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空間提升山區學校德育教育質量
時間:2022-07-05 08:35:50
導語:網絡空間提升山區學校德育教育質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網絡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今天,傳統的德育教育方法已難以適應時展的需求,有必要采用一種更為廣泛、及時、富含創新理念的德育教育方法。為改善平遠縣山區學校德育教育,將網絡技術融入德育教育之中,可采取“提高思想認識,重視山區網絡空間德育教育;轉變教育理念,提升教師網絡德育教育能力;構建網絡平臺,形成學校家庭德育教育合力;加強設施建設,充分發揮網絡德育教育功能”的舉措,以切實提升平遠縣山區學校的德育教育水平。
關鍵詞:網絡空間;山區學校;德育教育
21世紀,網絡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傳輸工具。當網絡廣泛應用于中小學德育教育后,遂使德育教育工作走向多元化,成為中小學德育教育必要的手段和工具,并對師生產生持久而深遠的影響。下面,筆者以所在的平遠縣為例,說明網絡在山區學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即:一方面構建人性化的德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得到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
1基于網絡空間開展學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1可改變傳統的德育教育方法。傳統德育教育手段單一,以說教為主。在互聯網普及的背景下,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運用微信、QQ、微博等具有開放互動性、超時空性的新興媒體,不斷創設良好的德育情境,并將學校、家庭、社會連接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作用于學生。此外,網絡媒介消除了師生之間交流的心理壓力和顧慮,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1.2能使德育教育達到及時、廣泛的效果。網絡的主要特點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運用網絡進行德育教育,可以隨時向學生傳授知識,突破了時空界限,傳播廣泛、及時,擺脫了傳統一對多的低效模式,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工作效率。1.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道德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僅僅接受幾條道德規范,而必須尊重其自我意識,指導他們學會如何面對復雜多變的信息環境,不斷提高其道德辨析能力[1]。在筆者看來,基于網絡空間開展學校德育教育,一是有利于讓學生樹立終身德育教育理念,使之在德育認知上不斷吸收、內化、升華,并付諸行動,提高自我修養。二是培養學生的主體認知能力和自控能力,強化學生的主體責任意識,促其自覺抵制不良的網上行為,提高道德自律能力。
2平遠縣基于網絡空間開展德育教育的現狀
2.1學校對基于網絡空間開展德育教育重視不夠。基于網絡空間開展學校德育教育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與傳統的德育教育不同,它需要互聯網、計算機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并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和教育方法。平遠縣位于欠發達的粵東北部山區,不但硬件建設是其軟肋,而且所屬學校領導的思想認識更有不足。有30%的學校領導認為,“基于網絡空間開展德育教育不如傳統德育方法實在、有效果”;有20%的學校領導認為,“可以進行嘗試”。由此可知,許多學校對基于網絡空間開展德育教育不甚重視。2.2教師的現代教育理念有待提高。從筆者的調查情況看,一是知識更新不足,思想觀念陳舊,特別是一些中老年教師,對新生事物難以接受,工作中遇到新問題往往習慣于按舊思路、舊方法加以解決。二是缺乏主體性學生觀。即:教師不善于運用信息技術等現代教育手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通常只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德育教育的機器,簡單地對學生進行說教。三是缺乏發展性德育教育目標。教師往往只停留在講授知識階段,而沒有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培養學生具備終身品德及不斷自我內化的意識。2.3家庭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滯后。很多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了解孩子心中想的是什么。在德育教育上,雖然家長也關心孩子的德育教育,但不知道如何啟發引導,出了問題只是批評幾句,甚至打罵了事。一個普遍現象是,家長既對網絡知識了解有限,又對孩子接觸網絡顧慮重重,常常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上網。可以說,很多家長根本不知道如何運用網絡進行德育教育。同時,家庭教育觀念嚴重滯后,教育方法已不能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需要。2.4硬件設施建設仍有一定差距。由2017年“創現”數據可知,平遠縣中小學的計算機大多是wwb-hkh機型并使用Windows7Basic操作系統,還有部分機型是X86計算機并使用Windows98操作系統。雖然全縣31所中小學教師人均配備一臺計算機,各班均配有電子白板,學校配有100M光纖,實現了班班通,生機比達到5∶1,但學校網站建設與現實需求仍有較大差距。以德育學科為例,縣屬學校大多無德育專題網頁,或雖有專題網頁但長期得不到更新。另外,設備設施不能及時更新換代,無法保障教師正常開展德育教學工作。
3基于網絡空間開展山區學校德育教育的策略
3.1提高思想認識,重視山區網絡空間德育教育。根據山區的地方特點和新時期學校德育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應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充分認識到開展基于網絡空間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基于網絡空間的德育教育是對傳統德育教育的擴展,是信息化時代學校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網絡空間德育教育不僅是時展的需要,也是學校德育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更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二是要鼓勵教師不斷提升信息素養。我們應不斷加強對教師的網絡培訓力度,促使教師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增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德育教育的意識和能力,進而建立一支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掌握網絡條件下學校德育教育理論和規律的教師隊伍。三是要加強基于網絡空間的德育教研工作,建立起與時展相適應的教研機制,從而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3.2轉變教育理念,提升教師網絡德育教育能力。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德育教育情境,讓學校德育教育回歸基礎性、生活化的本質。教師具體應做到:一是要樹立教改理念,使信息技術與德育教育相互融合。要改革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優勢,創設既符合現代教育規律,又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發展水平和需要的德育教育環境,促使學生在認知能力、人格特征、情感意志和人際適應等方面得到健康發展。二是要深入了解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思想特點和德育教育效應。三是要積極拓寬德育教育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接受網絡環境下的德育教育手段,即能適應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創設的各種生動、活潑的情境,以便把德育教育融入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之中。3.3構建網絡平臺,形成學校家庭德育教育合力。不可否認,教育已不再是單靠學校和教師個人能夠完成的任務[2]。當然,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以往家校聯系一般采取電話、校訊通、家訪或家長會等形式,非常不方便。我們常說的“5+2等于0”,即是說學校5天的教育,回家兩天就回到原點。而改用互聯網,就可以將家校兩股力量擰成一股繩,形成教育合力。例如,QQ、微信能夠為師生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教師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與家長進行溝通,還可以讓家長學習孩子的教育方式,形成家校教育合力。3.4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充分發揮網絡德育教育功能。硬件設施是學校辦學的有力保障,學校要加強其建設,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一是要加大投入,充實、更新計算機和網絡等基礎設施,重視網站建設和信息數據的調查統計;扎實搞好“校校通”“班班通”工程。二是要建立適合學校德育教育的工作平臺。制作專門的德育網頁,搞好數據建設,形成具有山區學校特色的德育資源庫;要創設基于網絡空間德育教育的模式,探索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三是要體現導向性原則。教師要充分利用校園網及網上資源提高網絡德育教育的質量,提升山區學校校園網的文化品位,強化育人功能,使其網站真正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具有可讀性、服務性。
參考文獻
[1]司淑慧,吳軍亞.淺論網絡時代德育教育[J].陜西教育(高教),2007(11):15.
[2]劉聰輝.新形勢下師德修養五要素[J].吉林教育•綜合,2010(9):27.
作者:凌貴榮 單位:平遠縣教育局
- 上一篇: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分析
- 下一篇:環境教育促進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