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內控制度建設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12 07:53:00
導語:壽險內控制度建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面對保險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促使保險公司實現穩健經營和既定經營目標,防范經營風險的必要條件。加強和健全內控機制,建立健全內部監督體系,已成為壽險行業的共識。加強壽險公司內控制度建設的對策有:充分認識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明確內部控制與經營管理的關系;內控工作要與時俱進;強化對權力的約束;以人為本,全面提高全員的綜合素質;建立健全內部監督體系。
內部控制是一種自我規范的行為,為實現既定經營目標,對內部各職能部門及工作人員從事的業務活動進行自我規范、約束、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是對風險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及糾正的動態過程和機制。為實現經營目標和防范風險,應建立良好的內控環境,即管理層高度重視內控建設,并努力創造符合實際與時俱進的內控氛圍,不失時機地建立有利于控制風險的機制和組織架構,設置約束操作風險和經營風險的指標體系。近幾年隨著商業壽險公司經營模式的確立,內部控制建設明顯加強,對防范經營風險、預防案件發生、依法合規經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具體實踐中,由于一些商業壽險公司未能將內控制度建設作為經營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和重要手段加以重視,導致內部控制制度中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使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受到制約。
一、目前內控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內控環境不理想
主要表現為:一是對內部控制建設的認識模糊,事前防范意識不強。一些管理者把內部控制建設理解為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匯總,認為做了整章建制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內控機制,而沒有把內部控制建設作為內部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加以重視,把管理與內部控制建設混淆,有的甚至把內部控制建設與發展和效益對立起來。
二是職責不清。對權力缺乏有效的監督約束,事中控制不力,使內部控制流于形式。從目前情況看,盡管許多商業壽險公司制定的規章制度和辦法不少,但仍存在職責不清,特別是有些商業公司的各層次管理人員仍存在游離于內部控制之外的現象,形成較大的風險隱患。由于機制的原因,目前很少有人對權力范圍內的業務行為造成的風險承擔責任。事實證明,一些商業壽險公司目前存在的一些重大違規違紀甚至違法行為,多數是因為缺乏對領導的監督制約措施,以及管理人員違規越權造成的。
三是事后監督形式單一,無權威性,缺乏必要的連帶責任追究制度。目前,一些商業壽險公司的監督檢查主要是依靠自查和各類工作的常規檢查;檢查方法仍基本停留在傳統的印章、單證、會計憑證和賬簿的檢查上,未能做到適時地根據綜合業務處理及其延伸的推廣應用而相應改進檢查方法;在檢查方式上,現場檢查與非現場檢查也相互脫節;加之長期的自查,礙于情面和“家丑不可外揚”思想的束縛,監督沒有權威性,致使許多風險控制點成為“盲區”,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糾正。即便是上級公司的檢查,由于沒有嚴格的違規處罰措施以及連帶責任追究制度,因此最基本的通報也是“隔靴搔癢”,不能切準要害;查出的問題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檢查流于形式,起不到監督和威懾的作用,留下風險隱患。
四是內控優先的原則說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風險評估體系不夠完善。傳統業務沒有制訂計量識別的標準;再控制機制薄弱,新型業務開辦的同時沒有及時建立起風險控制制度,內部制約出現斷層,往往是等到出現了問題才去尋求控制措施,已得不償失。
(二)制度落實打折扣
內控制度在執行和落實過程中大打折扣的現象依然存在,具體表現為:一是重制度、輕落實,造成有章不循,違章操作。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有了規矩,不去落實,即使內控制度制定得再嚴密,那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制度本身的約束力和威懾力都會大打折扣。從近年來陸續查處的保險違規違法案件中反映出,不少“出事”公司,不是沒有制定詳細具體的規章制度,而是沒有去認真執行和落實,讓別有用心的人鉆了空子、捅了漏子。究其原因,主要是來自上傳下達中各級管理者對制度理解的扭曲和打折扣,以及執行者的責任心、自覺性和落實力度不夠。
二是重效益、輕制度,無意之中造成內控“盲區”。實現利潤的最大化是商業壽險公司的根本目標,也是其追求的最終結果;但利潤的最大化離不開內部控制作保證,二者互為條件,相輔相成。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如人力資源和崗位的合理配置,業務環節的流程和人力組合,操作環節和事后監督檢查的科技投入等等,但由于強調高效益、減員增效緊縮人員,以及相互制約手段的滯后等因素,必然產生在內控制度落實上的實際困難,從而為有效防范差錯事故等管理風險留下了隱患。
三是重開拓、輕管理。開拓與管理,從理論上各級領導都認識到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內控優先。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是開拓在先,內控列后。例如:為了搶占保險市場,新興業務先辦起來再說,管理制度不能及時配套跟上,制度滯后造成管理上的真空。
(三)對員工的內控制度教育相對薄弱
近年來,雖然采取各種措施不斷強化、完善內控管理,但同時,差錯事故、違規違紀案件仍然頻頻發生。反思深究,內控環境不理想、制度落實不力是其主要原因;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對員工思想政治工作、職業道德、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教育培訓相對薄弱,使相當一部分員工對內控制度的遵守和執行表現出“無所謂”的思想。此外,公司綜合處理業務系統和其他新系統投入使用以及陸續升級,規章制度未能及時隨之更新,仍沿襲過時的內控制度。并且各種新問題、新情況的接踵而至,業務輔導和業務培訓脫節,業務文件、制度及辦法傳遞相對遲緩,使部分營業網點的管理和經辦人員產生抱怨情緒和逆反心理,表現出工作不扎實、不細致,從而影響了工作質量,影響了內控效率,導致客戶投訴現象時有發生。還有些公司片面追求經營業績,只注重在發展業務上下功夫,而忽視對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有麻痹、依賴思想,內控意識較淡化,將內控職責轉嫁給上級,在“出現問題一解決問題一再出現問題—再解決問題”循環過程中被動管理,使挪用資金、賬外設賬、貪污、出納長短款、賬務處理差錯、結算事故,甚至違規辦理業務、截留保險費等違規違章違法現象屢有發生。
二、加強內控制度建設的對策
(一)充分認識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促使企業實現穩健經營、防范經營風險的必要條件,加強和健全企業的內控機制,已成為壽險行業的共識。目前,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的商業壽險公司都已建立了比較科學規范的內控體系,國際保險機構的內部控制工作已成為加強內部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得到迅速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今天,商業壽險公司終將成為法律上真正意義的獨立法人,業務上的自主經營,資金需求過程中的自求平衡,經營管理中的自擔風險,經營成果上的自負盈虧等企業特征將在公司經營過程中充分體現。市場經濟條件下,客觀經濟規律所引發的競爭、風險、盈利——三大企業特征將驅使商業壽險公司在內部管理、防范經營風險、提高自我保護、自我約束和競爭能力上下功夫。因此,作為經營管理中重要手段的內部控制,將顯得越來越重要。
(二)明確內部控制與經營管理的關系
經營管理涵蓋了比內部控制更為廣泛的內容,是經營活動的全部。內部控制貫穿于商業壽險公司整個業務、資金流動的全過程,又與經營管理融為一體,是經營管理活動的一種極其重要的手段或方式。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主要區別有兩個方面:一是內部控制是組織決策層對管理對象通過各種方法、手段,為達到其管理目標,實現其預期效果的制度或過程,是相對獨立的。二是內部控制提供合理的保證,為管理目標的實現“保駕護航”,應與時俱進,有前瞻性。目的是防止經營活動中“亡羊補牢”,并不存在于管理活動的各個部分,許多管理方面的具體決策和一般性活動都無法取代內部控制,為此,應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和管理。不僅把內部控制作為一種自律行為始終規范業務行為,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這種科學機制,發揮整體功能,在業務運作過程中環環相扣,不斷體現監督制約的動態控制,始終強調“程序至上、內控優先”的內控工作原則,并把內部控制作為經營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抓不懈,落到實處,防范經營風險,保障壽險公司業務安全穩健運行,從而為確保業務持續、健康以及實現自身的良性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三)內控工作要與時俱進
內部控制是實現規范化管理、防范經營風險,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經營過程中實現自我約束、自我調節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它既是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的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內部和外部的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各項業務也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因此,內部控制體系也需要不斷優化、逐漸適應的過程。隨著新業務的不斷推出,現有的內控機制會被突破,過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現在不一定適用。所以,內控機制既要有宏觀上的戰略體系,又要有微觀上的不斷修正,以形成完善——提高——再完善——再提高的良性循環過程。目前更應充分重視在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業務發展的同時,主動規避由于改革和發展不能一蹴而就而可能形成的內部控制滯后的風險,及其對持續發展的負面影響。堅持業務開拓、內控先行的原則。凡是各專業部門新開辦的新興業務操作規程、制度和辦法均要通過內部控制部門審查會簽后方可印發執行,以確保新業務安全、有序、穩步發展。特別是綜合業務系統的應用與電子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業務管理部門要及時加強對內控管理環節的摸索和探討,從制度上保證消除隱患死角和風險盲區,確保業務和制度的更新同步進行。
(四)強化對權力的約束
在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重要性日益突出的形勢下,商業壽險公司內部組織結構的控制建設,不僅要體現精簡高效的要求,關鍵是要把決策、執行、監督三權相互制衡的原則落到實處。在內部控制組織結構的設置上,應有效發揮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完善過程中新的組織體制對經營管理成效以及對各級管理人員行為進行高效監督的作用,形成集中管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互相制衡的組織結構和權力結構,為不斷提高經營效益和防范風險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五)以人為本,全面提高全員的綜合素質
商業壽險公司是對人的能力依賴性極強的行業,它的發展壯大主要依賴于有較高壽險業務素質的全體員工。因此,在內部控制的諸多因素中,人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一個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正是其全員綜合素質的反映。因此,全面提高全員的綜合素質乃是當務之急。通過科學縝密的管理,為內部控制管理人才的健康成長和忠誠服務創造良好的條件,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防范化解風險的牢固基礎。加強各級班子、職能部門、黨團組織、職代會及群眾性的民主監督作用應形成制度。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團隊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性干勁是不可松懈的內功。所以,內部控制建設必須以人為本,把提高全員的綜合素質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來抓。
(六)建立健全內部監督體系
1.真正實現內部控制系統運轉有效,必須建立健全內部監督體系。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內外同行業的先進經驗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和優化依法合法穩健經營的運行秩序,建立和強化統一的內部控制監管模式,不斷完善內部控制權威體系,對各級經營實行垂直領導,統一管理,在職權范圍內對其業務進行連續的、系統的全面監管。
2.加大現場和非現場監督力度,提高防范和抗拒風險的能力。商業壽險公司應當對各項業務制定全面、系統、成文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并在全公司范圍內保持統一的業務標準和操作要求,避免因管理層的變更而影響其連續性和穩定性,在接受監管部門全方位保險監管的同時,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必須以各項法律法規為依據,依照有效性、審慎性、全面性、及時性和獨立性等原則,將所借鑒的國內外先進經驗細化為符合現代商業壽險經營管理系統化、規范化和國際化要求的有自己公司特色的規章制度,形成內在的橫向和縱向的相互制約的內部控制架構,確保對社會大眾負責,資產得到充分保護,各項業務得到良性發展,真正達到內控制約監督有效的目的。
3.建立風險控制聯系會議制度。建立由稽核、監察及相關專業檢查人員組成的內控風險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制定和完善本公司內控綜合評價實施辦法,健全內控評價機制,定期開展內控綜合評價,對內控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環節定期進行分析,確定短期內內控管理的對象和辦法,從而進一步完善內控機制。
- 上一篇:壽險內部控制管理論文
- 下一篇:保險投資連結研究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