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險擴面難因素及對策

時間:2022-05-27 11:54:00

導語:養老險擴面難因素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養老險擴面難因素及對策

南安市地處福建省沿海,土地面積2036平方公里,全市有2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49萬人,各類企業從業人員達30萬人(其中非公企業占90%),是福建省最大的縣級市。隨著南安經濟發展,先是1987年在國有企業中實施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以后逐步覆蓋到外資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現有參保企業5791家,參保人數76101人,參保率為25.3%,雖說養老保險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然而,參保率偏低卻是不爭的事實。當前,社會保險的現狀是全覆蓋難、保險費征繳難、非公企業養老保險擴面更難。這些都一直是社保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難題。如何有效地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參保率,進一步拓展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空間,確實保障廣大勞動者的社會保障權益,讓社會保險走出困境、破解難題,就擺在社保工作者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歷史任務,這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養老保險擴面的必要性

首先,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實行的。在社會養老保險實行"統賬結合"之前已經退休或已經在職的職工,在實行"統賬結合"后其個人賬戶中應有養老保險金(稱為老體制欠下隱性養老金債務),要完成養老保險制度的轉換,就應按他們工作年限和工資水平予以充實,所需資金是制度轉換所需支付的成本即轉換成本。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進入退休年齡的職工越來越多,養老金支付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而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由于覆蓋面一時不能擴大,統籌基金不足,不得不挪用個人賬戶資金,使個人賬戶普遍為"空賬",原來對"老人"和"中年人"的隱性債務顯性化。其次,近年來,盡管養老保險覆蓋面有所擴展,但幅度有限。截至目前,各地的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職工基本上全部參保,三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中的就業者還有很大的一部分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如此之多的非公企業職工游離于社會養老保險之外,給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帶來了很大阻礙,加強養老保險擴面工作勢在必行。

二、非公企業擴面難的問題和原因

1.思想認識上的偏差。未參保的單位和個人對參保存在模糊認識,有些企業將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混同于商業保險;有些政府領導認為國有集體、企事業單位職工的社會保險由于上級要求嚴、抓得緊,列入了政府績效考核,故而比較重視。而非公企業的社會保險,由于沒有主管部門,政府及人社部門對其缺乏硬性行政管理手段,弄不好,怕影響招商引資,故而引不起重視。

2.只顧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一些非公企業,職工還比較年輕,認為繳費多、回報少,不如不繳。職工個人因年輕,距退休還有漫長的時間,也認為繳不繳費都無所謂,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還有一企業只給少數骨干人員辦理養老保險,認為普通勞動迫于就業問題對養老保險也不敢問津,覺得有份工作就不錯了,還要感謝老板的仁慈和恩惠,怎么還敢去提參保的事呢!

3.許多非公企業勞動關系不規范,致使人社部門無法進行統一核查。隨著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社會經濟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大量的非公企業不斷涌現。這些三資、私營、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中相當一部分存在用工不規范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就是不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或者雖然簽訂了勞動合同卻沒有在勞動部門備案,致使社會保險機構無法統一進行核查,對各類企業的數量、用工人數、用工情況無法了解,進而使擴面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4.措施不過硬、聯動不協調。一是國有、集體企業由政府主管,人社部門對其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職能,約束力較強。而非公有企業則無主管部門、政府及人社部門對其缺乏硬性行政管理手段。因此,推行工作顯得軟弱無力。二是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責任不明確,缺乏相互協調的工作機制,有的部門各自強調自身的眼前利益,甚至互相制約,難以形成合力,致使養老保險擴面工作舉步維艱。

5.社保管理體制上不完善。目前,社保經辦機構明顯存在四個不一致:一是名不符實,社會保險五個險種,分成三個經辦機構,各自為政,互相牽涉,難以形成合力;二是名稱不規范,如社會保險局、社會保險中心、社會勞動保險管理中心等,以前還稱作社會保險公司、社會保險所,難怪社會上還有不少人認為社會保險是賺錢的企業,把參保說成是買保險;三是職能淡化,對擴面、清欠、拒絕參保,社保部門也沒轍,只能喊一喊、催一催,沒有更好的辦法,因為是經辦機構,也不能對企業怎么樣;四是機構編制人數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人員編制數還停留在剛成立時的幾個編制數,怎么能有更多精力、人力去擴面呢?目前,事業單位面臨改革,規范社會保險機構名稱、編制人數,理順各自職能,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三、應采取的對策措施

為了盡快擴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早日建成獨立于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我們應針對養老保險擴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宣傳,提高全民參保意識。針對一些社會成員因對社會養老保險缺乏足夠認識而不愿參保的現象,我們應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宣傳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更應強化服務意識,在辦理業務的同時多做宣傳工作,讓公眾了解養老保險政策,認識到養老保險對他們的重要作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與新聞媒體的聯系,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宣傳社會養老保險,使社會養老保險真正深入人心。在搞好宣傳報道的同時,對應參保而不參保,拖欠保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曝光,提高全民的參保意識。

2.規范勞動關系,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勞動合同是職工和用人單位之間建立勞動關系的書面契約,規范雙方的權利義務。加強對勞動合同的管理,也是搞好社會養老保險擴面工作的一個重要前提。要做好這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強制用人單位按照勞動法的規定與每個職工簽定勞動合同;其次,每個單位與職工簽定的的勞動合同都要在一定時間內到勞動行政部門備案;第三,勞動合同管理與社會保險管理要相輔相成,勞動合同管理的信息可以作為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進行企業參保情況核查的一個依據。

3.政策要配套,執法要到位。政府可采取措施把社保擴面工作列入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年底考核、獎罰分明,納入單位領導末位淘汰制。對于應參保而未參保的企業,要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給予處罰外,還必須采取一些相應的行政措施加以限制,強令其參加社會保險。

4.實行部門聯動,齊抓共管。凡是與社會保險有關的政府部門都應明確責任,各司其職,從各自不同的角度配合社保部門全面做好社會保險工作,部門該制約的要制約,該處罰的要處罰,該曝光的要曝光,實現法制繳費,真正把這項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列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出成效來。

5.規范內部管理,確保基金安全運營。當前,擴面工作要嚴格按照現行養老保險政策法規辦事,加強內部管理:一是形成“五保合一”的管理體制,改革現行的社保機構按險種設置,管理成本高,辦事效率低,參保單位和職工辦事要跑好幾個地方的不良局面,要建立一個上下統一、職能統一、高效優質的社保機構,并實現基本數據共享;二是要有統一的工作規范,建立操作統一的業務運作程序和方法;三是基金運營管理要統一,計發養老金待遇要有一個統一標準,管理要安全可靠;四是要建立全國統一高效的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有效保證各種社會保險數據真實可靠,實現科學運作;五是要強化統一的機構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管理,實現社保資源的合理配置,當地政府和財政要充分考慮當地社保工作的實際情況,合理配置社保工作人員編制和必須的辦公經費,以確保社會保險各項任務的完成。

6.加大執法力度,促進工作成效。社會保險關系到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是關乎國運、惠及子孫的大事。因此,勞動監察和有關執法部門要確實履行好自已的職責,要依照《社會保險法》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稽查,該處罰的要處罰,決不姑息遷就。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確保養老保險擴面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