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保險富礦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12 07:50:00
導語:旅游保險富礦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休閑已逐漸成為廣大民眾的一種時尚消費。尤其是1999年實行“黃金周”以來,全國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一直保持著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雖然2003遭受SARS襲擊,旅游業飽經重創,但全年入境人數仍達到9166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174億美元。全年國內出境人數達2022萬人次,增長21.8%。其中因私出境1481萬人次,增長47.2%,國內旅游人數達8.7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高達3442億元。今年春節期間,全國共接待旅游者6329萬人次,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6.4%,實現旅游收入289.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4%。由此可見,旅游業不僅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一支重要產業,同時,也是人們選擇休閑消費的——種重要方式。
旅游是一種戶外行為,人數多,流動性強,除乘機、乘車、乘船等存在風險以外,特別是——些新型旅游項目推出后,旅游的風險因素加大,如蹦極、攀巖、漂流、騎馬、峽谷探險、雪山滑行、高空纜車等風險。對此,旅行社很難控制,加之社會治安形勢嚴峻,旅游風險增多,由此產生的投訴案件和旅游糾紛居高不下。
旅游保險叫好不叫座
怎樣規避旅途中的種種不測和意外風險,減輕因旅游風險給旅游者本人家庭及旅行社帶來的嚴重經濟和心理負擔?專家認為,建立風險分攤機制,即利用少量的保費支出來轉嫁旅途中難以預料的風險,是國際通行的一種有效的手段。
其實旅游保險在我國已開辦多年,出門旅游一趟,個人花幾十元錢買數份保險應不成問題,但這項業務目前推廣起來十分緩慢。以2002年為例,國內外旅游近8億人次,若以國內一般旅行社規定的每個旅游者30元保險計算,一年的旅游保險費收入應該在240億元左右,但當年的實際旅游保險費收入僅10億左右。
這一巨大反差,問題在哪里?業內普遍認為,一是游客的保險意識弱化。大多數旅游者認為外出旅游就那么幾天時間,沒必要花錢買保險。二是隨團出行,景點門票中含有保險,即使出險也有旅行社兜著。其實,隨著旅行社責任保險制度的實施,旅行社只對發生在行程內的保險事故負責,旅行者一旦游離規定的旅行時間或線路而遭遇風險,后果還得自負。三是保險公司不重視對旅游保險的宣傳和營銷,認為旅游保險收費量小,工作量大,難以達到規模經營,因此吸引力不大。四是在國內旅游市場上除強制推行的旅行社責任保險外,為游客提供保險的品種看來很多,但真正深受游客歡迎的很少,特別是難以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多樣化需求,因旅游包含著相當多的風險因素,除旅途意外傷害外,還有旅游盜搶、自然災害、天氣突變和出游后家庭財產安全以及隨身攜帶的物品等都面臨損失的可能,而現有的保險品種又無法滿足游客的上述需求。五是險種不配套。在我國由于人身險和財產險業務屬分離經營,旅客需要分別到經營壽險的公司和經營產險的公司咨詢和投保,并且,國內保險公司目前只為通過旅行社組團游客的隨身財物上保險,而沒有為散客自助旅行財產上保險的業務,更沒有經營包括人身、財物和游客家庭財產在內的旅游綜合保險項目。六是投保渠道狹窄。目前主要是旅行社、機票銷售點代售、網上投保三種形式。因旅游保險保費少,傭金低,旅游公司、機票銷售點對銷售的熱情不高,而網上買保險對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還相當陌生,游客一般選擇到保險公司網點去購買,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大家購買保險的積極性。此外,大多數保險公司只售團體保險,而將自助旅游者拒之門外,有限的承保方式和陜窄的投保渠道,不僅使自助、半自助式的脖客享受不到保險保障的權益,也使保險公司失去一塊相當大的保險市場。
據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旅游的人群中約80%選擇自助游。此外,如十分流行的探險、蹦極、攀崖、漂流、滑雪等一些刺激性較強的新興高風險旅游項目都屬個人行為,一般都不在保險責任之內,使絕大多數散客只能選擇與保險“再見”。
出行前備把“保險傘”
2001年國家旅游局了14號令,全面施行《旅行社投保責任保險規定》,該規定要求,凡境內從事旅游業務經營活動的所有旅行社,都必須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
旅行社責任保險的實施,理順了保險各方和現行保險法規的關系,使其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即由旅行社根據保險合同的規定向保險公司支付相應的保險費,旅游期間一旦發生事故,則由保險公司代表旅行社為游客承擔經濟賠償責任。
實行旅行社責任保險以后,因組團旅行社和當地接待旅行社均已投保,可避免“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現象,發生事故后各方都不會互相推諉,能使旅客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可行的保障。加之旅行社責任險所承擔的責任范圍寬泛,不僅負擔游客在旅游期間的人身安全責任,同時還負責游客攜帶的首飾、現金,攝像機、照像機、衣物等隨身物品和財產以及旅客因病所支出的交通費、醫療費等等。按照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國內旅客既使自己不掏錢也能獲得一份8萬元、出入境游客16萬元最低基本保險保障。14號令還同時規定,對未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并在限期內不改正的旅游企業,將受到責令停業整頓15天至30天,并處5000元至2萬元的罰款。旅行社責任保險的實施,無疑維護了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但是,由國家強制推行的旅行社責任保險只承擔因旅行社的疏忽或過失而造成旅游者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給予的經濟補償,這只是轉嫁了旅行社的責任風險,而游客在旅行途中因自身過失而造成的傷害和損失,只能由旅游者自己承擔。《旅行社投保旅行責任保險規定》同時強調,由于旅游者自身疾病、個人過錯以及在個人活動時間內發生的人身、財產損害,旅行社不承擔責任,這就意味著旅游者并不能因為有了旅行社責任保險而高枕無憂,有些風險仍然需要游客通過購買旅游保險來加以分散。這樣才能獲得更加可靠的保險保障。
近年來,隨著我國旅游市場的擴大,各家保險公司都在旅游保險產品的開發、宣傳、營銷、后期服務等方面做文章。
——將重點放在旅游意外險,游客住宿人身保險。旅游責任險、旅游救助保險這幾類主要產品的開發上。比如某公司推出的“團體旅游求援保險”,境內5日游僅用5元錢即可獲得5萬元的保障,而且保險責任涵蓋范圍比較廣泛,如24小時中文求援熱線電話、安排就醫、轉院治療,轉運回原居住地、后事安排、給付醫療費用等等。還有的公司推出了被稱為“海陸空”一卡通的“世紀行差旅出行保障卡”,這是一種專門為經常旅游和出差人士定做的一款低保費、高保障的綜合人身保險。該產品一年只需支付50元,即可獲得總計40萬元的風險保障,包括航空、火車、輪船、汽車人身意外保障,并可享受全國40個城市免費急難救助。
——開通電子商務網站,實現在線投保。隨著一些大中城市家用電腦的增加,通過網絡購買保險已成為一種便利、時尚的生活方式。目前旅游保險業務各保險公司基本上都能實現網上在線投保。居民只要在網上輸人相應保險公司的名字,很快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旅游保險險種。
——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方便出行者及時快捷投保。如95511、95522、95500、95518、95519、95567等等。這些專線電話簡單易記。
一一增加服務附加值,實行延伸服務。如某國有人壽保險公司與國際求援中心(SOS)推出的商務旅游計劃,就保證了被保險人在旅游期間通過撥打專線電話,就可獲得旅游咨詢和行李、物品、旅游證件遺失援助等多項服務,從而增加了人性化服務色彩,使游客在旅途中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開采旅游保險“富礦”
在我國旅游業屬于朝陽產業。據有關人士分析,2004年我國入境人數將達9790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205億美元,國內旅游人數8.8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3900億元,國際國內旅游業總收入將達5600億元。
另據國家旅游局預測:隨著我國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舉辦及奧運經濟的開發,未來20年,既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性的歷史階段,也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關鍵性時期。旅游業有望在21世紀前10年成為多數地方的支柱產業,并進一步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我國在過去的20年已經實現了從旅游資源大國到亞洲旅游大國的歷史性跨越。再用20年左右時間,我國將躋身世界旅游強國的行列。
有關資料顯示,到2020年,我國入境旅游人數將達到2.1至3億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580至820億美元,國內旅游收入2.1至3萬億元人民幣,屆時,旅游業總收入將超過3.6萬億人民幣,相當于占當時國內生產總值的11%。由此可見,旅游業在我國的確是一項大有開發前途的新興產業。
隨著旅游資源的不斷開發,旅游保險如何做大?首先是擴大宣傳,提高認識,讓人們認識旅游風險。應通過媒體和社會力量擴大對旅游保險的宣傳,如在旅游景點設立宣傳牌、旅游車上播放宣傳片、景點門票提示旅游保險等,讓游客認識旅途風險,自覺參加保險。
其次是進一步開發和完善適銷對路的保險條款,以適應不同游客消費層次的要求。在旅游保險市場細分、風險細分的同時,還可借鑒國外的經驗,推行旅游綜合保險,游客只要到旅行社或保險公司購買一份保單,就可以轉嫁包括人身和購物風險保障在內的一攬子風險,使旅游者投保更加簡便。
再次是加強社會配合,共同將旅游保險的“蛋糕”做大。旅游保險所涉及的范圍廣,工作量大,保險公司應加強同旅行社、銀行、旅館、酒店等相關單位的協同配合。一是加強同旅行社之間的合作。旅行社在自覺投保責任保險的同時,應積極為隨團游客宣傳、介紹、推薦和代辦各種由游客自愿掏錢購買的保險品種,這既是國家旅游局14號令的要求,同時也是職業所賦予旅行社及從業人員的職責和義務:二是加強財產險與人壽險公司之間的合作。聯合進行市場調查,共同開發適銷對路的保險品種,同時,產、壽險經營網點之間也可以相互代辦,使旅客即使在一家保險公司也能同樣買到財物和人身、甚至全方位的保險保障,以滿足游客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三是加強與銀行的合作。銀行在辦理旅游消費貸款時,應向貸款人推薦和出售旅游保險,這樣,既方便了旅游者,同時也能有效地解決銀行因貸款人萬一發生意外而產生的貸款風險,以保持銀行的穩健經營I四是加強保險公司、旅館、飯店之間的合作。通過賓館、酒店銷售保險把服務臺辦成旅游保險的“窗口”,重點向非組團的自助游客銷售保險,這樣,不僅能悉心培育人們的保險意識,推銷保險業務,同時也能為自身增加收入,維護游客的合法權益。
- 上一篇:保險監管制度管理論文
- 下一篇:保險資本市場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