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德育工作規劃路徑
時間:2022-07-22 08:41:37
導語:學校德育工作規劃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簡陽通材實驗學校建校20年來,堅持回歸教育本質,以培養身心健康、情趣高雅、和諧發展的社會公民為己任,著眼于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聚焦“自為”的核心理念,堅守“立德樹人,以德育人”的德育思想,以“自為”之奮斗精神,努力探索一條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為核心的綠色教育之路,踏實求真辦教育,開拓創新求發展。
一、以生為本德為先,聚焦理念明確目標
長期以來,通材實驗學校遵循“正行修美,近善明真”的核心理念,秉承“自為通達,德高材盛”的校訓,以“學園,樂園,慧園,家園”為辦學愿景,以“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基”為神圣使命,用“自信,包容,奮進,創新”的通材精神凝聚全體師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奮斗精神。學校辦學理念聚焦于“自為”精神這一核心內涵。“自”即自我,是主體,“為”即“作為”,既是行動,也是結果。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漢”,這是個人“自為”精神的體現;指出“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這就是民族“自為”精神的展現。我校德育目標就是要學生內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自為”精神,培養生活自理、行為自律、學習自主、精神自強的優秀學子,從而實現培養社會主建設者、接班人的育人宗旨。
二、聚焦核心德育有魂,序列培養規則育人
聚焦“自為”精神內涵,學校構建了以“三講”“三愛”為主線的德育核心主線,圍繞這條核心主線形成了系統的德育體系。“三講”是“講公德、講秩序、講衛生”,“三愛”是“愛集體、愛他人、愛公物”。“三講”“三愛”的內容從小處入手,貼近生活實際,不空洞說教,易于身體力行。以“三講”“三愛”的德育教育核心為基礎,構建指導學生行為的一系列準則。如《簡陽通材實驗學校中小學生指南》,這本指南是新生入學必讀的德育校本教材。圍繞“三講”“三愛”的德育核心,細化德育教育學月主題。把德育體系細化到一學月一主題,每學月圍繞學月主題開展一次全校性的活動。如三月學雷鋒、樹新風系列活動,四月開展清明節掃墓紀念英烈、傳承革命精神的活動,五月新團員入團儀式,六月開展豐富多彩的慶“六一”活動,九月舉行迎國慶、愛祖國歌詠比賽,十月舉行班級球類比賽,十一月有科技活動月、十二月舉辦迎新年文藝匯演等,活動形式與德育主題相結合、成序列,年年堅持,不斷完善,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以生為本立足課堂,育人無痕浸潤心靈
潤物無聲,育人無痕。課堂是德育有效的陣地。學校德育就立足于各學科課堂教學,將育人目標滲透于學科教學之中。堅持以生為本,落實教學育人目標。用好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資源,《道德與法治》《生態·生命·安全》等學科課堂,就是學生的成長課堂,根據校情、學情,做到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在顯性課程中實現德育教學。在顯性課程中培養思想,也在隱性課程中培養品格。在課堂規范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小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堅持上好常規班會和主題班會課。班會課在德育序列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根據年級特點,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上好每周的常規班會課和每學月的主題班會課。每一學期每個年級要推出主題班會展示課,這些展示課和學科教學教研課一起,統一排入學校的全校性公開課。通過一堂堂班會課的研究,不斷探索德育的規律和方法,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各類問題,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成長。
四、開辟途徑創新形式,形成傳統彰顯特色
開辟多種德育途徑,于無痕處浸潤思想。每一個節日都是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機。學校利用各種傳統節日,將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融入活動之中,于無痕處播下禮儀教育、孝道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種子,把民族文化的精髓植根于孩子心中。特色升旗儀式是我們的傳統。我們將每月的德育主題活動融入每周的升旗儀式中去,豐富和創新升旗儀式的內容和形式,讓升旗儀式成為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升旗儀式由各班輪流負責,在莊嚴的升旗儀式后,舉行班級風采展示活動。負責升旗的班級,在班主任老師的組織下圍繞德育月主題,積極謀劃,精心準備,認真表演,各展其能,或編排情景劇,或朗誦詩歌,或唱歌,或跳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每周的升旗儀式成為師生們期盼的盛事。國慶合唱比賽是學校的傳統,從建校到現在從未間斷。年年主題的核心詞都是祖國,一年一年,飛揚的歌聲、激昂的旋律傳達出全校師生的愛國之情。一年一度的迎新“元旦”文藝會演是傳統,全體師生載歌載舞辭舊迎新,以飽滿的激情、昂揚的斗志走進新的一年。走進大自然開展系列德育活動是學校的傳統。老師們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讓學生從自理、自律開始,實現自立自為。每個年級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每個學段或年級保留的學生活動也是傳統。小學以“龍的傳人”為主題,以傳統文化為內容,開展系列性學生活動,把傳統文化、愛國情懷厚植于孩子內心。初中有以英語為載體的“英樂嘉年華”活動、百科知識競賽、傳承經典系列活動。特色選修課涵養了學生的心靈。從2014年開始,學校分初中小學在周三和周四開設特色選修課程。內容涵蓋體育、藝術、生活技能、生物實踐、手工繡、棋類等多個方面,三十多門課程,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愛好,發展了興趣特長,更涵養了學生的心靈。生活處處皆育人。在育人理念上,我們始終堅信一點:會生活的人,就是有理想的人,有理想的人,就是會學習的人。我校是寄宿制學校,寄宿制是我校的特點,也是我們必須做好的品牌,更是我們可以把握的教育機會,所以,我們從教會學生的生活技能開始,讓學生從如何起床、疊被子、刷牙等生活細節做起,做一個會生活的人。嚴格生活管理,自律就從擺放好自己的生活用品開始,自為就從洗凈自己的衣物開始……我校初中畢業的學生,離開學校時會打掃干凈班級的教室和自己的宿舍。
五、體藝育人培德啟智,關注心理健全人格
學校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立德樹人”是藝術教育的宗旨。為此,我校提出了“植根傳統,正形修美”的藝術教育主張。聚焦于此主張,我校藝術教育從多項目、多渠道、多融合入手,探索我校藝術教育的特色之路。讓學生從藝術教育中增長知識見識,培養綜合素質。開設紙板畫研究,在傳統和現代的結合中,讓學生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上好陶藝課,陶藝帶給孩子的不只是快樂,也能培養動手、觀察、想象、創造等能力,收獲耐心、恒心,收獲成功的自信。普及豎笛學習,以豎笛為全校性的課堂器樂演奏項目,建班制開展課堂器樂的教學和比賽;開設民族彈撥樂選修課;開設鋼琴課……在藝術中審美,在美育中完善品格。讓體育工作走在教育教學工作的前列,是我校體育工作的理念,體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我校從體育課、大課間活動、課外體育鍛煉三個方面確保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我校的大課間活動有特色,講實效,吸引了很多兄弟學校慕名前來觀摩,也多次奪得各級大課間活動比賽獎項,我校的足球大課間活動更是獲得了各級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贊譽。每學期,我們都堅持開展田徑、球類等體育項目的比賽,在比賽中培養人格品質、團隊精神。體育鍛煉給予學生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快樂的心性。完善心理健康課程體系,暢通心理健康輔導渠道。我校有專業的心理健康學科教師,在保證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還針對初中各年級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學校還有初中心理團體健康課程的選修課。學校還建立了心理輔導室,有心理輔導團隊,所有取得了心理教育等級證的班主任老師都是團隊成員,為所在年級的學生做個別心理輔導。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有固定的心理輔導室,每天晚餐后對學生開放,學生可以直接到心理輔導室去交流,也可以通過信箱預約的方式與老師預約輔導。完善的心理健康課程,暢通的心理輔導渠道,為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遵循成長規律,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和活動。我校還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定期開展年級性的心理講座或互動式活動。
六、家校攜手真愛同行,借力資源護航成長
借助社會力量開展各類活動,是學校德育的有效補充。我校也通過家校攜手,借助社會力量等方式,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以開放的姿態歡迎家長參與學校德育工作,見證孩子的成長。我校是全寄宿制學校,家長希望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所以我們很多德育工作都有家長的參與。新生入學培訓后,我們請家長見證孩子通過一周培訓后的變化;升旗儀式上,家長、老師、學生同臺朗誦,家長寄托的是希望,孩子感受到的是關愛;慶祝“六一”的舞臺上,家長和孩子同臺表演,不同年代的“紅領巾”傳承了革命的傳統;班(隊)會上,家長和孩子齊聚一堂,說困惑,解心結,感恩的種子悄然播下……讓家長更多地參與到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來,德育教育效果更加良好。我校經常邀請政府機構或社會團體知名人士走進校園,為師生舉辦講座,開展培訓。簡陽市多屆“科普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在我校舉行,孩子們目睹了科學的神奇,激發了探索科學世界的好奇心。學校德育工作關乎的是學生成長,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小學到高中是青少年學習知識的重要階段,更是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我們把孩子的成長看作是一棵樹的成長,那么品德是樹根,根深則樹壯,樹壯則自然枝繁葉茂、果實豐盈。德育的目的,就是讓每棵樹既能開出有理想、有道德的精神之花,又能結出自為自強的人生之果。教育無痕而花開有聲,只有擁有善待成長、靜待花開的心態,才能迎來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春天。
作者:謝娜
- 上一篇:醫學院校教師評學評價體系研究
- 下一篇:醫學院校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改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