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融入學校文化建設途徑探究
時間:2022-03-01 04:51:20
導語:德育融入學校文化建設途徑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德育是學校工作中重之又重的永恒話題,而學校文化則是學校辦學的靈魂。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融入德育,可有效促進其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以及制度文化方面的建設,使其能夠更好的全面、協調發展。校園作為滲透教學、科研、管理、生活以及活動等多方面的場所,是其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進行常規教學時,教師偏于重視學習成績,而學生受不良信息(色情、暴力)、抖音等無營養視頻以及網絡游戲的影響下,忽視了德育與學校文化,對其自身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如何在保證日常教學基礎下將德育文化融合進學校文化建設中去,將是本文探討的重要話題。
關鍵詞:德育教育;學校文化;規劃建設;實踐探究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受到時間、地點、精力等因素的影響,很難做到多方面的兼顧。在進行常規教學以外,學校可將德育融合進學校文化的建設中,使其成為素質教育與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其成為學生成長的內在需要。德育融合校園文化建設成為推進學校與學生和諧發展的重要載體。因此,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學校需要根據其實際教學的需求,以“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與“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大關鍵點出發,積極為教師創設一個健康愉悅的工作環境,為學生創設一個勤奮拼搏的學習環境,使校園文化具有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體現學校文明程度的作用,同時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具有深遠的影響與積極的含義。
一、在物質文化建設中融入德育
伴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與轉型,千禧年代出生的孩子,其生活水平、思想觀念、道德制約、價值塑造等方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二孩政策開放后與家長的普遍溺愛式教育的影響下,與前幾代人相比,其自我核心價值觀的取向更趨于自我化、個性化以及自由化。但是學校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其教育模式與方法并未及時做出相應改變,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缺少德育教育,缺乏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缺乏師生互動,僅以教師所設想的問題進行教學,使德育校園建設方案“假”、“大”、“空”。教師與家長在進行常規教育時,更為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得學生在教育上呈現“偏激化”發展[1]。而物質文化作為實現德育滲透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是一種絕佳的“載體”,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支撐,同時亦是校園內文化建設的必要基礎以及前提。在物質文化的建設中,學校應結合校園“硬件”系統,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進行培育。例如學??梢詾閷W生設計有德育元素在內的文化長廊,孩子們每天上學和放學都會經過道德文化長廊,與擁有德育元素的文化長廊朝夕相對,每天都會感受到道德文化長廊的魅力,通過文化長廊每天的熏陶,不斷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培養學生的心志,所謂《禮記•大學》云:“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也可以利用優美、整潔、規范、富有教育意義為宗旨的班級墻報來教育學生,讓學生通過選題、策劃、編排班級的墻報的過程中,不經不覺就能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也可以評選“禮儀之星”、“讀書之星”等優秀同學,把他們的優秀照片和優秀事跡展示出來,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園里能利用的地方,樹立各種名人的雕像,懸掛各種名言警句,把德育教育源源不斷地滲透到校園各個角落,形成榜樣的力量,正如《論語》所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同時也可以將學校的開學典禮與一年級新生的“開筆禮”結合進行,邀請家長共同參與,從而把德育不斷滲透進學生和家長的腦海中。每個班級的墻報和校園內的廣告宣傳牌,是德育滲透很好的幫手,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的德育教育不經意就融入校園文化之中。通過物質文化,可有效提高德育融合校園文化的建設。
二、在精神文化建設中融入德育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將起到極大的影響。在日常交際生活中,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相互間、學生與家長之間均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交際關系,學生的精神樣貌、學習信念的形成,以及生活積極性的發揮,均與人際關系起到很大作用。正如《禮記•學記》所言:“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老師在教育中,扮演的不僅是施教者,同時也跟學生一樣,亦是受教者。德育融合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常規知識體系的傳承,更是其學習思想、品格行為與心智想法等因素成熟穩定的過程[2]。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精神文化一直便是其最高層次,包含了師生共同認可的教育信念,校園文化、價值觀念、生活理念等重要的意識形態,是校園文化建設體系中本質、個性、精神等關鍵點的集中反饋。在進行滲透教學時,教師應注意結合“校園風氣建設”、“教學風氣建設”、“學習風氣建設”、“學校人際關系建設”這四大建設理念。例如讓學生以校園為主題進行板報創作,內容可分為“生活感悟”、“學習經驗”、“校園管理建議”等板塊,學生可以此進行創作,并在創作結束后進行學校展覽,增加校園風氣。學校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把德育元素融入到校歌的創造中,學生在唱校歌的時候就能耳目渲染的提升德育水平。同時教師可讓學生“自擬”班訓,例如將學生喜歡的名言警句進行綜合起來,使學生可以在精神文化建設時融入德育教育。此外,也可以設立有特色的校園節日,如書香節、德育節等,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德育元素源源不斷地融入校園各個方面。
三、在制度文化建設中融入德育
在德育融合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學校及教師應改進教學經驗與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對二者進行結合,實現“二合一”的教學原則。積極開展相關的教學經驗交流活動,借助活動收集教學想法,使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同時針對校園文化,舉行多樣化的文體活動。學??梢岳弥贫葋肀U系掠逃軌蝽樌谌雽W校的文化建設中,在制度文化建設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地讓學生端正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通過在制度文化建設中融入德育,能夠不斷地升華學生的德育水平,有了德育的融入,學生就會對學校更加有感情,更加容易打動學生。例如棋類、歌唱賽、詩朗誦比賽以及書畫活動等陶冶教師和學生情操的活動,通過舉辦這些活動,不但提高學生的興趣愛好,也讓學生更加熱愛學校的校園文化,達到一箭雙雕的教育奇效。同時,還可以舉辦以“德育”、“教學”等相關的講座,邀請有相關特長和經驗的家長到學校來,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出謀劃策,從不同的方面引入德育元素,在與家長們交流中吸收彼此的教育理念。通過這些積極有效的活動,在豐富師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亦對制度文化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培育作用[3]。在進行制度文化建設的同時,應及時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保障學校的秩序、傳統與儀式的正常實行。在管理中建立“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隊伍建設”三大方面,可有效改善學校的學習風氣,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可行性,增加校園自身的文化底蘊。可以增加校本教材輔助德育教育,校本教材是宣傳學校文化的重要陣地,學校可以利用半年的時間組織全校老師共同參與,遵循科學性原則、主題性原則、教育性原則、趣味性原則以及由淺入深的原則編寫圖文并茂的校本教材,教師使用校本教材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德育教育,使學生上起課來又有自豪感又接地氣,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校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邀請相關有經驗的專家做班級德育文化建設的相關報告,從源頭上提高學校德育的文化水平,通過教師的繼續教育、或者到其他優秀的學校去參觀學習,開闊教師和學生的視野,增加教師師德主題的培訓,學科專業能力的培訓,教育技術的培訓和班主任培訓等,不斷提升教師的素養與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在德育融合校園文化建設時,應注意規劃其自身的理念,完成教育者與受教者之間的轉變。在學校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與制度文化建設時,要集中表現出其創造力與凝聚力,在校園文化中賦予師生獨立人格、思考精神、自我反思、不斷超越的優秀能力,使我國的教育事業迸發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周瑤.學校德育與當代青少年文化研究[J].中小學校長,2018
[2]曾瀟.校園文化與德育教育——淺談校園文化在學校德育中發揮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0(5):210-210.
[3]王永華.德育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J].《讀天下(綜合)》,2018(4):161-161.
作者:馮永昌 單位:廣州市番禺區南雅學校
- 上一篇:山水盆景為意象建筑實踐分析
- 下一篇:高等院校職業道德類課程建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