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在企業經營決策的作用

時間:2022-06-08 02:36:06

導語:財務分析在企業經營決策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分析在企業經營決策的作用

摘要:隨著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日趨復雜多變,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加,科學的決策變得尤為重要。在此背景下,需要有價值、有深度的財務分析作為支撐。財務分析質量越高,管理者就越能夠全面了解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面臨的機遇,從而為下一步經營做出正確決策,增強企業競爭實力。但目前很多企業都還未意識到財務分析對經營決策的重要性,導致財務分析在企業經營決策中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此,本文就財務分析如何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參考展開了研究。本文首先闡述了財務分析的內涵、內容和方法,分析了財務分析對經營決策的作用;然后結合目前企業財務分析在為經營決策提供參考時的實踐,研究發現企業存在管理者對財務分析重視程度不高、財務分析管理體系不完善以及業財融合不強等主要問題,最后針對各項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財務分析; 企業??;經營決策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度融合與發展,企業管理理念也在不斷學習和應用中取得了重大進步?,F代化企業管理者也開始重視財務分析,但是大部分企業管理者對財務分析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全面,導致財務分析在企業經營決策中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此,本文對財務分析應用于企業經營決策時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展開了研究。

一、財務分析內容和方法

(一)財務分析概念

財務分析就是通過運用專業的分析方法對企業會計核算、財務報表等資料進行分析,以反映企業過去和現在投融資活動、經營活動、資金分配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機遇,為企業各利益相關者提供所需信息。企業各利益相關者所關注的方面不同,因此財務分析的側重點也不同,投資方更看重企業實際盈利能力;而企業管理者更看重企業是否有可持續增長能力;債權方則更看重企業長短期的償債能力;相關政府機構則更看重企業財務信息披露是否合規、真實與完整,便于稅收管理、監督、調查等業務開展。本文主要是站在企業決策者的視角,研究財務分析如何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二)財務分析內容

1.資金運作分析。資金運作分析主要反映的是企業過去與現階段資金運行狀況和資金風險。企業需要根據長短期發展戰略目標,結合自身所處的市場環境和現行的經濟政策等,優化資金結構,規避融資風險,提高資金配置效率。企業通過資金運行狀況分析就能夠制定出正確的投融資策略,為企業認清資金現狀,降低資金風險。2.經營管理分析。經營管理分析主要是對企業整體經營活動的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其中包括經營決策、管理決策、經營計劃、組織管理、控制、內部協調等方面,幫助企業管理者協調供、產、銷等環節,合理組織與激勵生產力,高效配置生產要素,促進實現成本最小化、價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標。3.財務政策分析。財務政策分析就是分析企業管理者制定的財務管理政策的實際效果,衡量是否實現了預期效果和目標,為管理層調整和完善財務政策提供參考價值。4.投融資管理分析。投融資管理分析就是對企業投融資決策的效應進行分析。首先,衡量企業目前融資活動存在的問題,為企業下一步融資決策提供方向和啟示,也為企業未來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和投資機遇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三)財務分析方法

1.趨勢分析法。趨勢分析法也被叫作水平分析法,指的是比較某個財務指標在不同且連續的期間內的數值變化情況,以此來反映該業績的增減幅度、數額變化和變化趨勢,一般所用到的計算方法有環比動態比率和定基動態比率。2.對比分析法。對比分析法指的是以一定標準為對比依據,來衡量某個財務指標有無達標。標準依據又分為絕對標準、歷史標準、計劃或預測標準以及行業標準。一般歷史標準、企業計劃或預測標準是較為常用的,而行業標準一般適用于國際對公司業績的評價。3.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企業最為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對指標變動的影響程度進行整體分析。因素分析法常常在對比分析法之后使用,以此來深入分析差異產生的動因。因素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常常與因素分解相關性、替代的順序性、連環性和計算的假定性有關。

二、財務分析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的作用

(一)掌握經營生產規律,了解經營現狀與問題

財務分析能夠將企業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動態變化以及發展規律總結出來,大大提高決策的前瞻性和戰略性。同時財務分析還能夠集中反映企業現存的經營與管理問題,讓企業決策者有針對性、主次分明地改進經營管理模式,促使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為企業決策者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一份好的財務分析報告必定是立足于真實經營、財務數據之上而編制的,而且還要選擇適用的、科學的財務分析工具。比如通過分析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可以了解企業進一步舉債的能力,目前面臨的財務風險大小,使決策者確定下一步應如何通過融資活動調整企業的資本結構。從短期戰略來看,決策者更關注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指標分析,能夠從短期指標的財務分析中全面了解流動資產周轉情況、流動資金數額,從而做出更適合短期市場擴張的經營決策;從長期戰略來看,決策者更關注企業長期發展能力指標分析、償債能力指標分析,制定正確的長期戰略規劃,以此來更好地防范或規避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三、企業經營決策中財務分析應用的不足

(一)管理者不重視財務分析

多數企業管理者存在重業務、輕財務的現象,對財務管理理念缺乏系統性理解,在制定經營決策時不重視財務分析提供的信息。有些初創型企業甚至都沒有設置財務部門,人員配備不齊全,只聘任一名財務人員對日常交易進行會計核算,從事報賬、報銷等基礎財務工作。而大型企業對財務分析的認知不全面,并沒有設置專人專崗進行財務分析,導致財務分析質量不高,流于形式。同時因會計數據失真,導致在失真數據基礎上進行的財務分析結果有誤,不但對企業經營決策無用,還會誤導決策。

(二)財務分析管理體系不健全

1.財務分析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少有企業單獨制定財務分析管理制度,比如崗位權責不明確,財務分析方法、財務分析質量標準要求、財務分析流程都沒有明文條例,使得財務分析工作無章可循。同時其他管理制度也不夠健全,難以支撐財務人員獲得準確的財務分析所需的基礎數據,無法開展財務分析工作,或者由于財務分析所用的基礎數據不準確,導致其分析結論不符合實際情況,不但不能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參考,而且會誤導企業經營決策的制定方向。此外,有部分財務人員為了節省工作量或者及時提交分析數據,導致對財務與非財務指標的分析不夠深入,并沒有挖掘出數據差異背后的真正動因。2.財務分析缺少價值鏈指標。非財務指標對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影響也至關重要,比如內部人員配置、管理漏洞、政策環境、市場供需變化、通貨膨脹等非財務指標,然而多數企業決策者在進行經營決策時,更多地關注比如產量、銷量、銷售額、營業利潤、資產、負債、收入等財務指標,極少關注企業非財務指標,財務人員也不重視對財務與非財務指標之間價值鏈的分析,導致財務分析不夠全面與深入,難以揭示問題產生的真正動因,如果決策者利用這些財務分析結果作為參考制定決策,很容易導致決策失誤,埋下高風險、高損失的隱患。3.財務分析方法的滯后性和單一化。目前的財務分析有一定的滯后性,原因在于財務分析是以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數據為基礎進行的分析,無法正確反映未來的經營狀況,常用的分析方法大多數也僅采用對比分析法來進行分析。該方法比較固定和單一,不能預測企業未來經營狀況的方向,無法反映出企業整體的經營效益,并無法深入追溯到差異動因,因此導致分析報告的決策價值被進一步弱化。

(三)業財一體化建設不足

財務分析需要結合企業業務活動進行深入分析,才能透過數字發現背后真正的問題和動因。但目前很多企業的財務與各業務對接性不強,造成財務分析不能觸及根本。比如,通過對財務報表分析發現企業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率增加了,財務分析只能提示應收賬款占比過高,企業風險加大,但要想深入了解原因,則需要借助業務信息發現深層次問題。正是由于財務分析不能與業務融合,導致財務分析質量不高,在經營決策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四、企業經營決策中財務分析的應用策略

(一)強化管理者對財務分析的重視程度

企業管理者應定期、不定期地組織召開財務分析會,提高決策層對財務分析價值的整體認知,能夠看懂財務分析、運用財務分析結果進行決策。初創型企業要設置專門的財務部門,嚴格落實不相容崗位分離制,專人專崗,聘請專業的人才從事財務分析工作。而大型企業管理者要高度重視財務分析的價值,從組織架構、人才培養機制、決策機制、審計制度、企業文化等方面為財務分析工作提供一個優良的環境,防范財務分析數據依據造假,提高財務分析報告的質量。

(二)健全財務分析管理體系

1.健全財務分析管理制度。首先應制定完善科學的決策機制,防止出現財務分析與決策“兩張皮”“一言堂”的情況。決策機制必須要參考財務分析出的數據和問題,特別是重大經營活動的決策,必須要先進行深度全面的財務分析,然后再進行集體決策,從而保證決策依據的科學性和全面性,避免決策產生盲目性風險。其次,對于關鍵性的財務指標還應當健全風險預警機制,采取一票否決決策制度,避免出現重大決策失誤,全方位保證企業決策的合理性、科學性和效益性。此外,企業要健全績效考核和財務監督機制。一方面由于財務分析數據都來自于財務報表數據,而財務報表數據也都是來自于各業務部門的考核結果,因此需要健全績效考核制度,從源頭上為數據真實性把關。另一方面,要加大內部監督、審計的力度,對財務分析人員進行標準考核和獎懲,不僅要求財務人員既具備專業能力,還要具有較高水平的職業道德素養,約束工作行為,降低人為風險。2.引入價值鏈的分析指標。在財務分析過程中,為了更好地發揮財務分析的作用,除了通過財務指標作出分析,還應深入了解企業自身的業務性質及客觀經濟環境,加強管理并根據企業自身情況采用合理的財務分析指標,如除了關注關鍵財務指標,還需要重視業務指標、管理指標和外部因素的影響。比如內部控制漏洞、用工合同履約率、核心人才流失率、顧客滿意度、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指標、政策環境變化、金融環境變化、市場飽和度、獲客率、成本控制水平等指標。通過各種指標之間的詳細分析,有效地對企業已有或潛在的風險進行及時預警,提升企業對風險的應急能力,及時做出有效的應變決策,還可以增加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行業狀況、競爭市場等方面的分析,將各指標之間進行綜合分析,更客觀地通過財務分析評價企業價值,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3.綜合使用財務分析方法。財務分析方法要互補、準確和適用,要關注各指標之間的價值關聯,深度挖掘競爭優勢、潛能和發展問題。企業可以將趨勢分析和結構分析引入到財務分析中。比如先用趨勢分析法對過去連續幾年的應收賬款/銷售收入比率、核心產品銷售收入/總銷售收入比率等指標比率發展規律進行分析,然后對企業未來指標動態變化進行預測。再用結構分析法,從橫向和縱向上探尋影響指標變化的價值動因,從而為企業改進問題提供合理建議。

(三)推進業財一體化建設

真正有價值和深度的財務分析報告必然能夠追溯到數據背后潛藏的動因和本質問題,也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企業決策者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提升經營業績水平。但是這需要企業加強業財一體化建設,只有財務分析滲透進業務經營全過程中去,才能為財務人員深入分析業務價值鏈和風險關鍵點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一方面企業應當從組織架構層面加強業財融合,比如組建業財人員共同參與的全面預算管理部門、風險防控部門、成本管理部門等;另一方面要快速推進業財信息一體化建設,統一業財數據口徑,促進業財信息實現實時傳遞和共享,盡可能保證數據傳輸的準確性和效率性,以此來提高財務分析數據依據的真實性,正確引導決策者進行經營決策的判斷,從而促進企業穩健發展。

五、結語

財務分析是企業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研究發現企業財務分析工作存在管理者重視程度不高、財務分析管理體系不完善以及業財融合不強等問題,其中財務分析管理體系方面具體包含財務分析管理制度不完善、財務分析指標單一、財務分析方法不適用的問題,影響了財務分析報告的質量。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員對財務分析的重視程度,通過定期組織召開財務分析大會,提高管理層級對財務分析價值的整體認知,能夠看懂財務分析、運用財務分析結果進行決策;采取專人專崗,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優化財務分析管理流程,為財務分析工作開展奠定人才基礎、制度基礎。其次要健全財務分析管理制度(決策機制、風險預警機制、績效考核以及財務監督機制等),引入價值鏈的分析指標,綜合使用財務分析方法來提高財務分析的可靠性和科學性。最后要推進業財一體化建設,提高財務分析數據的實時、完整、真實采集。隨著財務分析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對未來經營管理做出的決策也會更加科學合理,從而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燕.運用財務分析提高企業經營決策科學性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20(29):72-73.

[2]唐時軍.財務分析如何有效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參考的探討[J].納稅,2020,14(27):91-92.

[3]黃慶莉.財務分析如何有效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參考的探討[J].商訊,2020(15):24-25.

[4]達瑞胡.財務分析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參考意義探析[J].管理觀察,2019(05):157-159.

[5]孟繁杰.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中國商論,2019(09):96-97.

作者:韓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