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保險資金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9 04:56:00

導語:國家保險資金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家保險資金研究論文

我國保險業自2004年12月11日實現全國對外開放后保持平穩增長勢頭。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國保費收入5641.4億元,同比增長了14.5%,略高于上年的平均增長速度。其中,產險保費收入1509.4億元,同比增長了22.7%;壽險保費收入達4132億元,同比增長了27%。隨著保費收入的增長,2006年保險行業總資產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截至2006年12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1.77萬億元,同比增長26.3%。巨額的保險資金,表明了保險業蓬勃發展的良好狀態,也預示著保險業的風險。從國外保險業經營趨勢來看,直接業務承保利潤普遍下降,甚至虧損,保險資金業務已成為保險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資金業務中,保險資金的經營與管理的重要性也進一步凸顯。

現代保險業的重要特征是承保業務與資金業務并重,二者被喻為保險業發展的“兩個輪子”,對保險業的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正如摩根·斯坦利所說:“投資是保險行業的核心任務,沒有投資就等于沒有保險行業……沒有保險投資,整個保險行業的經營是不能維持下去的。”因此,研究保險資金經營與管理的基本理論,總結發達國家保險資金經營與管理的經驗,分析我國保險資金經營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等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一、發達國家保險資金的經營與管理

從表面上看,一國的保險資金運用狀況是由該國監管部門決定的,但更深層次上,它反映了保險業整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同時受到外部經濟環境、金融體系結構以及金融發展階段等多種因素的深刻影響。

美國整個金融結構以直接金融為主,而在資本市場結構中又以債券為主。資本市場內部結構以及成熟的市場規則制度使得美國資本市場成為高度有效的市場,資本市場同宏觀經濟波動的相關度相對較高,同時資本市場的收益率相對較高。盡管保險資金運用的外部市場環境比較成熟,但美國仍然實施多層次、嚴格的投資監管制度,強調系統監管和個體監管并重。美國保險監督協會(NAIC)制定了一系列示范法規以控制資產風險,確保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為了便于監管,NAIC證券評估處還對公司債券進行信用評級,并詳細地規定了對包括債務證券、投資組合、股本投資、動產、抵押貸款、不動產、對外投資以及人壽保險公司的保單貸款等在內的不同投資形式的質量和數量限制。與這種金融市場環境與監管制度相適應,美國保險資金的投資結構體現為以債券為主,在債券投資中又以高質量債券為主。在壽險公司的債券投資中,高質量債券(NAIC評定的1級和2級債券)占到將近95%。在非壽險公司的債券投資中,高質量債券也占到很高的比重。從投資實踐來看,美國的投資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美國保險公司的資產總量自1990年以來增長迅速,平均投資收益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凈投資收益則基本呈遞增狀態。

與美國相比英國保險資金運用較為分散。英國是保險資金運用最為自由、寬松的國家,監管當局對保險資金運用幾乎沒有任何限制。雖然英國也是以直接金融為主,但是英國保險資金運用以股票投資為主,因為英國是傳統的金融中心,股票市場發達。英國投資連接險十分發達,投連險保費收入占到了英國總保費收入的50%以上。保險負債結構也決定了股票投資在保險基金運用中的重要地位。

歐洲另一個保險業比較發達的國家是德國。與英美不同,德國以間接金融為主,擁有強大的銀行體系,商業銀行在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上處于主導地位,其金融體系的整體特征體現為穩健平和。穩健的金融體系為保險公司提供了穩定的投資環境,但市場收益率并不突出。同時,由于德國秉持的穩健性經營理念,德國監管部門對其保險業采取了嚴格的事前監管模式,為保險公司規定了十分具體的資金運用的許可范圍、可選擇幣種,并對投資于國內債券、國內股票、國內投資公司管理的證券資產及特別資產、外國公司股票及債券等金融資產,以及建筑物、土地等實物資產規定了投資比例。因此,適應本國的監管體系與金融環境,德國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結構也體現了穩健性特征,即總體上,保險資金投資于抵押貸款和銀行存款的比重要高于英美等發達國家,因為以本國為基地的工業十分發達,因而貸款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但近年來,隨著德國金融體系結構的變化,以及歐盟共同市場發展的內在需要,德國保險公司也在逐漸增加對股票等高回報率的金融工具的投資。

日本也是以間接金融為主的國家,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決定了日本保險資金運用結構中貸款占比重較大,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投資比例依次為:貸款、有價證券、不動產、存款;1986年日本的保險資金運用才從貸款為主轉向證券投資為主,貸款退居第二位,但是貸款的比例在發達國家中應該算是高的。現在日本保險資金運用日益轉向證券投資,這是因為日本的保險資金運用主要同該國的經濟發展過程相聯系,20世紀50、60年代,日本側重重工業,重工業的經濟效益好,日本保險業于是以貸款方式投資機械制造和化工工業,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轉向以輕工中小企業為主,后來證券投資收益好,又轉向證券投資。

二、對我國保險資金經營與管理的借鑒意義

目前,我國對于保險資金業務的重要性認識在理論上已達成共識,但從法規的制定到保險公司的實際運行都不能適應這一地位的要求。隨著我國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的不斷發育與完善,保險業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日益增強,保險資金業務的重要性也在宏觀上有所體現。因此外國保險公司的資產配置對我國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啟示意義。

(一)保險公司的資產配置,既需要借鑒國際經驗,更需要以本國經濟、金融現實為基礎

各國保險資產配置結構存在很大差異,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律。這主要是因為影響保險資金運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金融體制、保險投資法律限制原因,又有金融市場結構、會計制度、保險產品結構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各個國家在上述各方面的情況又是千差萬別的。上述美國和英國、日本和德國的對比就是很好的例證。

我國是一個經濟發展迅速、市場巨大的、正處于經濟轉軌和從封閉不斷走向開放的國家,我國的產業經濟發展階段、金融市場狀況、法律社會制度、保險業發展的階段等都與發達國家存在顯著差異。作為中國經濟、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保險公司的資產配置不僅應借鑒發達國家保險資金運用的經驗、教訓,而且應充分考慮我國經濟、金融現實(包括經濟發展階段、金融市場條件、法律法規約束等),以本國經濟、金融現實及發展趨勢為基礎,而不是脫離中國經濟、金融現實,盲目照搬外國經驗。只有這樣,我國保險業才有可能在服務經濟社會的同時獲得長遠的發展。

(二)科學的保險資產配置,需要以“資產負債管理”思想為指導,對不同性質的保險資金來源采取不同的投資策略

保險公司與其他機構投資者的差異主要在于其負債的特殊性,不同類型的保險公司也具有不同的保險資金來源性質。由于不同的負債特性具有不同的“風險—收益”要求和現金流特征,從而在資金運用的收益目標設定和投資策略上都存在顯著差異。如前所析,對于壽險和財產險、單獨賬戶和一般賬戶,由于其資金性質不同,一般都需要采取顯著不同的資產配置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防范投資風險,保證長期、穩定的收益。

在這方面,美國和日本的壽險公司為此提供了相互對照的例證。1980年以前,日本壽險資金運用中一般貸款高達60%以上,而證券比重不到30%,但隨著20世紀80年代泡沫經濟的發展,日本股市、樓市大幅飆升,日本壽險業無視自己95%以上的壽險負債都是期限長、具有最低收益保證的一般負債的特性大舉進入股市、樓市,在資金組合中,一般貸款比重由60%快速下降到了1986年的36%左右,而有價證券的比重也快速上升到了41.5%左右,在各項投資中比重最高。同時大量投資房地產,大炒地皮,而一般貸款中不少資金也投向了樓市。但隨著泡沫經濟破滅后,日本股市、樓市一路下跌,日本壽險業很快就陷入了困境。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其壽險公司對不同的負債來源采取了嚴格的賬戶分類管理,一般壽險資金進入一般賬戶,投資性壽險資金進入單獨賬戶。對于壽險一般賬戶,美國采取了嚴格的資產負債管理,將絕大多數資金投資于固定收益類資產,對于權益類投資則進行嚴格的比例控制。即使在20世紀90年代的10年大牛市,美國壽險一般賬戶中股票的比重并未相應增加,相反還隨著壽險負債中年金比例的不斷增加而將股票比重由1992年的5.02%進一步降到了2002年的3.52%。

我國保險業的資產管理才處于起步階段,我國保險業在進行資產管理和直接入市時應充分借鑒國際保險企業的經驗和教訓,加快樹立“資產負債管理”理念,努力塑造保險資產負債管理文化;在對不同賬戶的資金性質、風險—收益要求、投資期限的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確定不同保險負債的資產配置策略;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通過理性、穩健投資,獲取長期、穩定的回報。

(三)為降低投資風險、適度提高投資收益需要根據本國經濟、金融結構變化適時調整保險資產配置結構

隨著社會經濟、金融結構的變遷,各類資產類別的風險—收益特性會發生顯著改變。而只有通過深入研究,根據社會經濟、金融結構變動趨勢適時調整保險資金運用結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資的風險、適度提高投資的收益。美國壽險公司就是這方面成功的典范。在社會經濟結構變遷中,美國壽險公司在保持固定收益類資產總體投資比重基本不變的條件下適時調整了其資產配置結構,先是根據抵押貸款與債券收益的相對收益變化不斷降低抵押貸款比重,提高債券比重;再是在債券投資結構上,根據美國經濟中的支柱產業的變化適時調整其債券行業配置結構。這種適時的結構性調整取得了良好效果。1965~2002年的37年間,美國壽險公司一般賬戶37年間獲得了與10年期國債基本接近的、高達7.5%左右的收益率,而收益標準差卻遠低于美國10年期國債(國債標準差為2.36%,而壽險僅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