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舞蹈課德育論文
時間:2022-02-27 03:03:45
導語:公共舞蹈課德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舞蹈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對于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育教育是高師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把德育教育滲透到高師公共舞蹈課教學中,讓學生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既能夠得到藝術美的陶冶,又能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的教育。
【關鍵詞】高師;舞蹈教學;德育;滲透
舞蹈是人類最古老的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以身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向人們傳達思想情感、社會現象的綜合性藝術形式。我國早在西周時期就建立了完整的樂舞教育制度,其教育理念就是通過樂舞的美育對受教者進行情感和道德的教導感化。著名古代音樂家朱載堉認為樂舞的功能就是“治己”和“事人”,強調了通過樂舞讓人們接受道德感化。迄今,“以舞化人”的教育理念仍然對我們具有重要的啟示。學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國的教育事業飛速發展,但是部分中小學教師的道德修養還有待提高。近年來,各種負面的教育事件層出不窮,社會對全面培養高素質教育人才更為重視。德育在我國的教育方針中始終位居首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要構建大、中、小學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這對新時期的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高師院校應該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德育環境,把德育融入學校的課堂教學、學生管理、學生生活的全過程,增強德育實效性。高師院校承擔著培養合格的中、小學教育人才的重任,德育教育對高師學生未來的職業環境建設非常重要,高師學生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能”與“德”并重。在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道德修養,把舞蹈教育與德育有機融合,讓學生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既得到藝術美的陶冶,又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情操的教化,最終達到培養“德能兼備”的中、小學教育人才的目標。
一、舞蹈的德育功能
(一)鍛煉個人意志品格。意志力是人格的重要組成因素,對人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美國著名舞蹈家沃爾特•特里對舞蹈藝術的教育功能是這樣闡述的:“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發展身體肌肉,調整肌肉,保持身體平衡;舞蹈練習和舞蹈節奏可用于治療,以幫助受傷的肉體和挫折的心靈復原。”高師在校大學生心理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沒有真正成熟,時常會出現焦慮、暴躁等不良情緒,部分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缺乏吃苦耐勞的毅力和受挫抗壓能力。舞蹈學習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學生在舞蹈學習過程中,需要克服身體的疼痛,在不斷地克服困難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個人意志力和忍耐力。(二)培養團隊合作意識。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團隊合作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素質。舞蹈教學的授課形式以集體授課為主,具有較強的統一性和規范性,就以舞蹈實踐教學來說,教學中要求每個學生要有統一規范的動作和整齊的隊列,如果一個同學出錯就會影響整體的效果;有的動作還需要同學與同學之間相互配合完成,學生在集體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形成集體觀念和團隊合作意識。(三)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價值觀。愛國是公民最基本的價值準則,也是德育教育的根本。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價值觀,是促進中華民族振興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國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歌舞文化,其中蘊涵著深厚的教育內容,在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感,激發學生正確的愛國觀。(四)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社會公德看似小事,但卻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條件,也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舞蹈教學每個環節都能夠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從開始上課的師生問好,到下課要求學生有序地離開,都能夠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并且把它延伸到生活中,形成習慣,最終達到“以舞化人”的目的。
二、德育教育融入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舞蹈教師“重技能輕德育”舞蹈教師,首先是一名教育者,然后才是一名有關舞蹈知識和技能的傳播者和引導者。很多舞蹈教師在教學中過于重視舞蹈動作和舞蹈知識的傳授,教學中德育目標不明確,舞蹈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更多還停留于理論層面。(二)課程設置不合理,德育效果不理想高等師范院校公共舞蹈課程教學內容主要為形體訓練或舞蹈鑒賞,教學內容缺乏完整性,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熱情。加之學生都是成年人,行為習慣、思維等基本定型,公共舞蹈課時設置較少,且每一次的教學對象都不同,教師雖有意識地在舞蹈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教學延伸難以進行,德育效果不理想。(三)師生相互缺少交流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是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者。公共舞蹈課程的學生來自不同的院系和各個專業,舞蹈教師上完課就離開教室,與學生來往得很少,彼此不了解,相互之間缺少交流,教師無法對學生的一些失德行為進行及時處理和糾正。
三、舞蹈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策略
高師院校公共舞蹈教育應以知識教育為基礎,最終落實道德素養培養。以舞蹈教學為手段,“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受到啟發和教育,從而實現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潛移默化的培養。(一)明確目標,德能兼培。高校公共舞蹈教師要始終貫徹:“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方針。不論是舞蹈實踐類課程,還是舞蹈理論課程,舞蹈教師需要重新明確公共舞蹈教育課程的德育目標。在教學中既注重舞蹈知識和舞蹈動作的教授,也要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二)舞蹈教學內容中合理滲透德育。高師舞蹈公共課程教學需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用身體去演繹和感受舞蹈作品,領略其中真善美的情感,使學生在得到藝術美熏陶的同時道德情感也能夠得到提高。1.中國禮儀文化與古典舞教學的融合。禮是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禮”在社會生活中無時不在。“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古代就將禮儀教化融入到舞蹈教育之中。舞蹈教師在教授舞蹈時與中國古代禮儀文化相結合。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中國古代禮儀文化知識,加深學生對文明禮儀的重視;創編蘊含古代禮儀文化的舞蹈組合,讓學生在學習舞蹈動作的同時也學會基本的文明禮儀,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2.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樹立愛國主義價值觀。愛國是每個中國公民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高師學生是中、小學教育的后備力量,舞蹈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各民族的舞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民族舞蹈背后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歷史文化,在教授民族舞蹈動作的同時,讓學生了解這個民族的歷史發展和民族風俗文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學生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民族團結意識和愛國主義價值觀。3.在現代舞蹈文化中傳播正能量。隨著我國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流行文化也快速傳入校園的每個角落,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現代舞蹈文化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和生活感,符合大學生心理發展需求。舞蹈教師需要正確看待和合理運用現代舞蹈(爵士舞、街舞)文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師可以多讓學生觀看一些蘊含正能量的舞蹈電影作品,激發學生對舞蹈的學習熱情,電影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滿滿的正能量,也能夠激勵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要具有堅忍不拔、迎難而上的吃苦精神。(三)舞蹈教學方法中合理滲透德育。在舞蹈教學過程中,為達到舞蹈教學目標以及教學任務,正確的教學方法尤為關鍵。1.教師言傳身教。“言傳身教”是舞蹈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舞蹈教學必備的教學方法。舞蹈教師的“言傳”是在舞蹈教學中主要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向學生傳播積極的正能量、藝術觀、人生觀等,在舞蹈學習過程中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身教”包含教師的舞蹈動作示范、個人的思想修養、談吐、體態、衣著……教師通過自身良好的舞蹈素養去影響學生,以自己的行為陶冶學生,用人格感化學生、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2.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在“言傳身教”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課后的教學延伸。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微信、QQ等網絡工具與學生建立舞蹈學習群,教師在群里推薦一些優秀的舞蹈作品給學生鑒賞,和學生在群里討論對舞蹈作品的看法和感受,既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同時還可以對學生進行課后的德育延伸。(四)舞蹈教學評價凸顯德育評價。教學評價對教師、學生都有監督和強化作用,良好的教育評價能促進學生在舞蹈教學中道德水平更好地發展和提高。根據舞蹈德育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教學評價除了從舞蹈學習成果方面作總結性評價外,還可以把學生是否遵守教學紀律、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學習中尊師重教、與同學和睦相處、團隊意識、學習態度等德育綜合方面的表現作為教學評價的依據,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
四、結語
舞蹈教育能夠傳承文化,表達情感,豐富受教育者的審美情感、愉悅身心,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把舞蹈與道德教育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團隊意識、吃苦耐勞的精神。高師公共舞蹈課程教學應從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教育后備人才出發,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格態度和道德品質為目標,在舞蹈教學中向學生傳遞真、善、美的思想,為學生步入社會和適應時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2]芮瑞.舞蹈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素質教育,2014(27).
[3]李琳玲.美國高校德育研究綜述[J].柳州師專學報第25卷第三期,2010(6).
[4]劉廣宇.高職舞蹈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及優化策略分析[J].戲劇之家,2014(11).
作者:李云秋 單位:楚雄師范學院教育學院
- 上一篇: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論文
- 下一篇:職業學校德育教育論文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