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同輩群體思想道德論文
時間:2022-09-11 04:35:25
導語:青少年同輩群體思想道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自由性。
在學校和社會組織中,人們的交往一般要按正式的規則進行,其言行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有時不得不做一些違心的事,接觸不愿接觸的人。而同輩群體是個體根據自己的意愿和需要進行自由組合和自由選擇的交往對象,成員之間的交往是自由、平等的,不被約束。正因言論自由,不受限制,有些不便在正式群體里討論的問題,可以在群體里自由討論。例如:對某些政治問題的看法,對某些人物的評價等。這勢必對人的思想品德產生廣泛的影響。
2.滲透性。
學校、社會組織對人們品德的影響往往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而同輩群體對人們的思想品德影響大多是通過成員間的互動,在無意間進行思想交流,也就是說,此影響是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的,人們受到影響可能是不知不覺的。但能聊到一起,必定是大家都感興趣,有話說的話題,各抒己見,通常具有較高的心理認同感和內聚力。群體是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同伴進行交往,但話題總有人帶領討論,在群體中一般會有較強的權威性的核心人物。
3.獨特性。
學校和社會組織一般向人們傳遞主流思想、社會公認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而同輩群體卻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行為規范、價值準則。其價值標準可能和社會主導的價值標準一致,也可能與其不符,有的甚至尖銳對立,背道而馳。同輩群體特有的思想觀念、價值標準、行為規范對其成員會產生相當大的無形壓力,個體往往會依從核心人物或隨大流,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下,導致同輩群體成員與之發生認同。這就決定同輩群體對其成員的思想有較大的影響。
二、青少年同輩群體在青少年思想道德養成中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青少年同輩群體的思想品德不斷發生變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確的利用同輩群體環境在青少年思想道德養成中的正向影響,對工作對象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把握,以增強工作的有效性。
1.青少年同輩群體提供了相互了解青少年真實思想的條件。
當代青少年思維活躍,崇尚自由、獨立,希望自己可以自主管理自己,且積極組織并參與各種活動,希望取得與成年人同等權利。而這些愿望往往得不到教育者的理解、支持和肯定,青少年常感到自己的想法受到老師和家長的約束,往往對于各種束縛產生抵觸和排斥心理。變得叛逆,做出與老師和家長提出的愿望相反的事情。在同輩群體中,更容易獲得相互信任,于是他們更愿意與同輩群體成員交流自己的思想,探討有關的問題,且樂于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利用同輩群體這一資源,摸清學生真正的思想,對癥下藥,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青少年同輩群體為思想道德養成營造輕松良好的教育氛圍。
同輩群體廣泛存在于青少年之中,具有強大的親和力。成員之間自由平等,更容易交心,溝通層次較深。剛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處于“心理斷乳期”,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還不成熟,獨立意念強烈,逆反心理嚴重,不愿意接受家長或者老師的說教,但是當他們進入同輩群體后,由于年齡、志趣、需求等相近,成員之間容易產生頻繁互動,學習、生活、情感、思想的交流容易深入,他們更愿意傾聽成員之間的建議,樂于接受同輩成員的說服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可利用青少年同輩群體這一資源,優化青少年同輩群體相處的環境,營造輕松的氛圍,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觀念。
3.同輩群體為思想道德教育內容提供價值認同感。
在同輩群體中,個體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會增強。青年正處于逆反心理較強的時期,不愿意接受教育者的批評教育,而樂于接受同輩群體內的說服教育,且有較高的價值認同感。青少年之間的交往,彼此可以獲取海量的社會經驗和信息。他們不僅可充分展現自我,而且能在群體中獲得了歸屬感、體驗了受尊重和自我實現的快樂。他們學習適應自己的角色,不斷學習社會規范,在這自主的學習中,慢慢地了解社會積極向上的主流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中,也就是對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的學習,從而覺得思想道德教育內容是有價值的,最終產生認同。
三、因勢利導,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養成
同輩群體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載體,既有優勢,也有不足之處,為了避免同輩群體成為消極文化的載體,需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因勢利導,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確保青少年在同輩群體中健康成長。
1.尊重同輩群體,在思想道德養成中引導青少年合理調節情緒。
青少年在同輩群體中,通過交往可排遣郁悶、宣泄煩惱獲得情感的撫慰。通過同輩群體可促進青少年情感的健康發展、滿足其社交需要、獲得社會支持、安全感和親密感。青少年在實現“個體化”的過程中,個體會重新建構和父母間的關系,走向自主,因此會產生焦慮、恐懼、自卑等消極情感體驗。青少年會依賴同伴關系來尋求慰藉;同時將情緒向親密的同伴釋放。個體在親密的友誼關系中和一般同伴團體中所尋求的社會需要是不同的。愛、親密感和可靠感,更多是從親密的同輩群體中獲得;歸屬感或包容感則更多地在一般的同輩群體中尋求。他們在群體中能夠得到支持和認同,獲得心理滿足和情感慰藉;通過同輩群體的交往、活動和文化認同,產生了歸屬感;通過在群體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來證明白己的存在價值。在思想道德養成中,要注重利用同輩群體中的情緒釋放功能,引導青少年通過正確的途徑抒發、排遣情緒。思想道德教育者可指導他們如何從同輩群體當中獲得情感的支撐和精神上的交流,鼓勵他們學習合理的調節情緒,例如:有意識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動上去;在適當的場合哭一場;向他人傾訴;進行劇烈運動;放聲歌唱或大叫;聽音樂;寫日記。從而促進青少年身心的進一步健康發展。
2.重視同輩群體,在思想道德養成中引導青少年建構自我同一性。
同輩群體對個體的“自我”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它促進著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人格的發展。構建同一性就是定義你是誰,你的價值是什么。在同輩群體中,青少年有著不同的角色經歷,同伴能夠為其提供各種類型的信息,促進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構,是德、智、體、美等素質在個體身上的特殊結合,是富有個性特色的發展,與其它人不一樣。其中人的良好思想品德是一種把握現實世界的能力,表現在對善惡是非的識別上,對自我、他人、社會等的致善上,也就是自我道德價值世界的建構。美國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沙利文認為,個體的人格是由個體的社會關系塑造的。他認為,同伴為個體逐漸理解合作與競爭的社會規則和服從與支配的社會角色構建了基本框架。在思想道德養成中,要重視青少年同輩群體,引導青少年建構自我同一性。青少年的成長背景各異,教育者可以鼓勵他們合理的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形式,通過引導他們認識自己作為物質世界和社會歷史創造者的主體地位,喚起其主體意識。幫助青少年樹立崇高的理想,正確認識社會、人生、自己,提高適應和改造客觀環境的能力。在完善個體的思想品德中指導青少年參加和改造外部世界,使他們樂在其中,馬克思曾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指出:“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經驗贊揚他們為最幸福的人。”
3.借助同輩群體,在思想道德養成中引導青少年習得社會行為規范。
同輩群體對個體的發展有著微妙的影響,它以獨特的、重要的方式塑造青少年的個性、社會行為、價值觀以及態度,是青少年社會化的主要動因和重要途徑。同輩群體為青少年發展社會能力、獲得熟練的社交技巧提供了重要的環境。皮亞杰在他的早期著作中論述了同輩群體在社會能力發展中的作用。他認為,正是產生于同輩群體中的合作與感情共鳴,使青少年獲得了關于社會的更廣闊的認知視野。同輩群體成員間的交往與學生和老師間的交往相比,更直接、更經常、更親切,他們無話不談,彼此從對方獲得大量的生活知識經驗、社會信息和價值觀念,提高社會角色的領悟和扮演能力,習得融入社會的行為規范。成員若有違反規則的現象發生,可能會受到某種形式的懲罰。若沒有親密友伴,青少年可能會表現出很多的適應不良。在思想道德養成中,要充分借助同輩群體環境,引導青少年習得社會行為規范,促進個體社會化,推動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指導青少年通過同伴的思想交流來學習、認同、鞏固和內化各種社會行為規范,逐步形成對某些事物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其的溝通、自衛和合作的能力;教會其彼此平等為人處世;引導其學會換位思考。最終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傳播先進文化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四、結語
綜上所述,青少年同輩群體在青少年思想道德養成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對于青少年的情緒調節、個性化發展和社會化發展,都具有不可小覷的正向促進功能。在青少年思想道德養成過程中,我們要結合青少年同輩群體的特點,利于其正向影響,消除其負面影響,對青少年進行高效的正確引導,促進其思想道德品質的健康成長。
作者:謝雪霞單位:廣州大學政治與公民教育學院
- 上一篇:留守兒童思想道德論文
- 下一篇: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