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的探討
時間:2022-02-14 10:02:56
導語: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可在這變化的背后,安全生產問題日益凸顯。近年來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頻發,教訓極其慘痛,在告誡人們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的同時,也昭示著生產流程的參與者們的安全意識亟待增強。因此,必須大力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工作,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杜絕重大事故為目標,筑牢人們頭腦中安全生產的防線。在多年實踐基礎上,筆者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點點拙見。
關鍵詞: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分析研究
一、事故的部分原因在于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的不足
為了強化全社會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2002年我國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并確定每年的6月為全國安全生產月,2012年11月21日,國務院安委會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培訓工作的決定》,2014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會員第十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決定》,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下簡稱新安法)將于今年12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安全生產法制建設的又一重要成果。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紅線”,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意義重大。可是,雖警鐘長鳴,卻為什么仍然有人會充耳不聞,甚至逾越紅線呢?這個問題應當引發我們的深入思考,也要求我們找出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由此根除人們頭腦中的錯誤認識,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以往無數事故的教訓告訴我們,一切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均有其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而兩者相比,最可怕的莫過于主觀方面的問題。剖析出現生產安全事故的主觀原因,主要表現在如下兩方面:
1.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安全生產
2008年發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右江那讀煤礦的“7.21”事故,提醒人們,當事故有了苗頭的時候,礦方并不重視存在的問題,并且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而是遮遮掩掩。在涌水還沒有徹底搞清楚的情況下,礦黨委書記李太云就貿然下達了“水小就可以恢復生產”指示,使本已返至安全地帶的工人再次進入作業面,結果造成了36人死亡的悲劇。一起本可以避免的特別重大事故,因礦黨委書記的一個不合時宜的指示猝然發生了,究其原因,就是在決策者的頭腦中利益占據了上風。他們沒能計算清楚安全與利益之間的“性價比”,而只看到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忽視了安全生產這個根本大計。
2.責任意識淡漠,沒有做到盡職盡責
2008年9月8日,山西臨汾市襄汾縣新塔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發生特大潰壩事故,277人死亡,4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9619.2萬元。國務院事故的隱患調查組經過調查后,確定原因為“企業違法違規生產和建庫,隱患排查治理走過場,安全整改指令不落實,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監督管理不得力”,“走過場、不落實、不得力”的總結用語,不就是對有關部門,有關人不落實責任的真實寫照嗎?如果決策者們頭腦中的安全生產意識強一些,部門管理人員責任意識能強一些,上述的事故很有可能會避免。我們盡管不能穿越時空避免悲劇,但我們能吸取教訓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
二、簡潔明了是講清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意義
通過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使受教育者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培訓不是搞形式,更不去走過場,而是為了幫助大家牢固樹立安全意識,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識別隱患的慧眼,提高防范事故的水平,確保生產的安全運行。其重大意義表現在:
1.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是確保生產參與者人身安全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通過開展安全生產思想、安全知識、安全技能等多層次多方位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頭腦中構建一道安全屏障,牢固樹立安全意識,繼而在參與生產時就會自覺按照規范的要求進行科學合理的操作,從而減少事故的發生。
2.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是提升企業聲譽和提高生產效益的需要
通過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企業的管理者們、經營者們、執行者們掌握了必備的知識,在強化自我安全意識的同時,也會在互相影響中編織出一張安全網,為企業安全生產上一道保險,安全概率大大提高,一個安全生產有保障的企業,會成為人才就業的首選單位,會成為其他企業在選擇合作伙伴時的首選單位,這既是一張無形的名片,也是企業增資的助推劑。
3.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是推進法制建設、維護生產經營者和參與者權利義務的需要
要把新安法落到實處,不僅要依靠執法部門的嚴格執行,還要依靠相關部門的大力宣傳,使法治精神根植于每一名與開展安全生產有關人員的內心深處,使生產在法律的規范下正常開展,也為生產經營者和參與者提供法律武器,積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為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提供有力支撐。俗話說得好,“話不說不透,理不表不明”只有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方法得當,才會讓受教育者的內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參加培訓的態度也會由被動接受轉為積極主動參加。
三、各個部門齊努力是搞好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重中之重
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是一項應當分層次開展的系統性工程。按照新安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據此規定,教育和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一是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教育培訓;二是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訓;三是安全技術知識的教育培訓;四是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的應急處理措施,以及相關安全防護知識;五是從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六是特殊作業崗位的安全生產知識和操作要求等。無論是哪個層級的承擔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主體,都必須按照各自的職責任務,全面認真地負起責任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從承擔教育的主體來看,有專業性很強的安全生產教育中心,也有企業的三級教育架構。比如安全生產教育中心在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時,必須做到“五化”:內容規范化、方式多樣化、管理信息化、方法現代化和監督日常化。確保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不走過場,不變味道,此外還應當肩負起對企業三級教育機構的指導和評估重任,夯實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基礎。但不論是安全生產教育中心,還是企業三級教育機構,在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時,都應當在繼承“講授法、實際操作演練法、案例研討法、讀書指導法、宣傳娛樂法”等傳統培訓方法的基礎上,力爭做到教育的手法具有專業性,培訓的方法具有靈活性,傳授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傳播的知識具有科學性,采用的案例具有真實性,總結的教訓具有深刻性等等。以培訓方法的靈活性來說,應多采用現代培訓方法,利用多媒體通過互動式和演示式進行教學的方法,或者是案例教學法、研討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操作示范教學法的綜合教學方法。增強授課的趣味性,以提高教育的效果。
四、結語
安全生產決定企業的效益,更是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安全生產如果不能落實,不僅會影響企業的效益,更會給社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成為社會不安的一個因素,因此,要從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入手,增強人們頭腦中的安全意識,建立安全、可靠、和諧、協調的環境和匹配運行的安全體系,使人類變得更加安全、康樂、長壽,使世界變得友愛、和平、繁榮,從而創造安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 張海林.現代培訓方法在安全生產培訓中的作用[J].安全生產與監督,2014,(3):62-64.
[2] 李一安.培訓形式需要創新[J].勞動保護,2009(,3):9.
[3] 鄭玲玲.對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工作地位的再認識[J].海峽經貿,2002(,12):52-53.
[4] 丁秀玲,楊宏常,蔣旭東.企業培訓的現狀分析[J].企業經濟,2004(,4):88-90.
[5] 劉偉民,陳蔚.困境與出路:浙江制造業員工培訓透視[J].職業技術教育,2005,(34):32-36.
作者:劉云輝 單位:吉林省輝南縣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中心
- 上一篇:王陽明的道德教育及對高校德育的啟示
- 下一篇:網絡環境下學校德育工作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