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文化學校道德教育融合研究
時間:2022-10-21 09:26:41
導語:德孝文化學校道德教育融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立足實際,突出特色,注重活動育人。
一是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升旗儀式、班(團隊)會、重要節日等契機,組織開展了“三愛”(愛國、愛校、愛家)、“三德”(思想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風”(校風、班風、學風)和“德孝”為主題的思想教育活動,重點培養了學生愛黨愛國、遵紀守法、誠信友愛、孝親敬老、德孝兼備的良好道德情操。二是抓好校本主題教育。深入持久的開展了“一月一主題教育、一周一格言誦讀、一天一革命歌曲”的校本主題教育活動和“十種文明習慣養成”的德育教育系列活動(具體為三月文明禮儀、四月誠實守信、五月勵志成才、六月珍愛生命、九月習慣養成教育、十月愛國主義教育、十一月惜時勤學、十二月孝親尊師),活動參與面廣、實效性強,得到了家長及社會的好評。三是抓好社會實踐活動。按照“常態化、特色化、專業化“的要求,組織開展了“建設美麗家園,我們一起行動”為主題的植樹造林、“走進科學,走進科普”為主題的參觀氣象站、“學雷鋒,樹新風”為主題的助人為樂、“走進軍營,觸摸軍魂”為主題的參觀附近某軍營、“走進母親河,環保公益行”為主題的觀黑河風光,還家鄉美貌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的道德意識、紀律意識和創新意識,提升了組織能力、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2.傳承文明,積淀底蘊,注重文化育人。
立足以人為本,突出“三個”重點,加強和改進學生工作。一是重點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是學生健康發展的沃土。建立了“勵志惜時、愛國主義、孝老愛親”主題長廊和“誠實守信、文明禮貌、刻苦學習、遵紀守法”主題立柱,形成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品位高雅的長廊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班級文化、辦公室文化,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藝術的薰陶,核心素養明顯提升。二是重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心理咨詢室,發放心理健康宣傳資料。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衛生知識專題講座。開展心理知識競賽、電影欣賞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個別咨詢和輔導問題學生,有效地增強了學生了解自己,釋緩壓力,調適心理的能力。同時開通了“學生服務熱線”和QQ“心靈驛站”交流平臺,供師生交流對話,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和心中的困惑。三是重點加強藝術體育教育。組建了愛心社、弱水文學社等學生社團和籃球、田徑、聲樂、器樂、舞蹈、繪畫等興趣小組,讓學生參與其中。同時,有計劃地開展球類比賽、冬季越野賽、田徑運動會、“火紅的青春獻祖國”紅歌賽、“激情六月,放飛夢想”文化藝術節、中秋“說月、詠月、唱月”文藝表演、經典詩文誦讀等各種藝體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滿足了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3.三位一體,形成合力,注重聯動育人。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三方聯動、形成合力是做好學生工作的基石。一是搭建家庭學校聯動平臺。成立了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確定了家長接待日,定期舉行各種類型的家長會。建立了校長帶頭家訪、班主任日常家訪、課任教師配合家訪和學生代表參與家訪的家校溝通機制,做了大量的家長培訓工作和“情報”互通工作,鼓勵家長對學校工作建言獻策,促進了教師與家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和諧交流,構建起了學生工作的立體網絡,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無縫隙銜接。二是搭建學校社會聯動平臺。與駐地公安、交通、工商、文化、食藥監等部門聯手進行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為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周邊環境。配合法制副校長、消防隊、交管部門定期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安全演練、交通警示。主動與社區、村組對接,要求學生放假后到社區、村組報到,參與社區、村組共建,并將社區、村組對學生的假期思想品德表現結果納入學生學年度綜合素質評價中,讓學生在假期中也能得到管理和教育。
三是搭建學生教師聯動平臺。
以班級為單位,建立了涵蓋學生家庭情況、個性、特長、存在問題等方面的問題學生檔案。學期初,將學校中層以上管理人員與問題學生結成幫扶對子,及時關注學習情況,關心生活狀況,了解思想動態,實行“一對一”關愛幫助和跟蹤教育疏導,解決問題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扭轉厭學、叛逆、早戀等不良心理現象,激勵學生健康快樂成長。“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校雖然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初級中學,由于一直重視德孝文化在學校道德教育中的融合,學生德育工作持續向好發展,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和縣教育局授予“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甘肅省文明單位”“學生德育教育特色學校”“教育質量管理先進單位”等稱號。“浪猛帆滿,風正勁足”,今后,我們將繼續按照“千教萬教教人成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辦學宗旨,將德孝文化貫穿于道德教育的全過程,不斷更新德育教育理念,不斷完善德育工作方法,攻堅克難、與時俱進,推動我校德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再登新臺階。
作者:許國俊 單位:金塔縣第二中學
- 上一篇:雷鋒精神對青年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
- 下一篇:生態道德教育融入思政課路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