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師德素養重要性和路徑選擇

時間:2022-02-11 09:15:25

導語:教師師德素養重要性和路徑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師德素養重要性和路徑選擇

摘要: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作為教育工作的核心因素,其師德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個人素質和能力的高低。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師人才的培養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社會工程。其中對師德素養的提升是教師進行自我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它不僅包含了教師的個人職業道德素養,同時對于其思想政治觀念、道德品質修養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隨著我國現代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充分認識教師師德素養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提升,以此進一步促進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

關鍵詞:教師師德;師德素養;重要性;策略

“師德”是教師職業生涯中的靈魂和生命,一個好的老師不僅要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道德素養,同時更應該具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高尚品德。在當今社會中,教師這一職業越來越趨向于一個社會崗位,很多教師失去了過去的“先生氣質”,成為了一個簡簡單單的“上班族”。從社會角度來看,這種教育使命感的缺失不僅是由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造成的,同時,也是由于個人的趨利心理所決定的。隨著我國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教師師德素養的問題也逐漸被更多人重視。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如何培養人才,這些教育方向成為現代教師首先應明確的思想意識,而要想實現這個目的,對教師師德素養的重視和提升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

一、教師自身的師德素養問題

長期以來,教師都以其無私奉獻、盡職盡責的形象受到全社會的尊敬。這種高尚的師德素養不僅使我國的現代化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對于社會人才的培養也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中,很多教師不僅具備高超的知識能力素養,同時還具備鞠躬盡瘁、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但不容忽視的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教師出現了失德、失品的個人問題。這些現象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會對教師的信任危機,同時也給我國的教育事業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一)個人思想政治觀念不強,教育定位不準確。教師的思想政治觀念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形成,因此,對于教育而言,教師的思想政治觀念教育尤其重要。但現如今,很多教師在個人思想政治觀念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對于國家和社會形態的認識不足,思想上存在一定的懈怠性和模糊性。尤其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行業的社會性還不足以使大多數教師信念缺失,但小部分教師的思想政治觀念開始出現偏差,對于財富和名利的價值取向逐漸使其喪失了對個人思想道德的堅守。在立德樹人的過程中逐漸顯露出自身的德行缺失,對于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定位,缺乏一定的信心和動力。這種教師言行的錯誤引導,容易使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失去自身的價值。(二)業務能力較低,難以貫徹現代化教育理念。在現代化教學理念中,教師應該作為教育事業的引導者,通過教學用具和教學方法來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學習的主體地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也越來越多樣化。但不容樂觀的是,教師隊伍中的一些教師人員在這個發展中卻逐漸失去自身的教育價值。很多教師滿足于現狀,對于現代的教育理念充耳不聞,習慣按照傳統的教育模式來對學生進行教育。這種守舊刻板的教學態度在網絡化時代難以跟上學生身心發展的步伐,因此也就出現了師生之間的隔閡。此外,還有一些教師不注重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方法和個人業務能力上水平較低,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夠嚴謹。這種治學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對于教師自身的發展而言,也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三)缺乏教師師德素養,教育方式存在問題。2018年9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強調了“立德樹人”的重要性。所謂“立德”,首先在教師隊伍中要有明確的德育標準,如何培養學生,培養具有什么樣品德的學生,是“樹人”目標的前提條件。雖然我國對于教師隊伍的師德素養教育不斷在進行,但不守師德的行為依然不斷地被曝光。一些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注重自身的教育方法,對學生進行身體的體罰和人格的侮辱,有的教師動輒就對學生進行言語上攻擊,更有甚者還會毆打學生。除此之外,近年來一些高校不斷曝出教師猥褻或性侵學生的案例,這種社會現象的發生是由于教師缺乏師德素養而引起的。在不斷物質化的現代社會中,很多教師失去了對教師師德素養的堅守,轉而去迎合低俗享樂的物質化社會亂象。不僅給學生帶來了惡劣的影響,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教師職業的崇高性和純潔性,為教師隊伍的發展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二、提高教師師德素養的重要性

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曾多次進行強調教師的重要性。他們所擔負的神圣使命決定了其必須不斷進行自身師德素養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言行一致的影響教育。“立德樹人”不僅是對學生的一種教育理念,同時也是對教師自身的一種發展要求。師德作為教師的立身之本,不僅包含了高超的專業知識素養,同時還應該注重德行方面的個人素養。加強對教師隊伍師德素養的提升和強化,是打造現代化教育事業的基礎。只有組織一支有品質、有能力的教師隊伍,才能真正實現現代化的教育目標,為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培養更多更優的接班人。(一)提高教師師德素質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全球性普及,當今國家實力的競爭應著眼于人才素質的競爭。要培養高素質的勞動人才,學校就需要更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進行引領。古人有言,“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因此教師隊伍的素質水平直接影響了學生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個人的專業能力素養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通過對專業知識的學生,使學生獲得了解世界,改變世界的工具。但教書育人的關鍵不應僅停留于前者,更重要的是教師對學生的人格教育。而要進行人格教育的培養,教師首先要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師德素養。在進行教書育人時,學生通過對教師言行的模仿和學習,不斷形成自身的獨特性格。其中包括對教師為人處世、治學敬業等各個方面的素質感染,在教師的身教過程中,每一種良好的品格都會成為學生學習和效仿的表率。因此,提高教師師德素質,不僅是教師本身的一種發展需求,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感染和教化作用。我們常說,正人先正己。高尚的師德素質帶給學生的不僅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更為珍貴的是學生從教師那里繼承下來的人格品質。正如孔子的賢弟子們,師高學生才能更強。(二)提高教師師德素質對其自身發展極為重要。隨著我國現代化教育的不斷開展,教育理念也發生了較大的改革。但對于教師的師德素養來說,無論哪個時代,對其都有著嚴格的要求。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需要為社會提供有用的人才,同時還應該為社會培養具有個人價值和思想品德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提高教師師德素養是教師立于該職業的根本。提高教師師德素質,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和生活中要珍惜自己的品德,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通過豐富的知識涵養來豐盈內心。在治學態度上,高尚的教師師德素質是一種內在驅動力,它會不斷鞭策教師追求更高水平的素質的修養,終身學習。在教育過程中,可以從物質化的現實生活中脫離出來,真正做到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社會價值。同時還需要在平時進行的各種社會活動中,加強對自身思想品德的塑造和提升,從自身的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出發,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堅定自己的信念,維護自身的操守,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三)提高教師師德素質對學校的發展尤其重要。隨著我國高校教育的不斷擴招,學校對于教師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很多青年人開始走向教師崗位,為教育事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發展力量。為提升學校的教育水平,提高教師個人素質是關鍵。而教師素質中提高教師師德素質是重中之重的環節。教師的師德素養構成了一個學校的師風建設,在進行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學校的校風建設和品牌效應主要來自于教師合學生的共同作用。提高教師師德素養,不僅可以提高本校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為社會輸出大量的合格人才,同時在精神層面,教師的師德素養還影響著學生未來在工作中的各種態度。什么樣的教師就會教出什么樣的學生,而什么樣的學生就代表了什么樣的校風。因此在學校的改革建設過程中,對于教師自身師德素養的培養和要求,是每個學校非常重視的內容。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個學校的師德素養并不能涵蓋到各個老師,有的教師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下難以真正做到修身養性。在金錢物質的誘惑下,很多教師雖然表面具有師德素養,但思想上已經出現了松懈。很多教師的行為開始與師德素養要求格格不入,對于這份職業的社會價值出現了認識上的偏差。長此以往,一定會對學校的發展形成阻礙作用。(四)提高教師師德素質對社會的發展也很重要。教育是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培養人才、輸送人才的歷史重任。從社會交流來看,學校中應該是社會因素最少的一個公共場所。學生和教師的組成主要是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而形成的團體,教師承擔著傳播文化、播種文明的使命,而學生應肩負起振興中華、不斷創新的歷史重擔。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起到了引導和啟發的重要作用,因此應具備相匹配的個人素質才能更好地完成既定目標。學生在學習階段,與社會的接觸較少,對外界的認知完全來自于教師的經驗教訓。因此要想培養出社會所需的現代化人才,就需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養,不斷提升教師的師德素質,從各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使學生在未步入社會之前具備一定的獨立和自我發展能力,以便未來在社會中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此外教師師德素質的提高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風向標,未來的社會需要當下學校中的人才進行創造,高尚的師德素質不僅可以影響到學生當前的自我塑造和成長,同時也可以為未來社會的發展確立一個基本的方向。如果教師的師德素質朝著正確而高尚的方面發展,那么未來社會的發展自然也是文明而進步的。

三、提升教師師德素養的策略

教師師德素質的培養關系到方方面面,不僅需要從教師個人出發,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和教育,同時還需要從學校和社會進行外界的約束和監督。雖然教師師德素養的提升是一個精神層面的塑造過程,但也需要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塑造環境,才能使其在師德素養提升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穩定而高尚的個人修養,長此以往去影響和教育更多的學生。(一)學校在提高師德素養方面的具體措施。第一,要完善師德素養方面的規章制度,從法律的角度來約束和監督教師的師德素養問題。教師在學校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學校對其的約束力是最大的。因此教師的師德素養問題也應該從學校自身的規定出發,以本校的校風師風建設為標準,對教師的師德素養提出一定要求。而對于不遵守校園制度的教師,要進行相應的處罰。如一些教師在教育方式上的失德行為,學校方面應給出相應的態度和處理條例。而不能一味地維護教師或偏向家長學生一方,在對待大是大非問題上,要抓住提升教師師德素養的機會,積極展開對師資隊伍師德素養的培養工作,以使教師更好地適應教育對教師個人的品德要求。第二,要不斷加強對教師師德素養的教育和培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個人的素質是需要進行不斷學習和提升的,只有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理念,才能更好地確立和完善自身的不足。尤其對教師而言,要想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就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師德素養,與時俱進,積極向上。而作為學校方面,為教師提供各種學習和培訓的機會是其不可推卸的責任。通過對教師進行各種形式的再次教育,如講座、培訓、交流等方式,可以使教師們在思想碰撞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塑造和完善,最終實現自身師德素養上質的提升。第三,重視師德檔案的作用,完善評價監督機制。對學校而言,每個教師的師德素養水平都是不同的,單純地依賴學校的制度約束和思想教育很難細化到每一位教師,因此就需要依靠師德檔案來發揮其警示作用。建立師德檔案,主要是為了在教師群體中形成一定的自覺性,通過對教師師德素養的一個記錄,使教師在進行教學使時時刻刻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珍惜個人的聲譽和品德,不斷約束自身的行為規范。此外還需要建立一套完備的評價監督機制,不僅要從學校出發,同時還可以在學生中展開,對于教師的師德行為,學生也可以進行相應的評價和監督,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對品德素養的高低有一定的認知,從而為今后的個人修養提供一定的借鑒和警示作用。(二)個人在提高師德素養方面的具體措施。第一,要加強教師自身的自覺性。教師作為一個高素質的社會人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社會性和自覺性,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意志力進行自我約束和完善。教師師德素養的形成和提升也需要其不斷加強自覺性的培養,在現代社會的大背景下,只有堅定自身的立場和信念,才能脫離低級趣味,培養出高尚的師德素養。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相應的理論學習,在學習中見賢思齊,不斷強化思想意識,明確自身的發展目標,保證與教育事業的最終目標高度一致。從學習中不斷借鑒教育經驗,通過自身的約束力來進行師德素養的完善和提升。第二,要養成良好的自省習慣,對思想去粗取精。教師的自我反省是其不斷進步的內在驅動力。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師也要具備這種反復自省的習慣。無論是對教學能力的反省,還是自身師德素養的反省,都可以使其在未來的發展中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通過對自己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剖析,使教師實現自律意識的覺醒,真正做到自我蛻變和發展。在自省的過程中,對于一些不好的思想要做到及時清理,從理性的角度出發,不斷進行自我檢查,堅守最初的教育信念,真正從內在得到師德上的升華。第三,培養對教育事業的情懷,努力實現自身價值。師德素養的核心在于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只有對教育本身充滿熱情的人,才能在長年的教學活動中堅守自己的信念,奉獻自己的一生。當然,這種情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的不斷強化和感染,教師在自我定位和社會期許中不斷進步,從而獲得上進心和成就感。同時,在自我師德素養的提升過程中,社會對于教師的尊敬又會滿足其榮譽感,種種因素,使教師在教育事業中更有責任感,從而愛崗敬業、甘為人梯,在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道路上鞠躬盡瘁、無私奉獻。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去關心關愛學生,從平等公正的角度出發,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書育人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價值。

四、結束語

教師作為國家實力競爭中的重要一環,其師德素養的影響雖然較為隱性,但影響范圍和力度卻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要重視教師師德素養的重要性,從各個方面不斷對其進行提升,使教師的師德素養自成體系,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和進步,為國家和社會源源不斷地提供高素質、高水平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庚靈,黃堅毅,劉志勇,等.全面加強師德修養不斷提升高校師德水平[J].中國農業教育,2006(3).

[2]楊燕,陳智棟,劉春林,等.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14).

[3]王紅艷,邊云霞.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制約因素的研究[J].前言,2016(12).

[4]張兆文.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新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4).

[5]劉建華,陳芳.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著力點[J].中國高等教育,2015(18).

作者:孔養濤 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