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學生職業道德對策研究

時間:2022-05-13 10:47:35

導語:職校學生職業道德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校學生職業道德對策研究

1.重視職業道德教育,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理論研究,加快教師隊伍建設

在新時期,高職院校應充分認識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是新時期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所決定,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因此,學校應高度重視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對職業道德教育的理論研究,提高教師素質,主要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和培訓經費的投入,學校選派優秀的教師到企業中掛職鍛煉,真正了解企業的職業道德和企業對員工的職業素質要求,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2.整合其他科目,突出職業道德教育,在學科教育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

高職院校針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科目并不多,教材內容理論化強。針對90后大學生的實際,職業道德教育應走入各類專業課和公共課中,在各學科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和提煉職業道德因素,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樹立人人都是職業道德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尤其是思想政治課、法律課、心理輔導課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等進行系統整合,使職業道德教育實現多元化、常態化。

3.共建全員育人格局,發揮學校與企業、社會、家庭“四力合一”的作用

“職業道德認知不等于職業道德品格的養成”,對于道德的觀念,如誠信等不是自動就能變成學生的品質或行為的,而需要學校、企業、社會和家庭“四力合一”,共同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理論知識,到企業中去實踐應用,加上社會良好大環境的正能量傳遞,家長的監督及參與評價,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和高尚的職業道德素質。

4.突破傳統職業道德教育評價方式,創新職業道德教育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傳統的職業道德教育評價方式側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考核評價,教師通過作業檢查學生對職業道德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這樣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缺乏實效。因此,學校應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形成任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企業指導老師、輔導員和學生本人“五方共同評價”的體系。教師側重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評價;實習指導老師和企業指導老師側重考核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的評價;輔導員對學生日常行為綜合表現進行評價;學生本人則進行自評。

5.充分利用實習實訓最佳平臺,將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融合

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目前各院校已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學生在校期間至少有半年的頂崗實習期。高職院校應抓住學生頂崗實習實訓的教學環節,讓學生深刻體會企業對員工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的要求,學生學習企業中的榜樣,通過榜樣示范作用,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學生在校期間,加強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有機融合,邀請企業專家進校園,開展“校企合作論壇”,使學生在校期間接受“演練”,以便日后更好地適應企業的要求。

總之,從新時期高職院校的實際出發,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在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暴露出一些問題,我們應在工作中積極探討,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不斷改進工作,研究工作策略,切實做好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努力開創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徐振工作單位:鞍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