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師德建設實踐思路
時間:2022-04-20 03:52:46
導語:高校師德建設實踐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我國高等教育規模快速擴大,已經步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市場經濟觀念也延伸到道德領域,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呈現出層次性、差異性、物質利益性。[2]市場經濟在給師德建設提供正面促進作用的同時,也對師德建設產生種種負面影響。長期以來,許多高校把切實加強師德建設作為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的重要舉措,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了學校辦學水平,增強了學校綜合實力,促進了學校科學發展。但毋庸諱言,當前,不少高校對師德建設重視還不夠,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問題。[3]一是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對一定物質利益的追求沖擊傳統師德師風精神,引發缺乏敬業精神、責任意識淡薄等有損教師師德師風的問題。二是高校師德建設制度和規范不完善,缺乏有效活動載體。三是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與考核機制。四是高校教師師德培訓力度不夠,正確的導向機制不夠系統。五是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問題突出,人文修養和教育情懷仍需培養。青年教師思想中存在的教書與育人兩回事的錯誤思想與社會對高校青年教師的期望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這些問題既影響了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更制約了大學自身的發展空間。[4]因此,切實加強師德建設,是高校當前所面臨的一項既緊迫又艱巨的重大戰略任務。
二、高校辦學實踐中師德建設面臨的問題
作為培養了以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李振聲和束懷瑞、印象初、山侖、朱兆良、于振文、李玉7位兩院院士為杰出代表的17萬優秀人才,獲得了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在內的33項國家科技、教學成果獎勵的百年老校,山東農業大學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把師德建設放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具有當前高校師德建設的代表性和普遍性。2010年至2013年,該高校在新學年開始后連續對18個學院進行教師思想狀況的問卷調研,每次調研發放100份問卷,教師們以無記名的方式填寫,4年來,共計400人次參加,其中有效問卷397張。全部調查對象中,正高級職稱教師66人占17%,副高級職稱教師150人占38%,中級職稱教師150人占38%,處級及以下31人占8%;30歲及以下教師35人占9%,31—40歲教師180人占45%,41-50歲教師145人占37%,50歲以上教師37人占9%。2012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對教師考核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在2013年的調研中,教師們對黨和政府的這項工作表現出急切關注,其中,持“非常滿意”態度的頻率為54%,持“比較滿意”態度的頻率為36%,持“一般”態度的頻率為10%。國家越來越重視師德建設工作,學校也連續多年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師德建設仍然面臨很多問題。如表1所示,調查顯示,教師們對師德建設重要問題工作的認知和選擇主要集中在“提倡自我修養”、“學校高度重視”和“營造良好氛圍”等建設性問題。普遍對“制定師德規范”、“強化考評監督”、“表彰師德先進”等操作性問題存在非重要性認知和選擇。這表明,教師們認為師德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建設性過程,始終營造良好的師德建設環境比開展考評、評比、表彰等具體的短效工作更重要,影響也更深遠。連續4年的調查顯示,397名調查對象中,教師對該高校師德建設的不滿意頻數為11人,頻率為2.77%,2012年至2013年的不滿意頻率都在1%左右。由此可見,高校熱衷開展的各類師德規范、檢查、評比等活動,如果不能注重對師德建設氛圍和環境的大力營造,活動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高校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亟待進一步加強。
三、以“四風”建設提升師德建設水平
近幾年來,許多高校大力營造師德建設氛圍,積極創新師德建設工作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機制,堅持以黨風、教風、學風、作風建設提升師德建設水平,建立健全自律與他律并重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大力打造立德樹人工程,學校的師德建設成效顯著。[5]
(一)正黨風,突出黨員對師德建設的示范作用
師德建設與黨風建設有密切聯系,以黨風建設帶動師德建設,以師德建設推動黨風建設,把黨建工作與教學管理工作密切結合起來,形成齊抓共管、良性互動的師德師風建設格局,是深化黨風建設與提升師德建設水平的重要途徑。許多高校深刻認識到學校黨風建設與師德建設的內在一致性,積極構建黨風建設與師德建設的工作平臺與活動載體,發揮黨的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將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紀念活動和師德建設大討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在全校教職工黨支部深入開展“永遠跟黨走,德高育英才”主題黨日活動。大多數高校的基層教職工黨支部以師德建設大討論活動為切入點,組織開展了理論學習、知識競賽、研討會、座談會、師生面對面、實踐服務、典型報告會等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黨日活動。活動開展在支部內,認識統一到思想上,行動落實到實踐中。與師德建設大討論等有機結合起來的黨日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吸引力強,黨員參與率達95%以上,基層教職工黨支部和黨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廣大教師進一步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信念,調動了教書育人的積極性,確保了師德建設大討論的效果。
(二)抓教風,發揮教師對師德建設的主體作用
教風是學校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過程中對全體教師在思想道德素質、專業能力水平、教學效果、教學風格和行為規范等方面的總體要求。體現著教師的學養、人格和能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發揮著重要示范作用。優良教風是教師為人師表的具體體現,是教師教好書、育好人的重要前提。許多高校堅持從嚴要求教師,把完善教風作為師德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堅持了領導干部聽課制度,開展了集體備課和教學研討、觀摩活動,完善了包括學生評價、教學督導組評價、教師評價等多個層次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制定了教職工“十要十不要”行為規范,在教師中開展“講大局、比貢獻、樹正氣”活動和“學生心目中的十大優秀教師”、“師德標兵”評選等師德師風競賽活動,激勵廣大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人文、藝術和思想、道德修養,以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格、淵博的學識和文明的言行對學生的成長成才發揮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三)轉作風,強化干部對師德建設的帶動作用
領導干部、管理人員的工作作風對學校師德師風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高校普遍堅持從嚴管理干部,在轉變干部作風上取得顯著成效。一是強化干部學習意識,努力打造學習型干部隊伍;二是強化干部憂患意識,引導干部關注細節、用心做事,切實提高工作執行力,增強推動學校科學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三是強化干部大局意識,教育干部自覺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統一起來,確保學校政令暢通,大力營造安定團結的和諧氛圍;四是強化干部責任意識,在黨員干部中開展“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動,制定了領導干部“約法三章”,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增強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五是強化干部服務意識,大力倡導“一線工作法”,深入基層、深入師生,切實幫助基層和師生員工解決實際問題。深入扎實的干部作風建設,增強了干部的開拓干事能力、團結共事能力、拒腐防變能力,較好地發揮干部隊伍在推動學校師德師風建設中的帶動作用。
(四)嚴學風,切實加強師德師風長效機制建設
學風即學校的學習治學風氣,它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教書育人的本質要求,是學校辦學質量與辦學效果的重要指標,是高校的立校之本、發展之魂。優良學風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是師德建設的關鍵和靈魂。許多高校把加強對教師的科研誠信教育作為建設優良學風的突破口,在教師年度考核中增加科研誠信的內容,建立教師科研誠信檔案,教育引導教師熱愛科學、追求真理,抵制投機取巧、粗制濫造、盲目追求數量不顧質量的浮躁風氣和行為,把優良學風內化為自覺行動。健全學術激勵約束機制,建立了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完善了工作考核和獎懲辦法,制定了學術道德自律守則,注重發揮教授委員會在學術決策、學術督導中的作用,確保了學術活動的健康開展。同時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監督,以嚴謹治學的精神和認真負責的作風感染教化學生,力爭成為言傳身教的榜樣和教書育人的楷模。
四、進一步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理性思考
(一)定位高起點,突出提倡教師自我修養的主導作用高校教師道德品質、學識文化和能力素養的高低直接制約著教書育人效果,從而影響高等教育社會功能的發揮。這就決定了高校師德建設的高起點定位需要充分發揮外部引導與自我教育的作用,尤其重視建立師德培訓機制,以高尚的品格影響人。要把師德師風培養納入師資隊伍建設計劃,制訂明確的培養計劃和方案,引導教師進行思想品德、職業精神和人生觀、價值觀等的自我再學習、再教育,使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質量觀和人才觀,使教師發自內心的去關心學生、愛護學生。
(二)找準切入點,加強高校良好育人氛圍的引領作用杜威指出,“最好最深刻的道德訓練,恰恰是人們在工作和思想的統一中跟別人發生適當的關系而得來的。”這就是良好育人氛圍的本質,是高校師生共同的體驗與追求,也是深入推進師德建設的切入點。因此,師德建設要注重營造良好氛圍,建立健全育人氛圍機制,定期開展師德建設主題教育活動。大力倡導熱愛和尊重學生、以平等的心態對待學生、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努力創造一種和諧的氛圍;引導教師,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及創新能力,并從思想、情感、生活等方面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服務學生,優化師生情感關系,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和教育功能的發揮。
(三)加強著力點,發揮高校師德考評監督的主體作用目前,系統地評價高校師德水平的科學模式尚未建立,在教師職業道德考核體系的設計上也存在著科學性和合理性不足的問題。因此,在評價標準上,要結合教師具體工作實際,建立師德師風建設目標責任制,完善教師自評、教師互評、學生評價和組織評價相結合的考評機制;健全評價的激勵機制,落實對優秀師德教師的各項政策,營造師德高尚為榮的良好環境。
(四)把握結合點,強化高校師德先進表彰的熏陶作用師德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開展。要建立導向機制,以榜樣的力量激勵人,開展理論研討、師德經驗交流、評選、表彰師德先進標兵及邀請師德典范人物做專題報告等活動。通過學習和教育討論,使教師認識到立業德為先、執教品為先,認識到師德與育人的密切關系,提高其加強師德建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職業神圣感和使命感,并自覺確立起與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相適應的道德素質,從而把外在的規范內化為自我認知,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轉化為自覺行動。
作者:張然王利黃偉劉艷華工作單位:山東農業大學
- 上一篇:高校師德建設內外因分析
- 下一篇:輔導員師德建設問題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