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思考
時間:2022-04-12 09:25:46
導語: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 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攝入學術道德教育元素,是規避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促進研究生健康成才,提高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但是,受多重因素的影響,高校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因此,需要不斷強化研究生學術道德專項教育工作,積極推進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責任體系建設,有效提高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識與自律能力,切實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有效維護高校學術安全。
關鍵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學術道德教育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最高階段,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國高層次人才水平的高低,繼而對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當下,研究生已經成為我國高校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來研究生學術不端事件頻發,給研究生健康成才帶來消極影響,也暴露出當前高校學術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強化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是規避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維護高校學術安全保障機制的需要,有助于營造高校和諧學術環境,促進研究生健康成才。
(一)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是維護高校學術安全的重要保證
研究生教育擔負著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高層次人才以及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的歷史使命。當下,在校研究生已經成為高校推進“雙一流”學科建設、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近年來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頻發,一些高校相繼出現“最牛畢業論文抄襲”事件,這表明研究生的學術道德素養與其科學研究能力尚未匹配,同時也警示高校必須強化研究生的學術道德教育工作。針對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頻發的現實狀況,教育部、國務院學位辦等相繼出臺各類文件予以規范。2014年,教育部與團中央聯合出臺《關于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意見》對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大學生誠信意識進行了明確規定,要求高校要實現大學生誠信檔案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測評的有機統一,強化對失信行為的監督與懲戒。其中,誠信檔案涉及到學業、學術、就業等多個維度。同時,研究生學術道德狀況也被納入高校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學科建設工作之中。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頻發以及全社會對研究生學術道德素養的廣泛關注,要求高校必須充分認識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重要性,依托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助推高校“雙一流”建設進程。
(二)加強學術道德教育是研究生健康成才的需要
研究生是當代青年中的佼佼者,其能否健康成才不僅關乎個人發展,而且關乎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偉大“中國夢”能否實現。“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1]。研究生學術道德狀況與其正確價值觀生成緊密相關。受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生活科技化、思潮多元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當前研究生的學習目標呈現多元發展態勢。對于部分學生來說,研究生學習已經不再單純為了提高自我知識素養與專業技能,而是成為延緩就業的一種手段或者順利就業的“敲門磚”。因此,研究生往往會確立功利主義式目標,為了完成與畢業掛鉤的科研任務、完成畢業論文以順利通過答辯而采取各種手段,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學術不端行為。對于青年學生來說,由于他們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要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2]。研究生是否具有相應的學術道德素養,直接關系到他們能否確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影響著他們的人生發展軌跡。
(三)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是提升高層次
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研究生已經成為高校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其學術道德素養狀況直接關系到高校和諧學術環境的營造。從學校整體學術氛圍的角度來說,一旦出現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現象,尤其是類似于畢業論文抄襲的重大事件,對于學校的負面影響是難以估量的。更重要的是,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還關系到學校能否真正做到學術立校,能否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切實提高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是“雙一流”大學的立身之本,必須將學術研究與高層次人才培養相結合,繼而以高層次人才的有效輸出和科學研究的創新發展彰顯學校風范。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工作,是以打造“嚴謹治學、嚴格要求”的“雙嚴”型學校為基礎的,如果所培養的學生連基本的學術道德素養都不具備,學校各類拔尖創新型等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也就無從談起。當然,能否真正做到學術立校,反過來也影響著研究生教育質量以及學校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
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頻發,嚴重沖擊著高校學術安全保障機制,這是多維因素影響的結果,比如,認知層面未能對學術道德進行充分了解、思想層面未能切實理解恪守學術道德必要性、實踐層面的投機行為等等。
(一)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學術道德教育缺失
當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未專門設立學術道德教育課程,主要還是依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碩士)、《自然辯證法》(碩士)以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博士)等課程,開展類似于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設立專門課程來討論研究生的學術道德教育工作,往往只是將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的相關內容納入研究生新生入學指導的范疇。當然,研究生新生入學便開展學術道德教育,有助于學生進校之初便知道需要恪守學術規范、遵守學術誠信。但是,他們僅僅只是“知道”而已,效果遠非依托課堂開展系統化的學術道德教育所能比擬,導致學生在認知層面未能對學術道德進行充分了解,由此給高校學術安全保障工作帶來隱患。
(二)“導師負責制”下的育人工作缺失
我國研究生教育大都實行導師負責制,相關文件也對研究生導師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導師在研究生培養工作中為第一責任人,承擔研究生學科前沿與科學研究方法指導、學術道德教育的重要職責,研究生違反學術道德現象一旦發生,導師需要承擔相應責任。但實際上,部分導師往往更為注重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指導,而忽視了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工作的開展。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對研究生畢業設立了相應的科研要求。比如,西南地區某高校《關于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學術論文的規定》中明確指出: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須要以第一作者發表與學位論文研究相關、第一署名單位應為本校的學術論文1篇,方具備申請學位論文答辯的資格。這類文件從導向上來說,要求導師在指導學生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科研工作,使其能夠按時取得相應的科研成果。同時,當前部分高校科研考核對學術論文量化考核的青睞以及到賬經費的過分看重,都會致使導師忽視學生的學術道德教育工作。部分導師,尤其是工科院校的導師培養研究生流程往往是流水線式的,即從學生入校到畢業的每一個環節,導師都進行明確規定,從而實現研究生三年學習與所需完成科研任務的有效銜接。這種流水線式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往往是著眼于研究生順利畢業、推動科研創新的培養工作,有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迅速生成與顯著提高,但卻容易導致部分研究生將科學研究視為一項工作任務,逐漸喪失對學術的信仰,為完成相應任務而出現僥幸心理,為了畢業而采取投機行為,最終導致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甚至出現類似于“最牛抄襲碩士論文”事件,嚴重沖擊著高校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工作。
(三)研究生自我學術道德教育的缺失
研究生適時開展學術道德自我教育,對于提升研究生自律能力、恪守學術信仰、規避學術不端行為等,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處于社會轉型期的研究生們更容易表現出焦慮、浮躁、缺乏安全感等不良狀態,更有可能走向學術的功利主義。一方面,當前學術研究中的各類失范現象,導致部分研究生走向功利化與浮躁化,并在思想上存在僥幸心理。部分研究生沒有接受較為系統的學術道德教育,他們缺乏對學術誠信的系統認知,進而出現對學術不端現象的偏差認識,比如,“大家都在抄,多你一個也不多”“文章撰寫全靠抄,就看技術高不高”等觀念就在部分研究生中擁有較大市場。同時,當前研究生獎助學金評定往往是堅持“科研為主”,且過于注重的數量,再加上市場上各種“、”中介機構的大量存在,導致部分缺乏學術嚴謹態度、意志不堅定的研究生,抱著僥幸心理,做出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實際上,很多違反學術道德的研究生都屬于“明知故犯”。另一方面,部分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強、學習動機存在偏差。當前部分研究生在學習上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往往以消極的態度“應對”學習,缺乏科學研究中的刻苦鉆研精神;也有部分研究生將學習單純視為個人發展的一個途徑,進而在社會上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人生觀、價值觀日趨功利化。正是部分研究生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導致他們在學期間不重視科研訓練,抱著得過且過甚至投機取巧的心態學習。但是,研究生學習期間相應科研任務以及碩士畢業論文并非朝夕之間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在導師指導下、學生進行扎實的知識積累以及系統的科學訓練,因此,部分研究生科研能力相對較差往往也會誘發學術不端行為。
三、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有效開展的對策思考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學術道德教育的缺失,是誘發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高校學術安全保障機制遭遇嚴重沖擊的重要因素。對此,需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予以應對,引導研究生恪守學術規范,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
(一)強化研究生學術道德專項教育工作
針對當前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系統性不強的現實狀況,高校需要強化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的專項工作,以構造良好的學術生態環境,從而為研究生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以及研究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對此,需要充分發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良好學術環境建設的積極作用,應把學術理想、學術安全教育納入研究生思想教育和管理中,從價值觀的層面、安全的高度認識和對待研究生學術問題[3]。比如,開設專門的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課程,或者依托現有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開設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專題,引導研究生在學習、科研生活中切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自我誠信意識,恪守學術規范、踐行學術嚴謹,助推個人高尚學術品格的形成歷程。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專項課程建設可嘗試多元主體參與模式的建構,不斷創新學術道德教育課程的內容與方法,完善課程評價體系,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學術素養與道德素養,鞏固高校學術安全保障體制。
(二)強化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責任體系建設
高校大都實行研究生導師負責制,而當前部分研究生導師履行學術道德教育職責不力,因此,應強化研究生導師權責體系建設。要強化研究生導師招生資格的定期審核制度,對研究生導師承擔項目情況、現有科研成果以及指導學生學術道德水準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在導師遴選環節,增加對其科研誠信和科學道德素質的考核,將尊重科學、嚴謹治學的教師充實到研究生導師隊伍中[4],指導研究生培養單位根據學校下撥指標自行考核,確定本單位繼續招收研究生的導師名單,繼而組織開展研究生導師培訓工作,提高導師指導學生的綜合素養,尤其是強化研究生學術道德素養的意識與能力。同時,需要注重研究生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引導研究生輔導員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攝入學術道德教育元素的必要性,通過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與職業化,強化研究生的學術道德教育工作,實現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與學生黨建、班團活動、就業指導等工作的有機統一。積極推進兼職輔導員隊伍建設,選取優秀研究生擔任學生輔導員,充分發揮朋輩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對于提高研究生學術道德素養、維護學校學術安全也會產生明顯效果。
(三)強化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識與自律能力
積極引導研究生開展學術道德的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工作,對于預防、規避學術不端行為發生,保障學校學術安全機制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需要為研究生自主學習營造良好氛圍。對此,可以依托學校圖書館、小班教室等,為研究生自主學習提供相應的書籍資料、實驗場所與研討中心,為研究生自主學習創設良好環境。變革現有單純看待論文數量的研究生獎助體系,健全以高水平成果為主、綜合考量多維指標的獎助學金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等資助獎勵工作的導向性作用,全面提升研究生提高自我專業素養與學術道德水平的積極性,實現推進科技創新與個人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有機統一。其次,積極引導研究生提升自我學術道德素養。對此,需要充分發揮研究生的主體性作用,引導其正確認知學術道德建設,規避學術不端行為,維護學校學術安全保障機制。其中,積極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實行社區式教育管理模式,強化研究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針對研究生群體中的熱點話題或敏感話題,用符合規范的學術觀點客觀評判事情的真偽,用權威的聲音引導研究生的學術道德情感[5],實現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延伸與發展,對于研究生學術道德意識生成、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恪守學術嚴謹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石立春 趙晨 于博倫 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參考文獻:
[1].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7-1.
[2].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5-5(2).
[3]章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的高校學術安全探究[J].教育評論,2016,(8):75-78.
[4]李安萍,陳若愚,潘劍波.研究生科學道德建設:從他律到自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21):36-38.
[5]陳翠榮,宋燕利.高校網絡輿情與研究生學術道德觀養成之關系辨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2):61-63.
- 上一篇:生本教育理念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 下一篇: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途徑研究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