管理能力,在競爭中優勢明顯。本文主要研究了國外零售企業組織管理的發展趨勢,及其給我國零售企業組織管理的啟示。
關鍵詞:國外零售企業組織管理
國外零售企業組織的管理
現在,國外許多大型零售企業的組織管理正積極向扁平化方向發展。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和更好地適應消費者的需求,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和家樂福紛紛減少企業的管理層次,向下分權。在沃爾瑪的組織結構里,上層的CEO下面只設四個事業部:購物廣場、山姆會員店、國際業務、配送業務,下層就是龐大的分店。眾所周知,家樂福的各個分店具有較大的自主權,管理更趨扁平化。
組織扁平化
傳統的零售企業組織結構為“金字塔型”層級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上下級間層級分明,每個人都有明確的權利和責任,中間為一個龐大的管理層。該結構在穩定的環境下,是一種比較高效的組織結構,適合企業的發展。但當前,企業面臨的環境變化迅速,就像英特爾前總裁葛洛夫所說的那樣:現代社會唯一不變的是變化。特別是在零售業,市場環境變化迅速,消費者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金字塔型的組織結構已明顯不利于零售企業的發展。同時,信息技術在零售業的廣泛應用使扁平化結構和管理成為可能。
零售企業管理論文
(1)內容摘要:當前,我國零售業競爭激烈,中外零售企業已開始全面對決,國外零售企業不僅具有先進的硬件設施和卓越的組織管理能力,在競爭中優勢明顯。本文主要研究了國外零售企業組織管理的發展趨勢,及其給我國零售企業組織管理的啟示。
關鍵詞:國外零售企業組織管理
國外零售企業組織的管理
現在,國外許多大型零售企業的組織管理正積極向扁平化方向發展。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和更好地適應消費者的需求,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和家樂福紛紛減少企業的管理層次,向下分權。在沃爾瑪的組織結構里,上層的CEO下面只設四個事業部:購物廣場、山姆會員店、國際業務、配送業務,下層就是龐大的分店。眾所周知,家樂福的各個分店具有較大的自主權,管理更趨扁平化。
組織扁平化
傳統的零售企業組織結構為“金字塔型”層級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上下級間層級分明,每個人都有明確的權利和責任,中間為一個龐大的管理層。該結構在穩定的環境下,是一種比較高效的組織結構,適合企業的發展。但當前,企業面臨的環境變化迅速,就像英特爾前總裁葛洛夫所說的那樣:現代社會唯一不變的是變化。特別是在零售業,市場環境變化迅速,消費者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金字塔型的組織結構已明顯不利于零售企業的發展。同時,信息技術在零售業的廣泛應用使扁平化結構和管理成為可能。
外商投資國零售管理論文
我國自1992年零售業對外開放后,外商投資零售業的政策幾經演變,零售業的對外開放程度逐漸加大。并且隨著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在經過短暫的過渡期后,零售業將于2004年對外商投資企業全部開放。外商投資零售企業從單店到連鎖,從零售到批發,從沿海到內地,從中方控股到外方控股,進行著有計劃的逐步擴張。外資零售企業的進入,不僅為我們帶來了國際上先進的經營理念、科學的管理模式和營銷策略,而且大大地刺激了我國零售業態的變革和發展。
一、外商投資我國零售業的現狀與趨勢
(一)投資規模普遍較大
由于進入中國零售業的外資企業大都資金充足、實力雄厚,所以投資規模普遍較大。
1.從數量上看:迄今為止,國際上50家最大的零售企業已有2/3進入中國。中國商業聯合會的《中國零售業白皮書》披露,到2001年底,限額以上外商投資零售企業在中國已發展到362家,其中110家法人單位,252家活動單位。港澳臺投資零售企業有100家法人企業,134家活動單位。
2.從銷售額上看:2001年限額以上外商投資零售貿易業商品零售額占中國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零售業總額的5.29%,占中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總額的1.46%。在外商投資零售業比較集中的北京,上海,外資所占市場份額分別為該市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6%和8.9%。
零售商業商品采購管理論文
1、我國零售企業的發展
1.1零售企業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一環
隨著技術的進步,企業的壯大,在加之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發展市場,因此,如今國內的零售市場得到了很多國外零售商的青睞。中國的兩大經濟基石便是基礎的產業結構和高端的金融鏈接,零售商業便涉及其中。中國目前的經濟基礎是制造體系,并且其為中國大量人口提供了許多就業崗位,鞏固了經濟基礎與社會穩定。
1.2零售企業未來發展機遇的預測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并且現階段還處于發展中國家,很多領域都在飛速的向前邁進,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常需求逐漸提高,物質需求、精神需求的質量也在提升。中國的消費需求增長趨勢在短期內是不會改變的,并且這種趨勢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因此,零售商業在中國還存在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在未來的發展中有更多的機遇。
1.3零售企業的發展方向
零售企業物流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在21世紀,應用物流管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已被國際企業普遍重視。而我國引入物流管理這一概念的時間較短,與國外企業相比,國內零售企業對其應用比較有限,并且存在運作效率低、統一配送率低、物流成本高、信息共享低以及信息化水平低等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零售企業尚未形成規模效應、物流管理觀念落后、與供應商合作不暢以及信息技術落后。為有效實施物流管理,國內零售企業可以從物流配送模式的選擇、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尋求對策。
關鍵詞:零售企業物流管理配送信息技術戰略合作
我國零售企業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
2004年12月底,我國商業和物流業向外資完全開放。物流管理作為我國零售企業和國外同行業競爭的利器,已經得到國內大多數零售企業的重視。但目前國內零售企業已在運作的物流體系普遍缺乏有效的經營管理,出現了以下帶有共性的問題:
物流的整體運作效率低
物流效率低在零售企業的突出表現是缺貨率高。根據羅蘭•貝格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2003年9月對國內連鎖零售3個城市5家連鎖零售企業的12家大賣場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的終端缺貨率在10%左右,遠遠高于國際7%左右的水平。對零售企業來說,商品缺貨狀況將引發消費者的各種反應,最終導致企業的銷售損失,據粗略的測算,我國連鎖超市每年因商品缺貨造成的損失高達830億元人民幣。有關機構研究表明:在美國,連鎖零售企業如果購買商品缺貨,60.5%的消費者會購買同一類替代品,21.6%的顧客不再購買,14.8%的顧客會到另一家店購買時再實施消費行為,顧客的轉店率是17.9%;而在我國,當出現商品缺貨時,48%的人會購買同一品種的替代品,15%的消費者不再購買,31%的顧客會選擇到另一家店購買該商品,顧客的轉店率是37%。這意味著中國的超市將因缺貨而比美國的超市損失更多的顧客。
零售企業物流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在21世紀,應用物流管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已被國際企業普遍重視。而我國引入物流管理這一概念的時間較短,與國外企業相比,國內零售企業對其應用比較有限,并且存在運作效率低、統一配送率低、物流成本高、信息共享低以及信息化水平低等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零售企業尚未形成規模效應、物流管理觀念落后、與供應商合作不暢以及信息技術落后。為有效實施物流管理,國內零售企業可以從物流配送模式的選擇、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尋求對策。
關鍵詞:零售企業物流管理配送信息技術戰略合作
我國零售企業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
2004年12月底,我國商業和物流業向外資完全開放。物流管理作為我國零售企業和國外同行業競爭的利器,已經得到國內大多數零售企業的重視。但目前國內零售企業已在運作的物流體系普遍缺乏有效的經營管理,出現了以下帶有共性的問題:
物流的整體運作效率低
物流效率低在零售企業的突出表現是缺貨率高。根據羅蘭•貝格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2003年9月對國內連鎖零售3個城市5家連鎖零售企業的12家大賣場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的終端缺貨率在10%左右,遠遠高于國際7%左右的水平。對零售企業來說,商品缺貨狀況將引發消費者的各種反應,最終導致企業的銷售損失,據粗略的測算,我國連鎖超市每年因商品缺貨造成的損失高達830億元人民幣。有關機構研究表明:在美國,連鎖零售企業如果購買商品缺貨,60.5%的消費者會購買同一類替代品,21.6%的顧客不再購買,14.8%的顧客會到另一家店購買時再實施消費行為,顧客的轉店率是17.9%;而在我國,當出現商品缺貨時,48%的人會購買同一品種的替代品,15%的消費者不再購買,31%的顧客會選擇到另一家店購買該商品,顧客的轉店率是37%。這意味著中國的超市將因缺貨而比美國的超市損失更多的顧客。
零售業市場營銷的管理論文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零售商業對外資的全面開放,越來越多的外資零售巨頭在中國零售市場大肆攻城略地。使零售市場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零售商業企業要全面加強企業管理,特別是市場營銷的管理。
0引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零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大街小巷,中國零售商業對外資的全面開放,越來越多的外資零售巨頭在中國零售市場大肆攻城略地。使零售市場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這就要求零售商業企業認清形勢,全面加強企業管理,特別注意加強市場營銷的管理。市場營銷是企業在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為滿足消費需求,實現企業目標的商務活動過程,它包括市場調研,選擇目標市場、商品促銷、商品儲運、商品銷售和提供服務等一系列與市場有關的企業業務經營活動。
宏觀經濟是企業的生存環境,企業無力改變,只能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擴大商品銷售,努力增加利潤,就要加強市場營銷管理,為完成企業的經營目標,對市場進行分析、評價、選定目標市場,對市場營銷的各種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
1正確分析和預測零售市場
零售企業要對目標市場進行市場環境調查和分析對比,發現和補捉市場機會。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場,零售企業要把市場營銷的全部活動作為完整的信息體系,要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預計和推測未來的市場需求,供給量以及他們的變化規律。在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中不斷發現那些尚未得到滿足的市場需求,以求在顧客的滿意之中不斷擴大市場銷售,長久地獲取豐厚的利潤。在市場分析、預測中還要充分注意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及社會文化、法律等因素、競爭、技術因素、經營者可決策的企業內部因素。此次源自美國次級貸的金融危機不過是商業循環的導火索,每次經濟周期的形成因素不同,但是造成的客觀結果卻是相同的,即表現為經濟的起伏。企業要在經濟高漲期抓住發展機會,擴大商品銷售、增加利潤;在經濟收縮期更要注重市場營銷,針對消費行為變化的新特點,靈活運用市場營銷,制定出富有實效的,既能刺激消費、擴大消費,又能實現企業合理回報的市場營銷策略,使企業規避市場風險、保持穩健經營。
零售企業物流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在21世紀,應用物流管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已被國際企業普遍重視。而我國引入物流管理這一概念的時間較短,與國外企業相比,國內零售企業對其應用比較有限,并且存在運作效率低、統一配送率低、物流成本高、信息共享低以及信息化水平低等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零售企業尚未形成規模效應、物流管理觀念落后、與供應商合作不暢以及信息技術落后。為有效實施物流管理,國內零售企業可以從物流配送模式的選擇、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尋求對策。
關鍵詞:零售企業物流管理配送信息技術戰略合作
我國零售企業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
2004年12月底,我國商業和物流業向外資完全開放。物流管理作為我國零售企業和國外同行業競爭的利器,已經得到國內大多數零售企業的重視。但目前國內零售企業已在運作的物流體系普遍缺乏有效的經營管理,出現了以下帶有共性的問題:
物流的整體運作效率低
物流效率低在零售企業的突出表現是缺貨率高。根據羅蘭•貝格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2003年9月對國內連鎖零售3個城市5家連鎖零售企業的12家大賣場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的終端缺貨率在10%左右,遠遠高于國際7%左右的水平。對零售企業來說,商品缺貨狀況將引發消費者的各種反應,最終導致企業的銷售損失,據粗略的測算,我國連鎖超市每年因商品缺貨造成的損失高達830億元人民幣。有關機構研究表明:在美國,連鎖零售企業如果購買商品缺貨,60.5%的消費者會購買同一類替代品,21.6%的顧客不再購買,14.8%的顧客會到另一家店購買時再實施消費行為,顧客的轉店率是17.9%;而在我國,當出現商品缺貨時,48%的人會購買同一品種的替代品,15%的消費者不再購買,31%的顧客會選擇到另一家店購買該商品,顧客的轉店率是37%。這意味著中國的超市將因缺貨而比美國的超市損失更多的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