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問題和策略
時間:2022-04-30 03:01:13
導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問題和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經濟不斷發展,農村地區也不斷富裕,但直到2019年仍有著5億多的農村人口,這其中有大量年輕的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留下老弱病殘在農村生活,他們的生活水平急需得到保障。為此黨中央為了適應新時代的變化,保障農村人口的養老問題,早在2009年就頒布了關于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文件,并從2009年開始進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試點,之后逐步實施,到2012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已經基本覆蓋到全國所有的農村地區。而重慶市萬州區則早在2011年就實現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但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經過了幾年的發展之后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
1萬州區新農保存在的問題
1.1對政策解讀不到位。由于萬州農村地區的通信設施相對落后,加上許多農民文化水平低,導致政策在宣傳的時候基本只能人為去宣傳,宣傳的方式和力度都十分有限。進而導致許多農民對政策直到現在也還不是十分清楚和了解。最終的結果就是村民參與度不夠高,而個別村的村干部為了提高參保率,強制讓村民進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參保,使得一些村民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不但不積極響應,反而起了消極反應和抵觸情緒。村干部們為了完成任務,強制讓村民選擇最低檔次的自費繳費的情況仍有發生。這種強制性的行為不但不能激發農民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險的欲望,反而背離了實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的初衷。不能使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1.2新農保的保障水平不高。當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雖然早已覆蓋完畢。但是存在著沒有與時同步的問題,后續補助政策的更新發展太慢,不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雖然萬州區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時就已經提高了標準,把基礎養老金的補貼收入從55元提高到了80元,但隨著人口老年化越來越嚴重,農村的耕地面積的逐步減少,農村原有的土地養老以及子女養老的方式越來越不適應,而在家的老人靠著這一點養老補貼遠遠不夠維持基本生活。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雖然為農村的社會養老提出了一種新的途徑,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物價水平的飛速提升,目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保障水平依然很低。1.3年輕人不愿參與新農保。根據相關調查發現,60歲及以上的老人參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意愿和積極性很高,基本占比達到90%以上,而19歲到59歲的相對年輕的農村中青年參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態度則比較消極,參保比例不到老年人的一半,很多人都不愿意參保,主要有這幾個原因:一是覺得自己還比較年輕不用太擔心養老問題;二是認為到老之后領取的幾十元對生活的幫助不大。三是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在相關單位已經辦理了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不需要再重復辦理類似的養老保險。最后是由于實行家庭“捆綁制”的參保方式也導致部分人不愿參保,同時背離了新農保政策成立的初衷。
2完善萬州區新農保的建議
2.1對新農保進行大力宣傳。對于新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我們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資源加大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宣傳,比如政府要及時到位下發文件以及公示,不能出現通知不到位,農民不知情的情況發生。相關單位要印發好政策的宣傳傳單,打好政策標語等方式。村干部要召開村集體會議,親自為村民解答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政策變化,使村民了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變化的內容以及不理解的問題,讓每個村民形成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正確認識。通過正確的宣傳和講解使得每個村民自覺自愿的參與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中來,而不再有為完成任務強制參保的行為發生,真正發揮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作用。讓更多自覺自愿參保的村民充分享受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開展工作的福利,更好的保障自身的利益[3]。2.2政府要加大財政的支出。隨著時代的發展,物價水平的飛速提升,現如今的基礎養老金補貼已經遠遠不能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因此,政府應該加大財政的支出,提高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中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自愿參保費用金額,讓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充分發揮出它應有社會養老保障的作用。對于集體經濟好的村鎮也應該加大集體和政府補貼,而個人愿意多繳多補的更應該增加適當的補助金額作為鼓勵,促使所有的農民都能夠參保,享受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的福利待遇。2.3適度進行政策和機構的調整。由于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的年齡失衡嚴重,老年人響應積極,而年輕人反映消極,政府應該進行政策的調整,吸引更多年輕人的參與,比如對農村年輕群體進行政策上的鼓勵,加大對年輕人投保到齡之后領取養老金的金額等方式。另外,地方政府和村集體要確保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實施過程中不失位,不能僅僅靠著中央發放的基礎養老金,應該發放的集體補助和相關的補貼要按時發放,補貼比例的調整也應該與時俱進,不能一成不變。還應加強新農保政策施行過程中相關經辦機構的建設,很多村鎮在新農保的實施中只進行政策的宣傳和養老金的征繳,這樣不能滿足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需要。
作者:代文涵 單位:重慶三峽學院
- 上一篇:蔬菜成本價格保險機制的構建
- 下一篇:社保資金審計實踐與探索
精品范文
10新型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