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財融合改進企業財務分析體系探討

時間:2022-12-02 10:27:54

導語:業財融合改進企業財務分析體系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業財融合改進企業財務分析體系探討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粗放式的管理辦法不再適應企業未來的戰略發展需求,尤其是企業業務與財務管理條塊分割的管理界限,已經成為了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目標的攔路虎。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謀求更加科學、合理的精細化管理來搭建高效的運營體系,業財融合已經成為實現這種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傳統財務分析單純依靠財務報表數字簡單呈現的方式也不足以為企業新形態下的決策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分析了過去傳統財務分析體系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基于業財融合改進財務分析體系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業財融合;企業管理;財務分析

業財融合管理體系的改進是行業發展的趨勢,財務轉型也在進一步深化,企業對財務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企業管理層來說,需要的不再是簡單的財務報表數據,而是數據背后挖掘出來的信息。這種情況下,必須對業財融合和傳統的財務分析弊端有所了解,才能夠更有效地思考改進現有的財務分析體系。

1企業業財融合及財務分析體系

(1)業財融合所謂業財融合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下將企業的財務管理深入融合到業務運營工作中,通過業務流程、管理流程以及財務會計系統的一體化融合,幫助企業更好地規劃戰略性目標,推進運營決策。企業如果能夠改進科學合理的業財融合體系,讓財務了解業務工作的實際,讓業務工作了解財務可以提供什么服務以及對業務工作有什么協作要求,很有可能實現業務與財務之間的精益協同,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甚至可以提升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實力。(2)財務分析體系財務分析體系主要是以會計報表為信息依據,使用一些專業的分析方法,圍繞營運能力、盈利能力、風控能力和成長能力等多種維度選取恰當的財務分析指標,對企業經營業績進行評價。財務分析體系不僅幫助企業了解過去,還旨在幫助企業衡量目前的財務情況,預測企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通過財務分析讓企業管理者了解企業的資源配置和效益情況,分析盈虧點和風險點,將財務數據轉換成對決策有用的信息,一定程度上揭示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企業管理層作出科學的決策,有效提升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

2傳統財務分析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實際性不強,過于“形式化”從過去的財務分析體系來看,很多工作只停留在表面,沒有考慮企業的戰略背景問題,更多的是簡單地進行數據明細羅列,也沒有很好地與各個業務部門展開深入的溝通,無法獲知數據背后的真正含義;同時因為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沒有對數據信息進行共享,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之間彼此孤立,兩者貼合度不強,對業務動因的挖掘力度不足,所以財務分析對管理問題和重大風險的提示可行性并不強。比如,在傳統財務體系中耳熟能詳的杜邦分析法,它用若干個按內在聯系有機結合的比率形成了一套指標體系,對企業的營運能力、償債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等情況分層次進行分析,幫助管理層更全面地了解企業。但管理層一般也只能了解到指標較過去期間發生了變動,卻對這些指標產生變動的關鍵環節或要素不甚了解,同時一些技術創新因素或無形資產估值問題,也是杜邦分析法無法解決的。再比如分析方法中應用最為普遍的比率分析法,直觀簡單,但分析維度單一,對比情景分析、對標分析、敏感度分析等前瞻性較強的分析方法,在為企業預測未來的發展方向時可以說參考價值很低,難以為企業決策層提供前瞻性的可靠依據。(2)指標的考核體系比較單一傳統財務分析中,數據多是來源于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然后再通過利潤指標來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甚至很少出現現金流量的指標,更沒有風險分析指標。但是利潤指標并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主要是因為報表的制作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部分數據也具有一定的假設性,在此基礎上出具的資產、負債、利潤等數據都不能完全、精準地反映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總是將目光聚焦在這些數據上面,顯然是不成熟的。(3)非財務信息分析技術相對局限在傳統財務分析體系中,所應用到的絕大多數資料都是財務報表上的數量性信息,由于受到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影響和信息技術發展水平的制約,傳統財務分析體系的信息應用范圍多限于以貨幣為代表的信息數據之內,對供應商、客戶、人力資源、高新技術、商譽、文化等非財務信息的分析經常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復雜的建模和繁復的計算讓很多財務人員望而卻步。隨著時代的發展與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企業意識到非財務信息對企業運營會產生積極作用,是影響企業實際利潤的重要驅動因素,想要在競爭殘酷的市場中完全適應新的發展環境,就必須結合新技術手段重新對所有經營要素進行梳理、分析、研究,此時傳統財務分析體系就很容易暴露出缺陷與阻礙來,因此有必要趁勢突破舊體系的局限,納入新的要素。

3基于業財融合改進財務分析體系

(1)轉變管理觀念,落實財務分析體系業財融合下的財務分析旨在挖掘企業財務數據背后所隱匿的信息,這需要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更加密切的溝通、合作,而不再是按以往的經驗,單靠財務部門去開展分析工作。因此可以從管理層層面率先轉變管理觀念,推動全公司聯動,建立定期化的業財一體化分析機制。而財務人員也要主動跳出傳統財務分析的思維模式,從企業經營角度進行思索,過去可能只是一個“財務通”,而現在則必須成為“全通”,不僅僅要對企業、行業的財務政策進行熟悉,還要了解企業的業務流程、業務模式等,只有真正搞清了企業的管理短板和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才能搞清新財務分析體系的分析目標。(2)利用信息技術,引入多維指標要素在業財融合的狀態下跳出原來的財務邏輯,重新解構經營、財務與報表的關系,可以拆解出更具針對性的經營驅動因素,而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則可以把設想中的多維度多組合型的財務分析體系變成現實。以銷售額為例,不是簡單地與上年同期做個增長比率分析或者導出收入明細賬,而是拆解出影響銷售額的驅動因素,比如可以把銷售額按流程拆成“獲取目標客戶、判斷意向客戶、進行商務談判、成交”幾個環節,也可以把銷售額按維度拆分成“渠道、價格、銷售人員能力”幾個影響因素等,再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比分析、回歸分析、定性和定量結合分析等多種復雜的分析方法,判斷各因素與銷售額是怎么樣的相關關系,從而滿足管理層按業務、按產品、按客戶、按部門等多維度、關聯性的分析和決策需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在新的財務分析體系中引入現金流量分析指標、非財務指標、風險分析指標等多維度指標要素,也是基于加強企業內部監督和風險控制、激發企業未來發展潛能的需要。管理層不僅關心經營層面的分析,也關注戰略層面的分析,綜合性企業甚至需要編制不同業務板塊個性化的分析指標體系,同時合理運用行業報告和各類外部數據挖掘工具展開全面化分析。(3)深化業財融合,打造專業分析團隊信息化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為業財融合和財務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些企業卻可能因為過于強調數據保密性對信息傳遞進行干預,導致業財系統接口無法打通。只有打破這類傳統觀念的束縛,建立深化業財一體化的全局觀,搭建全面信息共享中心,實現數據及時有效地抓取,才能真正地推進業財融合狀態下的財務分析工作。企業還需要打造一支專業的財務分析團隊,可以通過加強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的溝通交流,將定期培訓和不定期研討的方式予以結合,提高財務人員對生產經營活動的了解,加強財務分析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從而促進和提高企業整體的財務分析能力。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業財融合的大趨勢下重新思考改進財務分析體系,需要從財務、業務方向共同出發,轉變管理觀念、落實財務分析體系,利用信息技術引入多維度指標要素,同時進一步深化業財融合,打造專業的財務分析團隊,全面提升企業的財務分析能力,快速有效地挖掘企業財務數據變化背后真正的驅動因素,從而為管理層提供切實的決策信息,助力企業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偉杰.對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業財融合的思考[J].財經界,2019(02):137-138.

[2]黃園.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納稅,2019(32):63-64.

[3]謝春艷.通過信息化手段搭建財務管理報表分析體系的設想[J].財務金融,2019(12):40-41.

作者:卓方圓 單位:1.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2.福建省綠色建筑技術重點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