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的道德理論透析

時間:2022-12-31 11:36:46

導語:和諧社會的道德理論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社會的道德理論透析

本文作者:西昌學院工作單位:鄭江鋒

反思我國思想道德理論建設方面的不足

1.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水平有待提升。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決不等于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絕對化。在研究工作中,決不能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的現成結論,而是要以其作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根本立場和方法,切實研究新情況,努力開辟新境界。進一步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水平,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增強思想道德理論的說服力、感召力,積極正確地引導、消化、化解消極的社會思潮,弘揚馬克思主義主旋律,為我國思想道德建設提供理論支撐。2.思想道德理論建設與社會實踐的聯系需進一步增強。新的社會實踐會不斷對思想道德教育理論創新提出新的要求,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社會轉型期多種思潮激蕩并存,思想道德教育理論在解決人們深層次思想問題方面遇到了嚴重挑戰。3.思想道德理論的文化內涵需進一步豐富。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特別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是思想道德建設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是現代道德建設的思想文化基礎。思想道德建設要想達到預期目的,就應該將主流意識形態與民族文化結合起來,以形成民眾能夠普遍接受的政治文化,即愛國主義教育,并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去論證國家政權的合法性,充分利用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塑造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與民族精神。然而,在我國長期的青少年教育中,形成了以思想品德課專門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對于通過歷史教育培養青少年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卻重視不夠,忽視了我國歷史文明中的教育價值,因此,思想道德理論的文化內涵需進一步豐富,真正做到把意識形態工作中的政治價值教育與民族文化結合起來,達到思想道德建設的目的與要求。4.理論研究隊伍建設需進一步加強。擁有一支較強的理論研究隊伍,是推進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保證。由于黨和國家對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視,近年來,思想教育學科有了較大發展,但是思想教育理論研究隊伍建設還有待于進一步調整和加強。目前,在思想教育理論研究隊伍中,“純學生身份出身”的碩士、博士越來越多,他們對思想道德建設的實際及通過實踐提出的新問題、產生的新經驗感受體驗相對不足,導致了他們關注重點由實際工作向理論工作的轉移,造成了理論成果的實用性與針對性較差,使得當前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論研究越來越“學院化”。此外,思想教育理論研究隊伍的社會地位邊緣化,與其他應用學科研究人員差距很大,研究隊伍建設滯后等問題也比較突出,這些對思想道德理論建設帶來了不利影響。

加強意識形態理論建設與創新,豐富其文化內涵

1.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理論建設與創新是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發展的一種內在本質規定性。在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和作用,主要是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現和實現的。馬克思理論既是我國和諧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指導理論,也是和諧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適應新的形勢,不斷進行創新,從實際出發,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應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滿足群眾需求,為我國思想道德建設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證。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與發展,使之適應社會發展,與時俱進,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同時也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魅力充分展示出來。要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就必須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立足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課題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問題,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形成新認識,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深化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規律性認識,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說服力與權威性,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應對各種社會思潮的能力,使其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理論支撐、思想保證、實踐指導的同時,獲得強大生命力。2.推進和諧社會的文化建設意識形態作為社會意識的一部分,它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應,并且是以文化(精神生活)這一社會有機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出現的。文化不僅對人們具有引導、規范的作用,它還能改變人們已經形成的思想道德觀念、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重塑人的心理、素質和人格。而和諧文化是以實現全體人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為目標和理論基礎的文化體系,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思想文化,是人類文明合乎規律的歷史性發展,是創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前提條件。因此,推進社會和諧文化建設也是和諧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和有效途徑。要切實推進社會和諧文化建設,首先,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要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力量、激發活力;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文明道德風尚,從而不斷增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和信心。其次,要堅持正確導向,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社會科學,都要堅持正確的導向,唱響主旋律,陶冶人們情操,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為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思想輿論氛圍。最后,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形成人人促進和諧的局面。和諧文化建設必須依靠廣大群眾,要把和諧社區、和諧家庭等和諧創建活動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突出思想教育內涵,廣泛吸引群眾參與,增強公民、企業、各種組織的社會責任,推動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氛圍。3.切實加強意識形態領域中的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第一資源,要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建設與創新,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加快意識形態理論建設,就必須按照“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要求,培養造就一批具有較高素質,且有志于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后備人才。建立健全意識形態工作隊伍管理機制與用人機制,努力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提高意識形態工作者的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通過途徑儲備人才,穩定隊伍。建立有效的獎懲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