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德育工作探究論文
時間:2022-10-29 09:00:00
導語:新課程背景下德育工作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德育也得有適應新課程背景下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整合德育資源,全員參與德育,將德育滲透到課堂,管理,服務各個方面;深化德育課程改革,改革德育課程教學,整合社會資源,發揮德育功能,突出德育特色,突出時代特征,探索德育工作新體系。
關鍵詞:新課程德育整合特色
一、在新課程背景下,整合學校資源開展德育工作
(一)領導重視,全員參與,形成了德育工作新機制
建立組織機制,以校長及行政系統為主實施德育管理體制,以教育處、年級部、班主任為督導檢查職能部門,全方位落實,上下貫通,相互支持,有序運轉的德育工作的有機統一體。完善德育目標機制,健全德育評估機制,健全全員育人機制。在全體教職工中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觀念。班主任有德育工作計劃,各科教學有德育滲透和轉化學生工作計劃。加強師德建設,將參與德育納入師德考核和教師年終目標管理。堅持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更新觀念,營造氛圍,把德育滲透到教學、管理、服務各個方面
在德育建設過程中,學校要不斷適應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各種信息快速傳遞的新形勢,以觀念更新為引導,努力在學校形成大德育氛圍,最重要的就是把德育工作融入教育教學工作之中,統一籌劃,相互協調,在德育工作目標設立上要有明確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德育內容的選擇上,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與重點工作來進行。搭建教育平臺,形成全方位、全員化、全進程的素質教育新局面。通過文學培訓、音樂特長培訓、數理化奧賽培訓、信息技術科技小發明、球賽、校運會等校園內的各種活動以及各種講座、報告會,網絡教育等平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這樣,在學生各項素質競賽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的同時,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三)突出德育特色,突出時代特征,探索德育新體系
當前處于信息時代的學生思想活、觀念新、信息靈,迫切要求課程內容鮮活、容量加大。作為教育者要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加強德育課程教材建設,把反映學生學習、生活及社會現實問題的優秀作品編入教學內容;把他們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有選擇地納入教學內容;把學生喜歡的校園文化生活引入教學內容。
1、深化德育課程改革,發揮學校德育主體作用。首先,優化德育教學,注重德育滲透,實現德育與學科教學科學化。要充分發揮政治思想品德課的德育主渠道作用,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和諧發展,突出了德育教學的主體性,增強了德育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完善德育常規,突出專題教育,實現德育活動課程規范化。以專題系列化的周主題活動和月主題教育活動等德育活動為載體,建設德育活動課程。
2、改革德育課程教學,讓學生在情景中完成品德的建構。要大力改革學科式德育課程的教學,樹立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的德育理念,把重建師生互動關系、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實踐、加深體驗作為改進學校德育課教學的重要方向。要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建立以學校組織或學生自我設計的實踐活動為中心的活動式德育課程。如在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活動中,可以采用學生設計制作文明用語標語牌的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全員參與,讓學校的墻壁上懸掛著老師和學生的杰作,讓它時時提醒師生,時時告誡學生,起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教育作用。
3、抓好學科滲透,開發各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充分利用和挖掘新教材的德育資源,把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結合起來,把傳授知識與情感體驗、實踐鍛煉結合起來。如地理課通過本國資源的了解、考察,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歷史課通過學習、參觀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理科課程,不僅讓學生掌握公式、定理,而且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科學家的人文素養與理想信念。
二、在新課程背景下,整合社會資源發揮德育功能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學校要主動同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為補充,形成合力。”因此,建立和強化“三維”德育機制,是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大政方針。《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強調,中小學德育工作“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積極爭取社會各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促進形成良好的社區育人環境。因此,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維”德育機制,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基本任務。
(一)強化家庭德育,夯實“三維”德育基礎。
首先,要以校級家長委員會為核心,健全家庭德育網絡。建立家長委員會制度,構建以校級家長委員會為核心的家庭德育網終系統。其次,以家校德育活動為紐帶,形成德育合力。建立教師家訪制、優秀家長及文明家庭評選制等一系列制度,廣泛開展家長開放周、家長接待日活動。第三,以家長學校為依托,提高家長綜合素質。采用討論式、交流式等方式,開展家庭素質教育征文、家教知識競賽、問題孩子會診等活動。
(二)優化社會德育環境,開展社會德育實踐。
注重以社區資源為主要材料的德育地方課程開發和加強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努力開發地方德育資源,豐富德育課程,加強校本課程建設。開發以社區資源為主要內容的地方課程。根據實際德育資源,成立校園周邊環境整治領導小組,可以由教育部門牽頭,有文化、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門參與,清理整頓文化市場,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創建“文明小區”。開展警民共建文明學校活動,聘請法制副校長、110聯校民警和交通安全聯校交警;聯合舉辦法制教育、國防教育等等。配合這些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小交警”、“青少年志愿者行動”等研究性德育實踐活動,使廣大學生從中受到鍛煉和教育。實施活動式德育課程也需樹立大德育觀念,活動不應僅僅局限于狹小的校園,而應消除學校與家庭、社區間的界限,讓學生進入廣闊的社會生活,獲得完整的道德經驗,促進道德的全面發展。
(三)建立開放型、多元化的學校——社區互動育人模式,形成德育合力。
為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著力于整體規劃學校德育,把學校、家庭、社區三個系統整體考慮,合理配置,努力優化學校、社區育人資源。溝通學校與社區的聯系,聯系社區各單位與學校共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形成學校社區教育一體化。努力實踐,建立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以社區教育基地活動為補充的開放型、多元化的學校——社區互動育人模式,形成了德育合力。
總之,在推進課程改革過程中,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新課程的德育功能,全面構建“三維”德育機制,促成了學校、家庭、社會德育同步運行,實現了三方聯動、“三維”共振。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在一年多的“大德育”的研究和探索中,足使學校出現了德育工作新局面。
- 上一篇:檢察院申訴檢察工作事跡材料
- 下一篇:市電業公司審計部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