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學校德育工作的對策
時間:2022-02-14 10:00:54
導語:網絡環境下學校德育工作的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來說,利弊同在。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網絡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判斷是非能力弱、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沒有真正形成,管理和運用得好,將促進社會的飛速發展;如果管理不當,直接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如何正確地引導和管理才是問題的關鍵,這也對傳統學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戰。互聯網作為一種對人的思想產生巨大影響的新型傳媒,與傳統媒體相比有著鮮明的特點,其跨時空、雙向交互、可控性的信息視頻化,為思想教育提供了新的平臺、新的思路與新的手段。學校思想教育如能在堅持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同時,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優勢,實現計算機網絡與思想教育的聯姻,勢必會如虎添翼,大大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時效性。
一、強化培訓,優化德育隊伍
思想教育是通過德育工作者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教育的實效。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處于一種信息優勢的地位。通過這種信息優勢,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比較容易樹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從而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然而,在網絡時代,教育者信息優勢至少是部分喪失了。學生通過網絡可以方便地查到各種公開或內部、真的或假的信息,而教育者有時候卻面臨信息劣勢的境地,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沒有受到系統的計算機和英語教育的培訓,面對飛速發展的計算機和網絡科技往往不知所措,上網查詢信息很困難。所以,教育者的一個尷尬境地是在教育過程中,他所說的東西學生早就知道,而學生嘴里蹦出的新名詞和新鮮事卻是教師聞所未聞的。要盡快地對德育工作者進行系統的網絡知識的培訓和教育,從事思想教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師,不能是對網絡一無所知的“網盲”,他們不但要學習網絡知識、了解網絡、運用網絡,而且要學會把思想教育和網絡技術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面對新世紀的學生,解決網絡時代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在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每一位教師都應成為網絡德育工作者,既要掌握和運用網絡文化,以嫻熟的網絡文化水平吸引學生,又要以身作則,以高尚的網絡道德影響學生,充分利用網絡的開放性、交互性、及時性等特點,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
二、搶占陣地,建立德育網站
我們要認真研究、精心設計,從培養、塑造、爭奪接班人的高度下決心建立好一批高質量的網站,吸引大批學生網民來訪問。制作生動直觀的多媒體思想教育軟件,直接上網競爭。組織專家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強、趣味性強、適應性廣的信息資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這樣能充分發多揮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聲像交融的特點,把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引向“立體”,由“單向”引向“多色”,使學校德育更加生動。辦好學校網站,一定要體現出導向性原則。在四通八達的交互式網絡平臺上,針對一些事關大局、事關政治方向、事關穩定的敏感性問題,要有正面的聲音,給涉世不深的學生以政治上的引導。當然這種正面的聲音應該是和風細雨、入情入理的,切忌生硬地說教和簡單地貼政治標簽。還要多組織一些網絡知識講座和選修課,或將網絡應用滲透到有關課程中,來提高學生使用網絡的水平。在注意傳授網絡應用知識的同時,還應加強網絡素質教育,注意網絡使用的道德規范,使學生上網時能夠進行比較好的自我管理。
三、創新機制,改善德育模式
網絡特有的信息集成性、雙向交流性和可選擇性,為學校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極具個性特色的教育環境。網絡環境下的道德教育模式應是在平等輕松的情境下引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強調的是教育者與學生形成協同學習的模式,注重的是風格的平等與交互性,追求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課是引導學生樹立科學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主戰場。要強化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課在思想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在教學內容上要大量引入人文知識;在教學手段上,大力推廣電化教育;在教學方法上采取座談式、辯論式,專題報告、專題調查等多種形式。要面向全體學生開設文化素質系列選修課程,內容要涉及到文、史、哲、體、美等方面。要積極舉辦文化素質教育講座和播放文化素質教育電視片和中外著名影片。要引導學生開展以人文素質培養為中心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校園文化藝術節,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各種征文、書畫、攝影、藝術展覽及各種社團活動。還可以在網上與學生開展網德大討論等活動,加強學生的網絡道德和法制觀念。
四、加強監管,建構有效防線
針對網絡文化的多元信息流的沖擊,要對網絡保持高度的關注,做到了解、知情、監控。一是學校網絡中心要明確管理規范,要依靠技術手段切實加強對因特網的控制力和對各種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二是政府部門要加大信息技術的投入,研制能防止、過濾政治誹謗和色情暴力等反動、有害信息的軟件和監控系統;三是要加強對網吧等社會網絡資源的統籌管理,建立長效機制,努力營造長期適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從而積極主動利用互聯網這一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穿透力強的載體加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網上傳播,及時對某些不符合事實或影響大局的觀點提供事實,針對一些熱點問題提出正確的觀點,進行正面的引導,使網絡處于可控狀態。
作者:趙三軍 單位:江蘇省灌云縣四隊中心小學
- 上一篇: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的探討
- 下一篇:安全監察工作在電力安全生產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