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學專業教學發展分析

時間:2022-11-27 02:50:35

導語:保險學專業教學發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保險學專業教學發展分析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條件下,金融混業已經成為金融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在這一背景下,加強對金融人才的培養,滿足金融市場發展需求已經成為各院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的方向。保險學專業作為金融專業的一部分也歷經了巨大的變化,在對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課程設置和人才體系培養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下面就通過分析金融混業下我國保險業所面臨的挑戰,并對此對保險學專業教學發展的新動向提出本人的幾點看法,希望對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為金融業的發展提供專業化、復合型的人才作出貢獻。

【關鍵詞】金融混業;保險學;教學發展;新動向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險意識進一步增強,對保險相關的需求也不斷的增加,在這種背景下,保險業被廣泛發展和深入的應用。保險學作為一門保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不僅理論性強,而且還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在當前金融混業市場下,我們在對保險學專業教學中,應該樹立全局的觀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以金融混業市場實際為依托,創設教學課程和教學目標,為各大保險公司提供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支撐,滿足市場發展對保險人才的需求,促進我國金融混業的持續、穩定、良性發展。

一、金融混業背景下我國保險業面臨的挑戰

金融混業作為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一個重要的體現,在發展過程中,難免對我國的保險業造成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如:投資風險的加大、經營風險的加大、資本安全風險的加大以及監管法律法規的不健全等等,都是我國保險業所面臨的挑戰和發展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具體而言,可以表現為以下的幾點:1.金融混業背景下,改變了以往的金融市場,資金運用結構發生改變,造成投資風險加大。對于金融而言,資金投資是其最核心的運轉部分,相對于一些發達的國家,我國的資金投資水平還處于一個明顯的劣勢,一方面,影響了保險公司持續、穩定的發展,不利于保險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發展。另一方面,金融混業市場發展吸引了保險基金大幅度的入市,債券、資金投入、股票等金融結構發展了重大改變,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資風險。2.我國的保險行業的發展起步較晚,特別是在金融混業背景下,其應對市場金融業的發展背景下,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國外保險公司的不斷進軍中國金融市場,中外合資保險公司的籌建等等,使得我國保險公司的發展,特別是一些中型保險公司的發展步步維艱,在對外競爭市場競爭力差,在金融混業下受到的沖擊力更為嚴重,使得保險業經營風險加大。3.金融混業的發展提高了保險業資本安全風險。(1)金融混業發展給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為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但不可避免的是混業經營下保險投資所面臨的風險因素更高、資產負債匹配難度更大。如:利率波動、債券價格變化、匯率變化等等。(2)金融混業下保險公司內部交易和關聯交易增加,導致保險公司在信息公布過程中容易“藏私”,信息準確性和真實性降低。

二、我國保險學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保險學專業是應對保險業市場發展和需求背景下提出的,在對人才的培養方面也偏向于對應用型和創新性的培養,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了一些問題:首先,我國保險學專業起步較晚、基礎差,缺乏明確的專業定位。相比于其它的金融學專業,保險專業不僅起步較晚、基礎較差,而且在課程教育中還缺少一個明確的定位。如:財經類的大學在對專業教學中更多的從經濟行為上研究保險的發展、保險的運行規律;工科類的法學則側向于安全生產和安全防范等,對保險學專業沒有從本質上進行研究和定位。其次,人才培養模式還比較欠缺。金融混業背景下,對保險人才的需求推進式的增長,為了應對這種市場需求,我國保險教育在對保險行業人才培養方面加大力度,積極的創設相應的保險課程和人才培養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保險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但在高端、優秀的保險人才需求上還比較緊缺,久而久之,不僅影響我國保險業持續、穩定的發展,是人才不能滿足保險市場應對壓力和挑戰的需求,而且也造成嚴重的供需脫節矛盾。其原因一是教學水平差距大,發展不平衡。二是保險學科建設比較落后,教學質量差。三是師資力量有限,硬件設備不達標,影響教學活動。再次,缺乏有效的實踐,理論與實踐脫節。盡管在當前保險學專業教學中,課程體系設置和人才培養體系都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重點突出其專業性和應用型,以推進保險學專業的發展。但在理論聯系實踐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缺乏有效的市場追蹤,對市場前沿問題關注少,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對于保險學知識更多的停留在理論和平面上,實際應用能力較差。一方面是由于教學過程中,指導老師自身實際經驗有限,盲目的追求教學任務,導致重理論輕實踐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也是受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和制度的限制。在對人才的考核評價方面,更多的是以理論成績為主,對學生實踐方面考核意識不足,不僅限制了學生思維發展,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抑制了學生對實踐活動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實踐教學設施和基地的缺乏也是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校企建設不重視、校外實踐基地建立不重視等,學生缺乏一個有效的實踐平臺。最后,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的落后。受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的影響在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上面還比較刻板、落后。盡管在教學過程中也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采取一定的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項目課題研究教學法等等,在歸根到底仍然是以灌輸性的教學為主,學生的獨立性和主體性沒有得到完全的解放和發展,限制了創新思維的發展和獨立能力的提高。在考核上比較單一,缺乏科學的考核制度,強調結果而忽略過程的考核,不僅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保險意識和保險專業能力的提高。

三、金融混業背景下保險學專業教學發展的新動向

金融混業是金融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也是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一個重要的標志。金融混業的發展改變了金融市場結構和市場環境,對保險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使保險業所面臨的金融市場更為復雜,市場競爭更為激烈,風險性更大,在這種背景下,對保險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對保險學專業教學發展提出了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動向,以全面滿足市場對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需求。1.人才培養的目標。明確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在對人才的培養方面,對專業進行清晰的定位,構建統一的人才培養機制。一方面,要結合院校自身的發展優勢和條件,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強調對應用型、創新性和實用性保險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對人才的培養要結合保險業市場的發展需求。將理論聯系實踐,從經濟、金融、保險理論基礎、業務技能等保險學專業各個方面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除此之外,還需要重視對學生素質水平和職業意識的培養,使學生不僅掌握相關的保險學專業的知識,而且提高學生的崗位意識和競爭力,以滿足市場對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求。2.保險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保險專業課程體系要從全局出發,既要滿足學生實際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同樣也要強調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學生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因而在保險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方面,一是強調教學內容與課程設置的彈性化相結合。以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二是夯實基礎與提高能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為學生今后學習奠定基礎。三是,實用性與前瞻性相結合。學生既能切實的解決問題,又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3.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積極的開展校企合作,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原則,為學生發展提供專業的實踐平臺,以保險業公司具體發展為依托,重視對人才針對性和專業性的培養,不僅能有效的解決理論與實踐脫軌問題,也進一步的提高了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業務操作能力。

總之,保險學作為一門應用型專業,在應對金融混業市場條件下,對保險人才的培養,要切實,靈活人才培養制度,完善教學手段,結合市場要求,有針對性的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精彩生成,實行保險人才訂單式培養,實踐“頂崗實習”,以綜合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養水平,為保險業的發展提供專業化、應用型和實用性人才。

作者:成歡 單位:西華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金敬仙.我國保險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J].中國市場,2010.

[2]王薇.我國保險業競爭力提升初探[J].中國市場,2011.

[3]蘭東娟.我國保險業誠信體系建設的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1.

[4]胡運良,侯旭華.淺談保險實訓教學與保險應用型人才培養[J].當代教育論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