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實效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8 05:14:00

導語:德育實效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德育實效分析論文

一、家庭德育教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中學生每天都置身于一定的家庭生活中,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自然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大的作用,他們的性格、思想情操、道德品質都與其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學生能否健康成長與家挺教育做得好壞是密不可分的。盧梭說:“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制壞風氣毒害的最好良劑?!爆F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都很優越,卻不乏胸無大志、不求上進者。但他們的父母當年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卻有著滿腔熱情和堅強的毅力去努力學習。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首先應從學生的家長著手發掘豐富的教育資源,讓每位家長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必需的條件。具有不同人生經歷的家長是一個巨大的教育資源寶庫,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能量。教師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微弱的,視野同樣是有限的,所以必須充分發揮家庭德育的作用。

二、學校德育教育

學校是對學生實施教育的機構,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青少年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學校教育對他們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是學校教育具有傳遞人類精神財富和社會文化、普及和提高人民群眾科學文化知識的社會功能,因此,學校必須體現出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促進社會繁榮發展的歷史規律性,代表時代潮流的發展趨勢;二是學校教育要根據社會在政治、經濟、道德等方面的規定性,按照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規格要求來體現社會發展水平所形成的教育思想,實現社會所期望的培養目標。

三、社會生態德育教育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觀念的不斷變革,學校德育教育越來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滯后性。生態德育的適時出現,是對現行學校德育的重要補充。它是一種生態教育活動,一種新的德育觀,是塑造新型人格的教育,是一種更寬闊的視野,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環境、熱愛生活,使學生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社會環境相融合,把個人融于群體,使個性與共性和諧發展。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學生是21世紀的建設者,是我們將來生存環境質量好壞的關鍵因素,如何合理開發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沙塵暴的肆虐、潮白河的干涸、不再明媚的藍天,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實,告訴我們環境問題離我們并不遙遠,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教育和引導學生從人類的長遠利益出發,更好地享受自然、享受生活,自覺養成愛護自然和保護生態系統的意識、思想覺悟和相應的道德文明習慣,使學生在思想上樹立一種新的人生觀、自然觀和生存發展觀,合理地調節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共同教育,只有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學生的主觀努力,才能使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他們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去創造祖國未來的輝煌。

【摘要】新課程改革提倡“以人為本、以發展人為目的”的教學理念。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既要注重論文課堂教學,又要注重德育教育,只有兩者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教學理念。

【關鍵詞】和諧課堂家庭德育學校德育社會生態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