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下高等學校師德建設芻議

時間:2022-09-28 05:00:00

導語:新時代下高等學校師德建設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代下高等學校師德建設芻議

摘要: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主陣地,教師則承擔著傳播知識和塑造道德理念的使命。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關鍵詞:高校師德;知識傳播;德風理念

目前,大多數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是比較好的,但是也有一些教師受拜金主義思想的影響,敬業精神下滑比較嚴重。一些老師為了更多的課時津貼,承擔過重的教學任務,忽視了教學質量;一些教師利用自身的優勢發展“副業”,本末倒置,將教學放在次要位置。此外,還有媒體報道的關于高校教師剽竊、抄襲他人學術成果的現象,甚至還出現“花錢買論文、買職稱”等學術歪風,造成極大的危害,同時也影響了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和高校的發展。師德建設需要高校探索建立一套師德機制,更多的是需要教師加強自身的學習和道德約束。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

一、加強師德修養,必須牢固樹

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教學育人”是教師職業的特定要求,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教師育人的方向和目標。教師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堅定信仰,只有這樣才能用自己的學識和風范去感化學生,用自己的言行去傳導學生。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對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在教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關于“理想信念”的內容時,筆者會讓同學們發言談論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結果,很多同學更愿意了解和傾聽自己的老師在這方面真實的有說服力的案例。這個時候如果老師內心沒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沒有真實的案例故事分享給大家的話,這個理論就會顯得很蒼白,也很難讓學生接受,更不會得到認同,當然思政課的教育目的也就很難達到。

二、加強師德修養,必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承擔起“立德樹人”的使命

愛因斯坦說:“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與才。”陶行知先生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高校教師既是學生的學問之師,也是學生的言行之師,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是“經師與人師的統一。”正因如此,人們把教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首先要有奉獻精神,要有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這是教師能夠抵制物質誘惑、心無旁騖、堅守教育崗位的前提條件。“學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學生如初戀”這句話看似笑話,卻也道出了教師的職業操守。真正能夠做到的老師注定是不一般的老師。教師這個職業不能簡單地用工資評價其好壞,可能它給不了你最奢華的生活,但是能夠看到一屆又一屆學生的成長與成才,這種職業幸福感是其他行業所不能比擬的。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我國教師的傳統美德。大教育家孔子把“為人師表”作為教師職業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國唐代的韓愈明確提出“以身立教”,就是說,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樣,來教育和影響學生。這也是教師職業道德區別于其它職業的一個顯著特點。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師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首先突出在教師的行為表現方面。教師應從自身的行為規范做起,處處嚴以律己,當學生的表率。凡是教師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做的,自己更不能做。以身作則還要求教師要有高尚的人格。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學校中,教師的儀表風度是人民教師文明行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生活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工作中有句有名的格言,“即在學生面前,教師的所作所為沒有一樁是細小的,無關緊要的。”教師的儀表風度,言行舉止都無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人師表要求教師樹立“清廉從教”的觀念,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德行為學生做表率,自覺抵制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做一個廉潔奉公的教育工作者。只有這樣才能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熏陶學生,正所謂“身教勝于言傳”。

三、加強師德修養,教師必須擁

有關愛學生的仁愛之心這也是師德的靈魂。一個教師擁有了愛,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思想上的交流,才能用自己的仁愛之心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塑造出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

在高校的教學工作中,大部分老師都是上完課就走,和學生的交流非常少。因為師生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高校中普遍存在這樣尷尬的現象:合堂班形式開展的課程中,一個學期下來,老師沒記住幾個學生的名字,而學生連老師的姓名可能都不知道。作為一名公共課教師,對于這樣的現象我深有體會。剛參加工作那年,有個學生去辦公室交作業卻找不到老師的辦公桌。我和同事就問他,你們老師姓什么?他說:“姓名沒記住,教我們毛概。”這個回答讓我們很無語,辦公室里的這幾個同事都教這門課。我們又追問他的班級,然后對照總課表才發現他要找的老師當時就在辦公室!那一刻,學生和我們都倍感尷尬!后來才知道這個學生一學期也沒去過幾次課。其實,撇開學生逃課的因素,老師反思一下就會發現,我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關心不夠。盡管合堂班人數多,那些每次都認真聽講的學生我們老師又能說出來幾個?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經歷,讓我感到尷尬和慚愧。因為住校,所以經常在校園里遇見學生。每次在校園里遇到同學給我打招呼的時候,我能準確叫出名字來的很少,更多的是我只知道她所在的班級。從此之后,我在內心告訴自己:我要利用更多的機會去了解我的學生,努力多記住一些同學,拉近同他們的關系。

最近的三四年里,我都會利用課前還有課間休息的機會,跟同學聊聊天,或者通過課堂互動了解更多的學生。這種想法付諸行動以后,我就發現和一些學生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筆者有一次教《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時候,當時沒拿這個班的點名冊隨口點了一個學生回答問題。下課之后,這個學生過來找我聊天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你居然記住了我的名字?!”我笑著說:“怎么?不可以嗎?”他說:“不是。我們都知道像這樣的大課,人數很多老師不可能記住學生的名字。你居然能記住我的名字,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那一瞬間,我才突然明白學生內心是多么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和關愛!這次不經意的一個舉動還帶來一個意外的結果,之后的每次課他都坐在教室的前排而且聽課非常認真,我們的關系也變成了朋友關系。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吧!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修養,立德為本。師魂常沐春色暖,德馨永育桃李芳。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良好的師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高校師德建設需要我們立足長遠、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更需要每一位教師內鑄師魂、外塑師表、精練師能。作為高校教師,應當常思為師之道,常懷愛生之心,讓師德永駐內心,在教書中育人,在育人中體現價值。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應該努力讓自己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

【注釋】

[1]蒲蕊,胡偉.對教師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15(06):40-44.

[2]曹峰.略論當前師德建設的幾種迷誤及其出路[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04):45-48.

[3]何祥林,程功群,任友洲,袁本芳.高校師德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基于湖北省H高校的調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4(11):53-59.

[4]陸道坤.師德“失范”現象折射出的教師專業發展困境與思考[J].教育科學,2013(04):69-75.

作者:陳曼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