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學校德育管理系統

時間:2022-08-13 11:35:33

導語:寄宿學校德育管理系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寄宿學校德育管理系統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寄宿制高完中學校。多年來,由于歷任領導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學校形成了由分管的德育工作校長牽頭,德育處管理,學科教師和團委、學生會共同參與,班主任直接負責,家長委員會密切配合的“五位一體”的德育管理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但隨著學校規模的逐漸擴大,學生生源的變化,住校生較大比例的增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的校情。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解決的辦法如下。

1學校素質教育的辦學理念落實不到位

學校都有自己的辦學理念和校園精神。我校也不例外,即“讓學生創造生命的精彩”;校園精神提倡“把每個學生當成人才來培養;把每一位教師當成良師來對待;把每一位家長當成益友來交往”。這都符合素質教育的宗旨。但我最后發現,好多學校在實際工作中,強調的仍然是學科分數,不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原因在于同類學校競爭中,分數仍然是最有競爭說服力的依據,是評判學校工作的硬指標,特別實行績效工資以來,學生分數幾乎成了學校對教師教學成績考核的唯一標準。

2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和學科教師工作關系定位偏差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在寄宿制學校里,班主任負責管理學生,可以說,班主任在學校學生德育工作中是第一道防線,是中堅力量,對學校良好校風的形成功不可沒。但我發現,有的學校一些班主任也因此養成了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的霸道作風,認為自己所帶的班就是以自己為中心,遇事個人決斷,不注重教師之間的團結與學科教師的之間的協調,嚴重傷害了同事之間的感情,挫傷了學科教師育人的積極性,使他們教書不教人,對學生德育工作漠然置之。

3學科教師德育工作地位的缺失

學校德育陣地中,由于很多學校都采取班主任包班制,甚至有的學校采取班主任選學科教師,導致學生只聽班主任的,不聽學科教師的,一個班只有班主任的課好上。也由于中高考指揮棒的左右,學科依照學科分數考試分值人為分了三六九等,高中文理科高考學科為主科,非高學科為副科,中考學科為主科,不中考的學科為副科,副科教師沒有學科地位,功利的驅使學生只學中考學科和高考學科,不學非中考學科非高考學科,導致學生對副科可聽可不聽,上課行為極其散漫。學科教師特別是副科教師既沒有學科地位更沒有德育地位。

4家長、學校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與合作

多年來,獨生子女的教育給學校的教育與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其表現是:近些年來,由于不少家長外出打工,不少學生,是其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隔代教育管理,他們多半沒文化,不識字,對孫子女遷就、溺愛;家長教育方法簡單、陳舊,與學校的教育管理存在一定的分歧,根本談不上配合與協作,有時在某種程度上講還與學校處于一種對立的狀態。管理獨生子女難;管理離開了父母的獨生子女更難。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得不到家長的配合與支持,那更是難上加難。當學生在學校出現問題后,有的是一時半時找不到家長;有的是找到了有的家長也不是采取積極的態度配合學校加強學生的教育與管理,而是片面強調學校的責任,根本不履行自己監護的職責。凡此種種問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力量,降低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使德育首位錯位。受功利的驅使,學校退化為培養“考試機器”的場所,而不是培養人才的搖籃。豈不知,沒有德育為基礎的教育是喪失辦學方向,違背教育方針的教育。不僅不能讓學生創造生命的精彩,相反,還讓學生只有知識而缺失道德,缺乏同情心、愛心;只有競爭意識,沒有人性的光輝,那培養的是什么樣的人才?應該明白:我們培養的是德才兼備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當今社會,德才兼備是精品,有德無才是次品,有才無德則是廢品。筆者認為,在新的育人背景下,學校應該探索創新型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構建學校內縱向“五位一體”和學校、社區、家庭橫向“三位一體”交織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簡稱“5+3”立體教育管理模式)。使學校的教育回到以德育為首,全面發展的軌道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為高校輸送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何謂“五位一體”和“三位一體”立體德育模式?“五位一體”即學校德育校長牽頭,德育處組織,團委、學生會和學科教師共同參與,班主任直接負責,家長委員會密切配合的“五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以班主任教師為主體,教師全員參與管理,課堂內外不留空白。“三位一體”即以學校為龍頭,以社區為平臺,以家庭為基礎,學校、社區、家庭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形成“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工作網絡,學校內外不留空白,最終實現學生教育管理全覆蓋。

4.1縱向完善現有的“五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學校要將自己的辦學理念真正貫徹、體現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就要一手抓素質教育,一手抓應試能力的培養。分數的確是目前社會、家長評價學校辦學成功與否的標準,但它不是唯一的標準。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真正關注學生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關注學生一生的成長,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真正把每個學生當成人才來培養。如深大附中始終堅持“德育首位”的思想,探索全寄宿制學校學生德育工作的新路子,逐漸形成獨特的校本德育模式,建校10年來,從未出現師生違法犯罪記錄,近三年學生操行評定和德育考核優良率均達96%以上。對教師的評估,學校也不能只重結果,不看重過程,因為人的教育本身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4.1.1防止德育隊伍的單一化,實行全員育人導師制山東日照中學通過專題研究,在全校實行了全員育人導師制,成效顯著。全國德育專家、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劉慧教授評價說:“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課題,非常重要。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從對家庭的依賴中到走到學校后,有的學校或教師對他們的關心不夠,學生及家長特別希望有一種對學生的關心關懷的機制,現在山東日照實驗高中在校本研究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宿舍為基本單位的生活化管理模式,全體教師都是導師,都參與德育管理,這是很有實踐價值的真命題。德育的功能不僅在課堂,而應當在生活中進行,全員育人導師制,能有效地體現教師教書育人的功能,所以說這是一個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課題。該課題的研究思路清晰,實效性強。在全國具有推廣價值”。筆者認為日照中學的做法在其他學校德育管理中完全可以借鑒。

4.1.2班主任工作應有準確的定位,學科教師的德育地位不容忽視班主任在學校教育工作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與學科教師之間是合作關系,并不是上下級關系,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是核心,是主導,但不是領導(即便是領導也要尊重自己的同事和下屬),“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班主任工作順利開展,不是單打獨斗就能成功的。成功的班主任不僅能管好班,更善于同學科教師合作,這樣學科教師被尊重,才能提高學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參與班級管理,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做為學科教師,應該遵循教育規律,以良好的職業道德規范自己的從教行為,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走近學生身邊,走進學生心田。在現有教育體制下,學科教師特別是所謂的副科教師更應該提高自己的課堂藝術,讓自己課堂更具感染力,以課堂和自身的魅力吸引學生。達到教育人的目的。

4.1.3家長與學校之間應該消除分歧,加強聯系交流家長和學校的育人目標是一致的:“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作為家長不要把自己看成是上帝,把學生看成是“小皇帝”、“小公主”,把孩子送到學校是選擇了學校,給了學校面子;把孩子交給學校,學校就該負全責,你必須給我管好,自己則對孩子的在校情況不聞不問。等孩子出了問題時,不配合,不理解,不認同,采取對立的態度,袒護包庇自己的孩子,這樣受害的最終還是孩子。對于學校,應該尊重家長,經常和家長保持聯系,隨時告之孩子在校情況,對于孩子健康成長加強德育教育管理,家長學校密切配合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學校在強調育人服務意識的同時,也應該注重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讓教師有安全感,才敢放手去管理和教育。作為教師,應該遵循教育規律,以良好的職業道德規范自己的從教行為,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走近學生身邊,走進學生心田。學校還應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活動中能體驗和感悟生活,培養高尚情操。開展學生自主管理,德育處應注重學生課間管理,建立校園文明督導隊,把學生事故消除在萌芽狀態。充分發揮學生會和團委的組織功能、凝聚功能和教育功能,在學生中樹立先進典型,弘揚正氣。

4.2橫向建立學校、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模式緊緊抓住學校、社區、家庭三個重要環節,以學校為龍頭,以社區為平臺,以家庭為基礎,實現學校、社區、家庭的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初步形成“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網絡,使學生在切身體驗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學校確定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國學教育”為著力點,以培養民族情感為切入點,開展以“儀、禮、廉、孝、行”等傳統美德為主要內容的養成教育,學生在活動中以“知”育“情”,以“情”促“知”;以“情”導“行”,以“行”驗“知”,逐步達到知、情、行的和諧統一。同時,強化社會實踐,組織學生走向社會,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實踐性活動中受到鍛煉。學校充分發揮教師的表率和引領作用、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和網絡的載體功能,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把教育引入課堂,讓思想道德教育入耳、入腦、入心。社區關工委積極占領校外陣地,配合學校通過開展“五心”(忠心獻祖國、孝心獻父母、愛心獻社會、誠心獻他人、信心留自己)、“五不”(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不說謊話、不說臟話、不欺侮同學)、“五遠離”(遠離煙酒、遠離網吧、遠離迷信活動、遠離賭博、遠離)等活動,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公民美德的教育,使廣大學生道德水平不斷提高。深圳大學附中注意積極拓展學校德育的主渠道,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德育網絡,發揮教育的整體合力,取得了明顯效果。總之,只要學校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明確德育在學校中的首要地位,借鑒寄宿制中學的先進管理經驗,構建學校內縱向“五位一體”和學校、社區、家庭橫向“三位一體”立體交織的德育教育模式,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