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班主任工作有效性及創新性
時間:2022-03-15 09:41:39
導語:如何提升班主任工作有效性及創新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切實踐行新時代國家、社會有關“立德樹人”的要求與思想,初中班主任應該以學生實際為基礎,不斷創新、變革、優化班主任工作的方式、途徑、措施,將“立德樹人”深度滲透至學生認知發展的各個層面,精心設計教育活動,不斷優化管理方式,使學生在蘊涵創新性、有效性特質的育人途徑引領下開啟屬于自己的全新認知發展旅途。新課程標準明確強調:初中班主任作為中學生德育培養的直接負責人,應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深入貫徹到德育工作中。積極促進中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念的正確形成,從而為學生的未來長久發展奠定一個良好基礎。這一綱領性指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詮釋了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的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的必要性與現實性。因此,初中班主任在踐行“立德樹人”要求、準則、使命時,應該以學生實際為基礎,以班級工作為抓手,以工作實踐為基礎,以理論學習為指導,以問題研究為方向,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以總結經驗為提升,切實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與創新性,為學生做人、認知、成長鋪設廣闊路徑,促使學生在豐富、多元、深入的德育體驗中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發展自己,使“立德樹人”深入學生內心、服務學生發展,讓“立德樹人”成為學校教育效能得以彰顯的助力。
一、初中班主任立德樹人工作現狀
(一)缺乏德育工作理念
部分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觀念仍停留在應試教育時期,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有的班主任關注了學生綜合方面的發展,但不夠重視,甚至會考慮一些德育活動的開展會不會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普及,班主任需意識到,僅僅注重成績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專注與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應在關心學習的同時提升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程度,讓學生樹立優良的品質,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二)班主任德育教學水平有待提升
從應試教育過渡而來的初中班主任培養學生德育的經驗不夠豐富,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際上都不具有德育教學的應有水平。這需要各位初中班主任重新學習教學經驗,調整教學方式,與此同時,還要兼顧正常給學生上課,教授學生文化知識,因此短時間內班主任的德育教學的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三)德育工作的局限性
德育工作不同于知識、體育、美術這類教學一樣有固定的教材,教授內容大同小異,也沒有智、體、美那樣直觀的成果展示,可以通過考核直接考查課上所學成果,再根據學到多少調整教學進度。德育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品德為主,一個人的品德、心性都是要通過長久的相處才能發現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收獲成果更是一個無法確定的事情。德育工作本身所存在的這種局限性,進一步阻礙了德育教學的開展。
(四)德育工作不夠深入
對中學生的德育,應貫穿于學生中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當前初中班主任不但要承擔教學任務,還要負責品德教育工作,繁重的責任導致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開展不夠深入,沒有將思想品質教育融合于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除此之外,初中班主任的品德教育工作還存在著缺乏創新性的問題,班主任往往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的形式進行德育,但還是沒有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內容使學生對德立德樹人,提升班主任工作有效性及創新性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博白縣那林鎮初級中學陳國華觀點理論與實踐120育學習喪失興趣,不利于樹立學生端正思想品德。
二、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幫助學生確立積極人生態度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得以高效開展的橋梁與紐帶,其既扮演著組織者、管理者角色,又發揮著教育者、協調性作用。而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則是班主任踐行“立德樹人”、落實德育的關鍵。因此,教師在班級管理與學生德育開展前期,必須以各種方式、途徑、手段,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不同學生實際情況,使正處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初中生充分認可班主任的管理、要求、引導,以不斷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師生情誼,將班主任作為自己學習中的良師益友,支持班主任的工作,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同時,班主任應在日常生活、常規管理中多關注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等情況,對學生學習困惑、認知疑慮、生活困境等進行有效解決。多和學生談心、交流、溝通,減少對學生的批評與指責,多給予學生一份認可、肯定、贊許,讓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的關愛,在潤物無聲、循循善誘中打破師生隔膜,讓學生在班主任的感染、誘導下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例如,面對部分學生因學習壓力過大、成績持續下降而陷入焦慮時,班主任應主動與其一起分析原因和問題,并共同協商解決對策,讓學生在班主任的悉心引導下慢慢走出恐慌心理,重拾學習自信,積極應對、化解學習困難。
三、營造和諧育人環境,引領學生樹立團隊協作意識
一個團結互助、充滿凝聚力、向心力的班集體,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應以和諧育人環境營造為出發點,不斷創新、優化、遷移德育途徑與方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德育體驗中盡最大努力為班集體發展做貢獻,以增強學生的互助意識、奉獻意識、團結意識、協作意識,提升學生的集體觀念、紀律觀念,讓學生在和諧、溫馨、歡悅的集體環境中獲得鍛煉、提升、發展。同時,融入積極、向上、良好的班級環境,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也會得到全面激發,很多學生都會積極為班級發展而獻計獻策,將自己的優勢、所長、特性發揮至極致,讓學生在彼此互助中獲得更好發展。另外,在團隊協作意識的驅使下,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也會逐步減少,很多學生都會在相互之間的效仿、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品質與意識,學會關愛他人、理解他人、幫助他人,在同學有困難時及時給予幫扶,為增進學生友誼、增強學生情誼、樹立協作意識提供保證。此外,在和諧育人環境的浸潤下,源自學生思想認識、價值觀念、人生定位等層面的諸多困境也會得到逐步化解,更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塑造,“立德樹人”目標自會于無聲無息中得到深度達成。例如,可通過對以“團結協作”為主體的德育園地的構建,將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德育素材融入其中,來喚醒學生心靈,激活學生情感,提升班主任工作效能。
四、開展適度幫扶引導,幫助學生確立完善思想認識
對正處于認知遷移期、蛻變期、轉折期的很多初中學生而言,由于受到自身身心特性所限,加之生活體驗、認知積淀較為欠缺等因素制約,因此,德育與管理工作的開展必然離不開一些針對性、有效性、精準性引導策略的驅使與幫扶。而教師對“立德樹人”目標的構建,以及措施的落實情況,則直接影響著德育效能的凸顯以及學生思想認識的完善。因此,教師應以針對性引導為出發點,借助與預設德育目標相契合,以及學生認知訴求關聯的德育主題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活動中慢慢轉變自身思想認識,在師生、生生的交流與互動中,糾正自己在思想認識領域的諸多不足與缺憾,使德育的開展更具針對性與實效性,更好踐行和服務于“立德樹人”要求。而隨著多元化、針對性德育引導作用的發揮,以及輔助德育活動功能的彰顯,幫助學生逐步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方向。此外,還可借助主題教育班會,座談交流活動,談心談話互動等形式,對學生開展前途理想教育、價值觀念培養。讓學生在一些鼓舞人心、充滿活力的德育活動浸潤下,慢慢改變自身價值觀領域的諸多不足與缺憾,提升德育效能,促進學生思想認識的進一步完善。此外,可針對存在學生思想認識領域所存在的一些個性化、差異性缺憾與不足,對其開展針對性引導,通過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了解其內心真實想法,為確保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開展提供借鑒。
五、設計多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塑造正確價值觀念
進入初中階段,隨著學業負擔加劇,很多學生便會將更多時間、精力傾注于文化理論知識學習領域,實踐能力則比較匱乏。對此,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活動時,應該以社團性、實踐性、互動性活動設計為輔助,讓學生積極融入生活領域,在實踐體驗中認識到良好思想品德、正確價值觀念的意義與價值,并將其踐行于行為表現、思想認識層面,更好塑造自我、發展自我。同時,教師在召開班會、組織活動中,應以多元性德育案例為驅動,組織學生以自己的視角分析其現實意義,分享自己的認識、理解、感知,以促使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例如,教師可以聯合社區,設置以“師生情,進社區”為主題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進入社區,幫助工作人員清掃落葉、清理垃圾、打掃衛生,或者為社區老人展演文娛節目、開展勞務活動,在自己的親身體驗中塑造高尚道德品質。還可在主題班會、座談交流等活動中設置一些與“價值觀”有關的案例剖析,辯論探究等項目,組織學生根據不同案例素材,分享自己的認識與想法,來消除學生思想認識領域的諸多困惑與疑慮,從而強化對其正確價值觀念的塑造。使“立德樹人”思想理念的踐行,由空泛向具體遷移,由理論向實踐滲透,為確保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高效開展與創新推進而奠基鋪路。
六、注重思想品德錘煉,推動學生形成高尚品質
道德品質并非行為意識的鐐銬,而是一雙無形的翅膀,更是助力學生飛向高潔殿堂的不竭動力。因此,在平時的德育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錘煉,引導學生以德御行,不斷提升道德修養。一是強化責任意識培育。讓學生明確自己對社會、對家人、對國家應該承擔的責任,學會明是非、知美丑,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而對學生所犯的錯誤、存在的不足,教師也應該悉心開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認識到自身行為的缺憾,以促進學生高尚品質形成。二是加強愛國情懷塑造。班主任應該結合具體節日、生活案例、典型事跡等將愛國情感滲透至學生德育中,讓學生將愛國深植心靈,接受愛國情懷的洗禮、熏陶、感染。例如,班主任可以通過張貼各種愛國人士的名人名言、優秀事例,定期在班會上播放一些愛國主義題材的影視;還可以借助典型節日,如“八一建軍節”“國慶節”等重要節日,組織學生開展“我愛中國,我是中國人”的主題演講等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德育中獲得高尚人生品質的塑造與發展。使德育的開展更加形象具體,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踐,以真正凸顯其熏陶與感召作用,來提升“立德樹人”視域下初中班主任工作開展的實效性與創新性。
七、挖掘鑄魂育人資源,促使學生形成健全完善人格
“立德樹人”的核心是育人育心育情。而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創新性與有效性,則直接影響著“立德樹人”目標的達成,也對學生健全完善人格的形成,有著重要意義。這使得以多元、豐富、鮮活的德育資源開發為鋪墊,構建起立體協同化德育體系,顯得尤為必要。而且,在外延寬泛、內涵豐富的德育資源驅使下,班主任工作開展的針對性必然會得到切實增強,更應切實凸顯出環境、文化、陣地的協同作用,為“立德樹人”要求、內容、思想、理念等深入學生心靈深處而搭建了平臺。因此,班主任應以各類教育文化資源的開掘、德育氛圍的營造為載體,使初中班主任工作開展向著縱深視域拓寬,來實現對學生心靈的浸潤、意識的感召、涵養的提升。同時,還應以地域實際為基礎,結合對應的地域風俗、民情習俗、特色文化、傳統節日、歷史遺跡等,從不同層面、視覺、站位落實德育。并通過對學科德育功能的發揮,將“立德樹人”遷移至語文、體育、數學等學科教學領域,使各學科中所涵蓋的諸多教育內容、項目、知識等與“立德樹人”思想理念緊密融合、有機關聯起來,讓班主任管理工作由靜態向動態遷移。而在各類物資資源、技術資源、文化資源的驅使下,通過對地域博物館、藝術館、科技館、展覽館、圖書館等作用的發揮,勢必為確保立體化、協同化“立德樹人”體系構建而提供助力,也更利于其鑄魂育人功能的彰顯。總之,班主任是學校德育的核心,更是“立德樹人”的直接踐行者與有效落實者,其工作的有效性、創新性、科學性、針對性、發展性,直接影響著學生發展,更體現著自身教育能力與綜合素養。因此,班主任在踐行“立德樹人”思想、開展學生德育時,應該以學生實際為基礎,不斷拓寬德育的路徑、創新德育的方式、優化德育的手段、變革德育的措施,構建起更加完備的德育體系,使“立德樹人”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功能得以全面彰顯,促進學校德育資源課程化、班級管理專業化、技能競賽系列化、課題研究常態化,以確立更為豐富、多元、寬泛的學校“立德樹人”模式,為確保基于立德樹人的班主任工作有效性及創新性實現而提供助力。
作者:陳國華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博白縣那林鎮初級中學
- 上一篇:骨干壩除險加固工程問題及措施
- 下一篇: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