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德育教育過程中歷史教育的德育功能論文
時間:2022-09-10 08:55:00
導語:中學德育教育過程中歷史教育的德育功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面對當今中學德育教育中歷史教育缺乏的現狀,本文從歷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方面闡述了歷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加強歷史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歷史教育德育教育中學教育
德育,顧名思義是道德教育。如果把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分為知識技能教育、體魄教育與思想教育三大類型,那么德育是思想教育問題。現階段我國的德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把黨和國家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政治、人生觀和世界觀等方面的要求,轉化為學生個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動。其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意識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三部分。
歷史是德育的來源和載體,歷史學科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其重要的德育功能有:
1.有利于促進中學生正確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中學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同歷史的學習有密切關系,無視這種關系,我們的德育工作就有可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歷史能給人以啟示,啟發人們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從司馬光“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到蔡元培的“讀歷史而知古人之行為,辨其是非,究其成敗,法是與成者,而戒其非與敗者,此人類道德與事業所以進步也,是歷史之益也”。歷史舞臺上眾多的圣哲、先賢、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為他們對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我國古代,人們追求青史留名,《左傳》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的思想為歷代所推崇。人們認識到如果不追求人生的意義,只隨波逐流,那么人的一生只能是扮演了一個泡沫的角色;如果只是吃喝玩樂,那么生命只是一短暫的年華,很快付諸東流,毫無意義。只有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奮發進取,為人類作出貢獻,才能永遠活在人們心中。通過對歷史的學習,有利于中學生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合理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激勵學生形成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及振興中華民族、創造更高文明的使命感。增強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激發振興中華的使命感,是歷史教育最突出的德育功能。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五千年文明令人驕傲與自豪。這種自豪感能產生強大的心靈震撼,催促人們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能產生強大的民族親合力與凝聚力,使我們偉大的民族蒸蒸日上。因此,學習中國歷史能使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成員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與民族意識,為國家的繁榮、民族的發達作出貢獻。面對當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風云變幻的國際關系,日益嚴峻的臺海局勢,歷史學習的意義猶為重要。
3.有效地拓寬學生歷史認識空間,提高學生思想境界。歷史是一部豐富的人生教科書,它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各種各樣的高素質人才,歷史學是一門人文科學,學歷史對于提高人們的人文素養、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學習做人的品格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歷史知識的學習對于總結人生經驗,把握自己的人生,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助于學生借鑒歷史,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
4.使學生易于接受具有時代精神的道德規范。在經濟全球化和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不同價值觀的碰撞與融合以及社會的變革和轉型,都使中學生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心理狀況等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中學形成學習歷史的濃厚風氣,有其主觀上的要求,也是客觀上的必然。歷史是過去的事,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的歷史”,歷史是當代人的財富,人們可以用歷史借鑒現實,也可以用現實反思歷史。學習歷史,可使學生將“前人”的道德認知、道德活動、道德精神“激活”,傳承“過去”而進行道德創新。公務員之家
二、中學德育教育過程中加強歷史教育的措施
1.加強歷史教育重要性的宣傳。我們對歷史教育要重新定位,將歷史教育上升到復興偉大民族和提高國民素質的高度來認識。古今中外,各國各朝各代的統治者都非常重視對歷史的學習:我國社會的“重史”、“史育”的傳統從來沒有間斷過;英美等發達國家都十分注重發揮歷史的社會功能,因而非常重視歷史教育,他們都把歷史課程納入學校“中心課程”的行列,通過歷史教育來鑄造國民情感,培養人才;當代中國,、鄧小平、、等黨的四代領導人都很重視歷史教育,他們發表了許多關于重視歷史教育的言論和著作文章。因此,我們要理直氣壯地宣傳歷史教育,使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充分認識到歷史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在中學校園形成重視歷史教育的風氣。
2.科學地強調歷史與德育的關系。歷史是德育的來源和載體,我們要重視歷史知識的傳承與普及,這是德育教育最基礎的平臺,沒有歷史知識的儲備,學校的德育教育很難有所進展。單純以道德理論對學生進行說教,缺乏飽滿的情感,生動的內容,德育將顯得蒼白無力,不能達到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的目的。如果引入歷史和現實中的道德人物、道德活動和道德精神,就能使德育過程中的知、情、意、信、行豐富飽滿,從而,更好地達到德育的目的。
3.編輯和出版、鄧小平、、等黨的四代領導人關于歷史教育的言論匯編,從思想上提高全民族對歷史教育的認識,并以此作為歷史教育實踐活動的理論依據。
4.加強專職歷史教師隊伍建設。為了重視和普及歷史教育,更好地發揮歷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學校應適當引進歷史專業教師,只有具有較高思想水平和較高專業素質的人來擔當歷史教學,才能更理想地達到歷史教育的德育目的。
三、結束語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一客觀趨勢,中華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被全球化浪潮所淹沒,必須弘揚、研究和發展中華文明。只有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我們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就更加加重了歷史教育的迫切性,正如歷史學家所言,歷史教育擔負著鑄造民族精神,培養國民意識的重任。
參考文獻:
[1]章年海.論中學歷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歷史教學,2002,05.
[2]王治國.淺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的一些看法.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04.
- 上一篇:德育教育在農村重點高中的現狀論文
- 下一篇:中學生的家庭德育教育策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