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會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研究
時間:2022-12-13 03:25:16
導語:高校工會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十分重要,本研究運用文獻研究法、訪談法調查并分析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問題,發揮新形勢下工會在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上的獨特優勢,提出可通過領導重視、健全規范、引導自律、教育活動、樹立模范、關心關愛、創新手段等方式來加強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為高校工會全面、精準地促進青年教師全面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高校工會;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1]。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和應具備的思想品質[2]。青年教師是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年齡為45歲以下的專任教師。近年來,我國高校青年教師的比例正在逐漸增加,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成了青年教師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師德的內涵、規范、重要性、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影響作用等方面,在如何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方面的研究比較少,且給出的對策往往比較片面或缺乏實用性。2015年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校工會作為黨委領導下的教職工自愿加入的群眾組織,有維護、建設、參與和教育四大職能,因此如何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也是高校工會的一項重要任務[3]。本文以新形勢下高校工會工作為出發點,通過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現狀分析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并對某高校青年教師進行訪談,找出青年教師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從而探索工會在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方面的對策,為青年教師的全面發展奠定思想基礎。
1青年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現狀分析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青年教師師德的總體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兩方面。縱觀學術研究成果,學者們一致認為:目前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總體是值得肯定的,相當一部分青年教師熱愛教育事業、關心愛護學生、盡心教書、潛心育人,但隨著市場經濟、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難免會有一些師德發展偏差的現象出現;師德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師德認識、職業信念、師德意識、職業行為等方面的問題,具體表現在敬業意識淡薄、功利傾向嚴重、重科研輕教學、育人意識淡化、師表形象模糊化等問題。本研究對某地方高校隨機選取8名青年教師為訪談對象,對其進行面對面訪談或電話訪談,訪談的主要內容包括對基本信息、職業信念、教學和科研的權重、自身能力滿意度、育人意識等方面。8名訪談對象的基本情況:男女比例為4:1;年齡主要集中在31~40歲,有1人超40歲;婚姻狀況有7人為已婚,1人未婚;學歷均為博士畢業;職稱副高級以上3人,中級職稱5人。通過綜合分析相關文獻和整理分析訪談結果,總結出3個青年教師師德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1職業信念不堅定。青年教師大多畢業不久,剛剛步入社會,思想信念不夠堅定,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導致個別教師思想認識和職業道德認識不強。對于如何看待教師這個職業的問題,大部分教師認為這是一種有使命感的職業,但不乏個別青年教師只把教師當成一種普通職業,一種謀生途徑,只求安穩度日。1.2重科研輕教學。在高校教學科研同等重要,但不乏個別青年教師為了自身利益和榮辱,把工作重點放在科研上,教學上投入較少。高校畢竟不是專門的研究機構,教師的首要任務應當是教書育人。從訪談結果看出,認為科研更重要的青年教師比認為教學更重要的青年教師多,且個別教師在科研上花費的時間比在教學上要多。1.3育人意識淡薄。所謂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也。新時代的青年教師都注重傳授專業知識,也認為教師都有加強學生思想狀態引領的責任,但在課堂上,由于時間限制、課業繁重等等原因,部分青年教師并沒有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態和課堂紀律等,甚至有個別青年教師認為學生的思想狀態引領是思政課老師和輔導員的責任。
2青年教師師德問題的原因分析
青年教師師德存在以上所述三個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通過對訪談結果進行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個主要原因。2.1青年教師普遍壓力過大。青年教師雖然學歷較高,但入職年限較低,職稱普遍偏低,收入水平相對比較落后,而他們正處于人生的創業階段,面對結婚、買房、育兒、養老等多重壓力,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影響教學的積極性。2.2青年教師易受社會影響。青年教師正處于價值觀的形成階段,難以承受社會上的各種誘惑,對名與利的追求較為強烈,大部分青年教師受社會輿論的影響,認為他們的成名主要體現在高職稱和突出的科研成果上,從而影響了他們對名利的追逐和對教學、科研比重的權衡。2.3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薄弱。高校青年教師,大部分都是特定學科專業出身,很少是師范專業畢業,而且工作年限尚短,沒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且在這個信息時代,高校基本實現電腦教學,部分教師編寫教案的能力和PPT制作能力較弱。從訪談結果中可以看到,部分青年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并不滿意。2.4學校管理體制有待改善。學校管理體制,特別是年度考核和職稱評定等文件均以教學和科研作為衡量標準,而且科研的比例更重,甚至存在SCI文章等量化的考核標準,這使得教師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到科研工作當中。
3高校工會助力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具體對策
高校工會作為黨委領導下的教職工自愿加入的群眾組織,在助力師德師風建設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群眾基礎豐富;基層兼職工會干部多;教職工之家活動場地多;工會經費相對充足、靈活;與教師們無任何利益沖突,有利于對其進行思想教育[4]。新形勢下高校工會更應積極發揮工會工作的特有優勢,針對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探索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方式方法,建立學校工會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助力青年教師成長,服務學校事業發展。3.1加強領導重視,建立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新形勢下的高校工會,更應加強教育職能,尤其是青年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方面。師德建設不僅是工會的工作,而且是學校黨、政、工齊抓共管的一項重要工作;師德建設不是一個時期的工作,而是需要逐步建設落實的,是一個長期的建設項目。學校各級黨、政、工領導應加強對師德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制定長期師德發展計劃,并將其融入到學校及工會的長期發展規劃中,以建立師德建設長效機制。3.2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協助健全師德制度。高校工會應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牽頭學校各管理部門,共同建立一個合理、科學、靈活、獨特的貼近教師的師德評價體系,通過建立健全師德規范來對青年教師的師德的下限進行限制。高校工會還應與學校人事處、學術委員會一起,將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納入青年教師年終考核和職稱評定當中。在年終考核及職稱評定中,對師德考核優秀者進行獎勵,對違反師德的教師實施師德一票否決制。3.3引導青年教師自律,提高教師自身修養。師德建設除了制定規范的他律還應引導青年教師自律,自律來自于青年教師自己對職業道德的深刻認識。高校工會應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來引導教師自律。積極開展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知識,并結合學校的實際來闡述新形勢下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宣傳新時期教師道德建設的要求,提高青年教師對道德建設的認識,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及作為精神支柱和動力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青年教師自我控制、自我調節,不斷提高自身修養[5],真正做到要求的“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3.4開展多彩教育活動,培育青年教師師德。高校工會具有豐富的組織基礎和經費基礎,可以開展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活動,這對培育青年教師思想品德有著一定的優勢。高校各級工會組織,可以利用教師活動時間,圍繞一個時期教師思想品德教育的重點問題,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研討會、論壇、征文、演講比賽、聯誼會、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潛移默化地培育青年教師的師德,提高他們自身的素質和能力。開展師德主題活動,還應具有針對性,工會應探索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育方式,針對各個年齡、各個級別的教師,應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針對剛畢業的青年教師,應多加強教育教學等基本功的培養,并引導他們體驗師愛;針對工作10年以上的青年教師應注重引導他們明白學無止境,不斷加強教學和科研能力。3.5樹立師德先進典型,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學校師德建設離不開先進師德榜樣的模范帶頭作用,榜樣的示范力量往往能感染并帶動青年教師加強師德信念。因此,工會要充分利用好基層兼職工會干部,發現和培育師德典型。通過評選表彰“師德楷模”、“師德榜樣”、“最美教師”等活動,公正公開地選出熱愛學生、甘于奉獻、為人師表的好教師,并通過學校網站、微信、宣傳欄、師德報告會等方式進行大量宣傳,全面帶動學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進入新的階段。3.6關心關愛青年教師,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中相對特殊的一部分,他們收入相對較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壓力相對較大。做好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需要貼近青年教師的生活,給與他們更多的關心、關愛,盡可能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比如學校工會應盡力幫助青年教師們爭取青年教師公寓、公租房等以解決無房教師的需求;幫助解決小孩入托、入學難題;從精神和經濟上幫助特殊困難的教師;舉辦青年教師聯誼會,關心關愛單身教師的個人問題;關注青年教師的身心健康問題,想盡各種辦法,幫助他們釋放心理壓力。工會干部要學會換位思考,急教師之所急,讓教師體會到學校對他們的關愛,激發他們對學校、同事、學生的愛,實現愛的傳承。3.7利用“互聯網+”手段,創新師德建設途徑。我們生活在一個互聯網的時代,高校工會也應把握好“互聯網+”的特點,創新工會工作方式,讓師德師風建設更加貼近生活,讓教師們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第一,加強網上工會建設,建立完善“智慧工會”,利用信息化數據,建立新的互聯網管理模式;第二,隨著微信公眾號的逐漸普及,高校工會也應順應潮流,建立微信公眾號,并利用其對師德師風進行宣傳;第三,基層工會應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方式,實現與教師之間的零距離溝通,隨時隨地關愛青年教師[6]。“互聯網+”工會工作的途徑還有很多,高校工會應探索更多更好的途徑,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參考文獻
[1].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J].人民教育,2014(19):6-10.
[2]劉尚明.學習關于高校師德建設的重要思想[J].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4):91-94.
[3]馬艷芳.高校工會應注重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工作[J].河南教育(中旬),2011(12):55-56.
[4]張璐.高校工會促進師德建設的路徑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36):217-218.
[5]何艷熙.論高校工會在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中的作用[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7,17(4):41-43.
[6]張曉丹.對基于工會改革背景下“互聯網+”工會工作的創新探討[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8(5):102.
作者:凌淵 趙曉民 馬路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
- 上一篇:植物生產類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研究
- 下一篇: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對策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