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思考
時間:2022-04-18 03:03:07
導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明確法律專題教學的主要目標與任務
(一)加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僅有法律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法制觀念。因為人如果缺乏法制觀念,就會對法律缺少必要的尊重與敬畏,縱然擁有滿腹的法律知識,也有可能會經受不住現實中的種種誘惑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在“05方案”中早有明確的規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任務主要是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大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2]在教學內容方面,新課程中“法律基礎”部分大大加深了法制理論、法治思想的教育內容,這些更加側重于理論的學習與思考,側重于凸顯社會主義法制觀念的教育。
(二)培育大學生的法律信仰。“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它不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還包含了他的情感,他的直覺和獻身,以及他的信仰。”[3]法的信仰教育是教育對象對于法的內在覺醒過程:作為教師,要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與教育對象進行溝通和交流,幫助他們從內心深處去反思,從而達到對法的深刻理解與本質徹悟;作為青年大學生,要真正感受到法的情感、態度和意志不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權威性的規定,而是他們作為社會先進分子所必需的基本素質,法制教育便成為他們的內在需求型的信仰過程。通過這種教育過程,最終讓大學生絕對認同法律,切實地體驗到法律所蘊涵的自由、正義、公平、秩序等價值,真正做到積極守法并依法辦事。
二、當前《基礎》課中法律專題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多方面的調查與了解,我們發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法律部分教學實效性差強人意,仍需加強,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學生方面的問題:1.對法律知識的學習缺乏濃厚的興趣,更缺少主動性。由于目前就業形勢嚴峻,多數大學生常見的做法是將更多的時間放在自己專業科目的學習上,不愿意把時間花在學習法律等與自己的專業不相關的知識上;還有部分大學生覺得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此更不愿意主動學習法律知識。這種現象在理工科學生中表現得尤為明顯。2.對法律作用的認識有矛盾性。一方面,通過學學生也知道法律和道德是維護公共秩序的兩種基本手段,也明白依法治國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由于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的貪贓枉法、以權謀私、權大于法等現象的存在,讓部分大學生對法律的神圣性產生懷疑,不愿意培養自己的法律信仰。3.缺少法律實踐。由于條件限制,對于非法律專業的學生而言,法律教育往往是課堂上的理論學習,缺少親自實踐的機會。“紙上得來終覺淺”,即使上課時法律知識聽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應用,而時間一長,知識便逐漸淡忘。即使日后自己的正當權益受侵犯時,也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教師方面的問題:1.重視程度不夠。由于目前的《基礎》課是由以前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兩門課合并而成,從課程性質來說屬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此大多高校上這門課的老師以思政教師為主,這樣在知識結構上就有缺陷。加上課改后“課程量多、課時量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不少教師的做法是壓縮法律部分的學時以確保思想道德修養部分的教學,在法律部分只用很少的時間,有的老師甚至完全不講法律部分。這樣對學生的法律教育自然大打折扣。有調查發現,很多學校法律基礎部分只有6到8學時,只占總教學時數的1∕6左右。[4]2.教學內容陳舊。法律知識條款多,比較枯燥,一般思政老師可能按教學大綱或教材死板授課,聯系實際較少,也不能結合鮮活的實例,往往會導致學生昏昏欲睡,課堂氣氛不活躍。3.教學方法缺少創新。這是思政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過去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育者普遍認為法律教育主要是法律基礎知識的傳授。因此,往往采取灌輸式的理論講授和條文分析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有的老師雖然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也會利用多媒體,但這種多媒體實際上只起著黑板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功能。
(三)學校方面的問題:1.管理制度方面欠科學。由于《基礎》課一般安排大班上課,學生人數大多在一百人以上,這樣一來教師就較難管理好課堂,往往教師只要求教學能完成任務即可,至于課堂互動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課堂氣氛沉悶也就在所難免。這不僅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造成教學實效性不好,而且沉悶的課堂氣氛,對老師今后的工作積極性也是一種打擊,從而形成惡性循環。2.考核制度不健全。考核是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起著導向性作用。目前許多高校都在積極探索思政課,包括《基礎》課的考核改革,對《基礎》課來說,最突出的問題是對法律部分的考核注重考查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記憶,而不是用法的能力,這種死記硬背式的做法還停留于應試教育的層次,學生覺得反正期末花點時間記記背背就能過關,平時聽不聽沒多大關系,這樣上課時就會做其他的事情,同時這種做法不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也不利于考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3.實踐環節少保障。現在很多高校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越來越重視,但這種重視主要體現在專業課實踐方面,實驗室、實習基地都比較齊全,實習經費也有保證。但對思政課的社會實踐大多停留在口頭上,多數高校沒有專門的思政教育實驗室,讓學生走出校園、了解社會的社會實踐活動也往往沒有經費支持,需要學生自己承擔。這樣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自然會受到影響。
三、增強《基礎》課法律專題教學實效性的途徑
(一)優化師資隊伍。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信仰,教師是關鍵因素,正如鄧小平所說,“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于教師”。[5]法律教育是一門政治性、知識性、理論性、實踐性都極強的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也較高,教師除了要具有正確的教學觀念、高超的教學技術外,還要有深厚的法律專業知識、敏銳的社會觀察能力等。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大部分思政教師在知識結構方面的缺陷,較難達到這種綜合性的要求。為了彌補這種不足,有的學校采取專題式教學,讓擅長法律教育的老師上法律教育專題,擅長思政教育的老師上思想政治和道德修養專題,這樣優勢互補,各展所長,自然教學效果也相對要好些。
(二)精選教學內容。“05”方案實行以來,《基礎》課教學總課時減少了,分配到法律部分的教學課時也不過十幾個,要在這短短十幾個課時內把浩如煙海的法學知識進行完整的講授顯然是行不通的,真要這樣面面俱到式講課那也只能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教學效果勢必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必須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在熟悉統編教材的基礎之上,精選教學內容,選擇幾個小的專題來進行,如《憲法》、《勞動法》、《婚姻法》等專題;同時這些小專題在內容上還要“精”和“新”:一方面,教師要抓住教學重點和難點,精講大學生最關心的或成長過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國家發展過程中最基本的法律問題等,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教師要及時吸收前沿的理論成果,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規,并在教學內容上體現出來,還要注意選用最新發生的比較有影響的案例,這樣可以增強法律專題教育的時效性。
(三)創新教學方法。一般情況下,學生對于形象生動的感性知識易產生興趣,而對枯燥抽象的理性知識往往不太感興趣,而法律知識應該屬于后者,如何將枯燥的條文轉化為鮮活的內容,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意愿,是需要教師不斷地思考和探索的。通過使用案例教學、課堂討論、啟發式教學、辯論賽等多種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關注和興趣。還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網絡等現代技術手段,豐富教學形式,如視頻案例教學法,這樣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寓教于樂,學生的抬頭率會提高。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料,如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資料、《今日說法》等經典視頻資料,讓學生自學。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在課外時間和學生交流,為學生答疑解惑,如利用博客、QQ等手段,這些都是現在大學生常用的交流方式。
(四)增加實踐教學。法律專題教育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加強實踐教學不僅可以彌補課堂內具體法律知識學習上的有限性,而且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什么是理論聯系實際,還能感受到法律就在身邊,并試著用法律思維來思考和解決問題。一般地,實踐教學包括課堂內實踐教學、課堂外實踐教學,如組織觀看教學錄像、參觀法制教育基地、到法庭旁聽等,這樣學生對法律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和感受,為課堂理論教學作了重要補充。還可以組織模擬法庭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學生準備的過程亦是學習的過程,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組織能力。此外,還可以布置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完成一個主題為“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騙局及其防范”的小作品,形式可以多樣,如情景劇、小品、微電影等。
(五)改革考核辦法。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學習,必須改革考核方式,拓寬評價思路,積極探索并建立起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相結合、學生能力與綜合素質相結合的考核模式。一方面,在考查學生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側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習過程的考查,將學生參加各種法律實踐活動的情況納入考核范圍,這樣促使學生更加重視平時的學習、運用和實踐,以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具體做法:平時作業與期未考試兩大塊,平時成績與期未成績按不同權重進行計算而得出綜合成績。平時作業這一塊應以開放性題目為主,如案例分析、法制熱點觀察、社會現象思考等,重點考查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理論運用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期未考試這一塊可以是開卷考試,也可以是閉卷考試,也可以兩者結合運用,不管何種形式,都應該盡量少出記憶性題目而多出分析題,少出客觀題而多出主觀題。
本文作者:安明霞工作單位:浙江農林大學
- 上一篇:職校民族經典藝術教學思考
- 下一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認識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