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時間:2022-11-16 09:37:03

導語:高校教師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師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摘要:為了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文章首先概述了對高校教師師德評價的認識和理解,其次指出了新時代下高校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最后提出了新時代下高校教師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結果的運用。

關鍵詞:高等院校;師德師風;評價指標

黨的報告為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指明了方向,且《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對師德師風建設做出了總體部署。鑒于此,師德師風建設應該被放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高等院校師德建設既涉及教師個人成長,也關系到社會人才培養,師德評價自然而然成為一項重要的外部手段和有效載體之一[1]。高校師德建設及師德評價將是提升高校教師這一特定領域和群體的道德生活狀況的具體實踐[2]。

一、新時代下對高校教師師德評價的認識和理解

師德評價是對高校教師職業品行的導向和約束,具有“指揮棒”和“紅線”作用。社會對高校教師師德具有更高要求:在意識層次上,教師道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更高水準;在行為規范上,要求教師為人師表;在影響程度上,教師道德比其他職業更深遠、更廣泛。首先,社會、學生、家長等對教師師德期望是高的,要求也是不斷變化提升的;其次,每位教師由于個人特點,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在一定時間段內的表現肯定有所不同、有一定差異。就像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存在差異;最后,在一定時間段內、一定教師群體范圍內,個體師德存在以下不同,應該對在實際工作中學生、教職工認可的師德表現優秀的教師予以肯定和認可,予以精神褒獎;并形成必要的等級差異,樹立榜樣作用,影響帶動整個教師群體向更好的師德目標發展,避免“一團和氣”“你好、我好、大家好”,甚至輕視弱化師德考核和建設的現象。

二、新時代下高校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一)高校師德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原則。以現實師德內涵為基礎,以科學性、邏輯性、導向性、相對性、主客觀結合、可操作性等為原則,將教育行為的內在動機與外在效果相統一,引導教師在道德價值追求上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時代要求。(二)高校師德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內容。定性評價是對教師的內在道德品質和外在教育行為進行評價,以“好”或“不好”作為評價指標。若采取定量評價,片面地強調量化評價會導致教師道德的僵硬化和表面化,因為師德具有相對性、可比性的特征,在師德評價中更為主要的是主觀評價。參考歸納師德評價的基本認識,提出了師德考核量表,從依法執教、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團結協作、為人師表等五個方面及師德考核“一票否決”情形進行綜合評價,列舉提出了25項負面評議參考因素,將相對模糊的軟性因素,明確為硬性的自律約束條件,形成師德考核評價的細節要求,便于具體操作過程中的實施參考。1.依法執教。明確國家興辦教育的目標,使知識傳授的目標服務于國家要求,且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自覺遵守《教師法》、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負面評議因素:①散布、傳播與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相悖的言論;②不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③濫用互聯網散布與師德規范有悖的言論、信息或話題;④違反學校規章制度;⑤其他不依法履行教師職責的行為。2.愛崗敬業。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積極投身教學、科研、管理工作;廉潔從教,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和規范要求;志存高遠,樂于奉獻,實現專業成長。負面評議因素:①擅離崗位或不遵守工作紀律;②不執行教學計劃,造成教學秩序混亂;③學生評價滿意度低下或同事評價滿意度較低;④泄露試題、擅改學生成績或批閱試卷時標準出現明顯偏差等;⑤其他敷衍塞責的行為。3.關愛學生。愛護全體學生,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人格,注重教育方式;耐心教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負面評議因素:①有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②有歧視、諷刺、刁難學生的言行,造成惡劣的影響;③散布有害于學生成長的消極落后言論和不健康思想;④對學生放松教育管理或教育方式明顯不當;⑤其他損害學生的行為。4.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善待他人,同事間相互支持、幫助;正確處理與同事、領導之間關系;虛心聽取校內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積極爭取社會單位或人士的支持;積極參與院校系所的公共事務。負面評議因素:①惡意詆毀他人名譽,引發爭執、沖突;②破壞團結,干擾學校工作;③在對外交往中,言行影響或損害學校利益和形象;④缺乏合作互助精神,影響學校工作;⑤其他違背團結協作的行為。5.為人師表。遵守社會公德,舉止文明,作風正派;服飾衣著得體,語言規范健康;嚴于律己,以良好的品行教育引導學生;未有以教謀私的不良傾向,教風清正廉潔。負面評議因素:①弄虛作假行為,學術不端行為等;②在公共場合言行嚴重不當,產生消極社會影響;③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接受學生或家長宴請或財物;④組織或參與向學生亂收費、亂攤派,從中牟利等;⑤參與政府明令禁止的活動;⑥其他損害教師形象行為。另外,師德考核“一票否決”情形有:①損害國家利益,損害學生和學校合法權益的行為;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違背黨和國家大政方針、違背憲法法律、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③在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違規使用科研經費及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④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⑤在招生、考試、學生推薦、保送研究生等工作中徇私舞弊;⑥索要或收受學生及家長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等財物;⑦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⑧其他違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三)高校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組織形式。本文的指標體系為了能夠達到可比定性評價,不僅列舉了師德應該達到的目標和水平要求,而且更實際的是提出了負面評價因素和底線因素。可根據院校特點,靈活采取得分制或等級制進行評價。將師德考核作為年度考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尊重個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通過系所、學院的綜合評議開展對比評價,得出師德評價結論,體現公平性、合理性、全面性。首先,教師自身總結一定時期內的師德情況,總結有關師德方面的工作情況和表彰,參照評價表自我評定;其次,發揮教學單位自主性,由系所結合教師實際表現,綜合評議、公示;最后,由學院結合各自特點,結合學生、社會意見及師德師風舉報反映等情況,組織審定及公示,接受申述。

三、新時代下高校教師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具體應用

首先,師德評價考核等級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其次,年度師德考核中“優秀”比例不高于35%,對推薦的年度優秀教師、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優秀本科生導師,師德考核必須為優秀;再次,查明違反高校教師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給予師德考核不合格,對于處于調查階段人員,師德考核暫按待定處理,并且年度考核暫不評價,停止評優資格;待結果明確后按規定處理,并不追溯考核待定期的評優機會;最后,因師德考核“一票否決”或者綜合評定為結果為“不合格”者,年度綜合考核評為不合格。

四、結語

教師發展,師德為要。面對新時代下高校教師道德領域出現了諸多新情況、新問題,高校要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以提高廣大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為目標,構建符合實際需求的教師師德評價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DB/OL].(2014-09-29)[2018-08-22].https://baike.sogou.com/v99652132.htm?fromTitle.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DB/OL].(2018-01-20)[2018-08-22].www.waizi.org.cn/file/30492.html.

作者:董鵬剛 單位:西安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