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保險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時間:2022-03-04 10:04:58

導語:工程保險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程保險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摘要:基于現有研究建立工程保險需求模型,搜集了2008~2019年中國內地30個省、市、區的面板數據并劃分為東、中、西部3個組別,采用靜態面板數據模型和系統GMM的方法進行實證分析。靜態面板數據分析結果表明,保險經濟補償功能能顯著促進國內工程保險需求的增長,但不同區域影響因素有所差異。東部地區工程保險發展主要依靠保險經濟補償功能和保險標的價值,企業財富可能是工程保險的替代品;中部地區保險標的價值和建筑業發展水平是主要影響因素,該地區工程保險屬于劣質商品;西部地區企業收入和財富推動了工程保險需求增長。系統GMM的結果則證實了國內工程保險市場存在“棘輪效應”,且不同地區“棘輪效應”程度不同。并依據不同區域的實證結果提出了工程保險發展建議。

關鍵詞:工程保險;面板數據模型;系統GMM;棘輪效應

工程保險是對投保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和不可預見的工程質量安全事故而造成的物質損失和對第三者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提供保障的一種財產保險。現階段我工程保險市場已具有一定規模,然而,工程保險深度始終在0.5%左右徘徊,建筑業企業對工程保險的需求不高。對東、中、西部地區工程保險發展現狀的初步分析,發現存在區域異質性。清楚認識工程保險發展現狀,辨明不同地區工程保險需求的影響因素,一方面有助于總結發展經驗,明確各地區工程保險發展目標;另一方面可為不同地區提供相對適應的發展策略,統籌兼顧各地區工程保險推廣工作,推動工程保險整體發展。現階段針對我國工程保險需求方面的實證分析相對較少,為數不多的相關研究也僅從全國層面切入,未考慮工程保險發展的區域差異。此外,相關研究缺乏對我國工程保險需求影響因素的全面考察,方法上未充分利用樣本橫截面和時點維度的信息。針對以上研究不足,本文通過整理國內外文獻,建立較為完善的工程保險需求模型,并基于我國30個省、市、區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通過對東、中、西部地區工程保險需求模型分別測算,識別不同地區工程保險需求的主要影響因素,從而在實證上彌補該領域研究的不足并提出相關建議。

1工程保險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工程保險屬于財產保險,本文結合財產保險相關研究分析工程保險需求的影響因素。考慮到相關研究成果和工程保險的特點,將工程保險需求影響因素歸納為四類:投保人因素、保險標的因素、商品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

1.1投保人因素

(1)企業收入。收入增加推高了投保人的購買力,使得消費者更能負擔得起保險消費,因此收入與財產保險需求呈正相關關系[1~3]。但收入對保險需求的影響并非總為正向。根據微觀經濟學,收入對保險需求的影響即收入彈性反映了保險的商品屬性。收入彈性為負值說明保險為劣質商品,消費者傾向于購買其他同類商品,隨著收入的增加,對保險的需求會降低。收入彈性介于0和1之間表明為正常商品,收入彈性大于1時為優質商品。從宏觀角度,保險的優質商品屬性反映出保險在經濟中的占比增加,正常商品屬性說明保險在國家經濟中的份額持續縮減[2]。Enz[4]認為,保險在不同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商品屬性:在發展中的保險市場為優質商品,在成熟市場為正常商品。本文將通過實證分析探究工程保險在不同地區的商品屬性。(2)企業財富。與收入的流量特性不同,財富體現了資本積累的存量特征。Smith[5]認為個人財富使得消費者風險厭惡程度降低,消費者傾向于自保,財富可能成為保險的替代品。Browne等[6]對車輛險的研究表明社會財富是保險的替代品。但從投保人群體的消費能力角度,社會財富可以提高對保險的購買力,對保險需求有促進作用。Nakata等[7]和Millo等[2]將研究范圍擴大到整個財產保險范疇,結果表明社會財富累積刺激了財產保險需求增加。針對工程保險,劉艷玲等[8]以建筑業企業總收入作為企業財富水平的替代指標,發現建筑業企業財富與工程保險需求間呈顯著負相關。該研究在替代變量方面沒有辨析企業收入和財富的概念差異,但其結果提供了一個可能的假設:雖然財富的積累提高了購買力,但由于國內建筑業企業風險厭惡程度不高、保險意識不足,企業財富抑制了工程保險需求,財富成為工程保險的替代品。(3)損失感知。損失概率會影響財產保險需求,但若消費者錯誤地估計損失概率,就有可能不購買保險。因此,相比客觀的損失概率,主觀上投保人對損失的感知更能影響消費者的需求。Kunreuther[9]調查發現,消費者在近期是否在災害中發生損失顯著影響他們對損失的感知,進而與投保行為相關。因此,Browne等[3]、趙桂芹[10]采用近期損失代替損失感知具有合理性。本文假設,若上年度建設工程項目中發生了較大的損失,企業可能判斷本年度損失概率會增加,為轉移風險而選擇投保。

1.2保險標的因素

保險標的價值是影響財產保險需求的重要因素。Smith[5]認為保險標的價值越高,對財產保險的消費越多;劉艷玲等[8]認為建安工程投資額即建設工程標的價值增加,對工程保險需求具有積極影響。建設工程的保險標的價值一般處于較高水平,本文認為隨著保險標的價值增加,建筑業企業出于風險防范的考慮會增加對工程保險的需求。

1.3商品因素

(1)保險價格。根據微觀經濟學,商品價格和商品需求此消彼長。針對保險這一金融商品,Browne等[3]和劉旭濤[11]的研究結果符合微觀經濟學的觀點。然而,趙桂芹[10]研究發現保險價格與需求呈現顯著正相關,這種正相關關系可能是由于該研究的險種范圍與數據來源不匹配,以及保險價格不合理造成的。本文所采集的數據均來自于工程保險市場,不存在數據收集方面的偏差。政府制定的工程保險參考費率表[11]避免了保險公司的不合理定價。因此,本文假設工程保險價格與需求之間遵循市場普遍規律,即呈負相關關系。(2)經濟補償功能。保險功能也會影響財產保險需求。經濟補償功能是保險的本質功能,是風險發生后的經濟補償和給付,反映了保險的風險保障程度[12]。消費者對保險的需求來源于物質上事故發生后獲得的經濟賠償及精神上獲得的安全感,而這兩方面的需求都能通過經濟補償功能實現。經濟補償功能與財產保險需求之間的正相關關系也在實證研究中得到了驗證[9,13]。本文假設工程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能夠促進工程保險需求的增加。

1.4外部環境因素

(1)國家或行業的經濟環境。世界保險業發展史表明保險業務增長依賴于國家和行業經濟的發展。夏益國[14]、趙桂芹[10]研究證實了這一觀點。本文假設建筑業發展對工程保險需求有促進作用。(2)政策環境。有關部門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也有利于工程保險的推廣。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引導性政策來促進財產保險的消費;另一方面,通過界定保險公司的責任和商業環境,可以提升保險供給質量,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15]。由于政策效力難以準確量化,實證分析中未考慮政策影響。

2實證數據與模型

2.1指標選取

2.1.1被解釋變量工程保險需求(lnincei)。國外學者多采用相對指標保險深度作為被解釋變量。保險深度用保費收入和國家GDP的比值計算,度量了相對于國家經濟規模的保險消費情況,消除了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15]。鑒于當前國內工程保險深度處于較低水平,并且考慮了建筑業發展水平的影響,因此被解釋變量采用工程保險保費收入(lnincei)[8,11]。2.1.2解釋變量(1)企業收入(lnincome)采用當地建筑業企業總收入。(2)企業財富(lnasset)以當地建筑業企業總資產為指標,反映當地企業的財富積累的存量情況。(3)保險標的價值(lninvest)采用建安工程投資額表示。建安工程投資額是進行建筑安裝工程過程中各項費用的總和,實現的結果是物質財產的增加,物質財產對應于可能遭受損失的保險標的。(4)損失感知(lnacci)對工程保險消費存在滯后效應,以上年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數代表當年企業對損失的感知程度。但該指標存在兩方面局限:一是工程保險所承保的風險責任廣泛,而所用指標僅包含安全風險,不能反映其他承保范圍;二是事故數對損失感知的影響不如經濟損失直觀。(5)保險價格(price)。在實際保險業務中,保險價格即保險費率會根據具體保單制定。不同保單間保險費率差異明顯且難以獲取。Cummins等[16]采用保費收入與賠付支出的比值來代替保險價格;趙桂芹[10]借鑒了Cummins等的處理辦法分析了國內非壽險需求情況。本文同樣以保險公司當年保費收入與賠付支出的比值替代保險價格。(6)經濟補償功能(lnclaim)以工程保險前期賠付支出衡量。(7)建筑業發展水平(lnoutput)采用建筑業產值。

2.2實證模型

基于上述分析建立工程保險需求模型,面板數據包含了時間和橫截面兩個維度的信息,同時減弱了解釋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能得到更加可靠的參數估計量。01234(1)5(1)67lnlnlnlnlnlnlnititititititititiiitinceiincomeassetinvestclaimaccipriceoutput(1)根據Duesenberry消費者行為理論,消費具有不可逆性,即棘輪效應。棘輪效應也普遍存在于保險市場,如投保人對商業健康險的消費[17]。為驗證國內工程保險市場的棘輪效應,即工程保險的前期消費是否會對當期需求造成影響,在解釋變量中加入滯后的被解釋變量從而構建動態模型:012345(1)6(1)78ln.lnlnlnlnlnlnlnitititititititititiiitinceiLinceiincomeassetinvestclaimaccipriceoutput(2)式中,L.表示被解釋變量的滯后一階項;α0、β0為常數項;α1~α7、β1~β8為系數估計值;γi為個體效應;νt為時點效應;εit為隨機擾動項。靜態面板數據分析依據統計檢驗來建立相應的模型,動態面板數據分析采用系統GMM。需要明確,靜態模型(1)用于識別工程保險需求的影響因素,而動態模型(2)僅用于驗證棘輪效應。動態模型實質上是統計模型而非經濟模型,其結果僅能揭示經濟變量當期值與前期值的關系,從而在經濟意義上解釋諸如棘輪效應這樣的動態關系[18]。因此,即使系統GMM的結果報告了除被解釋變量滯后項外的其他解釋變量的參數估計值,這些值也不具有經濟意義,不能描述對應的變量與工程保險需求之間的經濟行為關系。

2.3數據來源

我國從2008年開始分省份統計工程保險數據,因此選定研究期為2008~2019年,其中2008年的數據用以提供模型中的滯后一階值。研究期內西藏工程保險市場壟斷情況嚴重,為不影響結果的可比性,研究范圍選定為內地除西藏外的30個省、市、區。數據來自于2009~2020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保險年鑒》《中國建筑業統計年鑒》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為消除價格變動、通貨膨脹的影響,采用CPI對數據平減。數據描述性統計如表1所示。

3實證結果

3.1靜態模型實證結果

靜態面板數據模型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表2第(1)欄展示了基于全國數據的實證結果,根據LR檢驗和hausman檢驗建立個體時點固定效應模型。實證結果顯示,保險價格顯著正向影響了工程保險需求,與假設相悖,原因可能是現階段國內工程保險的發展受到政策推動的較大影響,保險價格無法對需求起到調節作用。保險經濟補償功能與需求之間呈顯著正相關,與預期相符。保險的賠付支出是保險經濟補償功能的體現,工程保險經濟補償功能的實現既滿足了企業對獲得經濟補償的物質需要,也消除了企業的不安全感,有助于企業了解工程保險、增強保險意識,推動工程保險需求增長。實現工程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關鍵在于供給側,這就要求保險公司提高工程保險承保能力,努力打造令各方滿意的工程保險商品和服務。其他變量的系數估計值不顯著,可能是由于工程保險發展存在區域異質性。考慮到建筑業、保險業及社會經濟發展差異,本文分別考察了東、中、西部地區工程保險需求的主要影響因素,實證結果見表2的第(2)~(4)欄。經過LR檢驗和hausman檢驗,東部和中部地區建立個體時點固定效應模型,西部地區建立個體固定時點隨機效應模型。3.1.1東部地區實證結果東部地區實證結果顯示,保險標的價值和經濟補償功能都與工程保險需求呈顯著正相關。本文以建安工程投資額衡量保險標的價值,建安工程投資額的增長反映出建筑業物質財產即投保的物質基礎增加,這是東部地區工程保險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經濟補償功能也推動了東部地區工程保險需求增長,依托較為發達的工程保險供給側,市場能為企業提供較好的保險商品和服務,充分發揮出了工程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在滿足建筑業企業對工程保險物質和精神要求的同時,增強了企業工程保險意識,擴大了市場對工程保險的需求。東部地區工程保險發展受到保險經濟補償功能的顯著影響,表明工程保險供給質量對需求的影響不可忽視。企業收入、損失感知和建筑業發展水平對工程保險需求影響不顯著,說明企業投保沒有明顯受到自身購買力、損失及外部環境的影響。企業財富的系數估計值為負值,是工程保險的替代品,表明企業財富的增加緩和了風險厭惡程度,企業可能因僥幸心理而自留風險。因此需要加強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和懲戒力度,提高自留風險成本,促使企業通過工程保險來進行風險管理。3.1.2中部地區實證結果在中部地區,保險標的價值和建筑業的發展水平對工程保險需求都存在顯著的促進作用,說明中部地區工程保險的發展受到保險標的和外部環境這些外在因素的強烈影響。收入彈性為負值,說明工程保險為劣質商品,在建筑業市場中份額很小。同時財富變量的系數估計值顯著為負,企業財富代替了工程保險。這一結果預示著中部地區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其他風險管理商品或服務,或者風險自留,工程保險市場發展前景不容樂觀,這樣的結果與現實情況一致。近年來,中部地區工程保險深度低,甚至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這樣嚴峻的發展形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工程保險供給側即保險公司缺乏工程專業知識和人才,承保能力有限,難以提供高質量的風險管理服務,同時工程保險需求側——建筑業企業保險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不足;二是與工程保險相比,工程監理、工程咨詢等其他風險管理服務及風險自留的成本較低。工程保險缺乏競爭力,有較大的可替代性。對于中部地區,需要政府、企業、保險公司共同努力:政府部門要加強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和懲戒力度,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投保;建筑業企業要提高保險意識;保險公司要引進專業人才,提高工程保險承保能力和服務質量。3.1.3西部地區實證結果西部地區工程保險近年來實現了較為明顯的增長,在建筑業產值中的占比不斷增加。這種良好的發展勢頭也體現在實證結果中。工程保險收入彈性為1.523,表明在該地區工程保險為優質商品,在建筑業市場中居重要地位,占比不斷增加。企業財富顯著促進了工程保險需求的增長。這兩個結果說明西部地區工程保險需求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建筑業企業強大的購買力,這或與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緊密相關。西部大開發以國家投資的大規模、風險防范要求嚴格的項目為主,對參與建設企業的資本流量和存量情況、即收入和財富設置了較高的門檻。收入高、財富多的企業具有更強的購買力,為嚴格執行風險防范要求,企業這種強大的購買力就會轉化為對工程保險的需求。與假設相悖,保險標的價值增加并沒有促進需求增長,這一現象可能與建筑業企業缺乏保險意識有關。雖然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領域建設創造了巨大的投保物質基礎,但由于企業缺失保險意識,標的價值不能有效影響到企業對工程保險的需求。

3.2系統GMM實證結果

本文采用系統GMM方法驗證工程保險市場是否存在棘輪效應。分析過程中使用所有可能的被解釋變量滯后值作為工具變量。當期模型中的工程保險賠付支出可能與上期模型的擾動項相關,因此指定為前定內生變量,并使用兩個更高階滯后值作為工具變量。保險價格與保費收入相互影響,因此指定為內生變量,并使用其兩個更高階滯后值作為工具變量。其余解釋變量均認為是嚴格外生變量。表3報告了不同地區系統GMM結果。根據Arellano-Bond檢驗,所有模型擾動差分存在一階自相關但不存在二階自相關,無法拒絕原假設擾動項無自相關,可以使用系統GMM。Sargan檢驗顯示所有模型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無法拒絕所有工具變量均有效的原假設,不存在工具變量過度識別。實證結果說明中國工程保險市場存在棘輪效應,不同區域間的棘輪效應也有所差異。中部和西部地區工程保險市場的棘輪效應低于全國總體水平。東部地區的棘輪效應最為明顯,工程保險的發展已經出現明顯的“路徑依賴”特征。當前工程保險的消費對后期需求影響的延續性主要通過以下路徑實現:工程保險發展前期,社會經濟發展為工程保險創造了良好的市場規模和發展環境,提供了發展基礎;同時,依托具有強大購買力的企業、不斷提高的工程保險供給質量及配套支持政策的積極推動,工程保險消費數量可觀,為后期積累了需求儲備,從而實現工程保險的可持續發展。靜態與動態模型在解釋工程保險需求方面各有側重。靜態模型的結果揭示出投保人因素、保險標的因素、商品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與工程保險需求之間的經濟行為關系,對于不同地區的模型進行分析,還發現了這些經濟行為關系存在區域異質性。就動態模型而言,其結果側重于解釋工程保險消費的棘輪效應,同時還反映出不同地區工程保險市場的消費對后期需求的影響程度也有所差異。雖然靜態和動態面板數據模型分別指向了兩類經濟行為,但它們的結果存在關聯性[18]。動態模型結果指出的前期消費對后期需求的影響是通過靜態模型結果報告的顯著因素來間接實現的:(1)東部地區工程保險的棘輪效應通過短期內保險標的價值的增加、工程保險經濟補償功能充分發揮來實現;(2)西部地區工程保險需求更多依靠企業財富和收入的增加來提高企業的購買力,進一步實現需求的延續性;(3)中部地區工程保險需求的延續性依賴于建筑業和社會經濟發展這樣的外在因素。結合不同地區棘輪效應的差異,靜態和動態模型的結果進一步說明了提高工程保險供給側質量、促進企業購買力轉化為工程保險需求的重要性。盡管建筑業經濟能夠促進工程保險的發展,但從長遠視角來看,這類因素的影響十分有限。工程保險需求的可持續增長最終要落腳于提高企業購買力、企業保險意識和工程保險供給質量等市場內在因素上。

4建議

本文揭示出實現工程保險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在于增強工程保險市場的內在驅動力。通過提高企業購買力、增強企業保險意識來擴大工程保險需求側的同時,注重加強供給側即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提升工程保險服務質量。在中西部地區,應提高保險公司承保能力、強化建筑業企業保險意識,同時借鑒東部地區的發展經驗,落實配套政策措施落地,并以保險公司承保能力的提高為引領,實現工程保險供給和需求在質量和數量上齊頭并進。雖然現階段東部地區工程保險發展水平相對較高,但仍要警惕建筑業企業風險管理意識的缺失導致的風險自留行為,加強對建設工程的質量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完善工程保險相關政策體系、持續營造良好的工程保險發展環境。

5結語

本文通過構建工程保險需求的靜態和動態模型并搜集到相關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對東、中、西部地區模型分別測算,考察了不同地區工程保險需求影響因素及動態棘輪效應,為不同地區工程保險的推廣及全國工程保險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行建議。但本文未明確區分強制性保險與商業保險的區別,未來的研究可對這一問題深入探討。

作者:王幼松 向璐佳 周小溦 張揚冰 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