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

時間:2022-12-21 10:28:38

導語:高中化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化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

摘要:德育教育在每個學科中都有滲透,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化學教學目標之一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這體現了化學教學中德育的中心。除此之外,化學教學還承擔著其他方面的德育教育內容,如有關環境保護的教育,價值觀教育、意志品德和理想教育等。筆者圍繞如何在高中化學教育中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環保意識教育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高中化學;德育教育;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環保意識

德育教育是每個學科教學中都應滲透的,教學工作應當以德育為首要目標,以教學為主要內容?!陡咧谢瘜W新課程標準》設計理念中指出,要讓學生“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并強調“在人類文化背景下構建高中化學課程體系,充分體現化學課程的人文內涵,發揮化學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課程目標中也提出了要樹立學生唯物主義世界觀,反對迷信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而學習的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中的資源,并引入課外資料,將化學教學與思想教育結合在一起。

1在化學教學中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采用辯證法的觀點來研究世界的本質,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同時又是變化發展的,聯系和發展是辯證法的總特征。而承認矛盾、運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核心。

1.1教師要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事物的運用是充滿矛盾的。比如在教學“氧化還原”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運用“對立統一”的規律來解釋,使學生理解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對立的概念,存在于同一反應中,這樣學生能夠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并且樹立了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化學現象的意識,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化學中關于對立統一的實例還有分解與化合、溶解與結晶等等。

1.2唯物辯證法還認為量變會引起質變。如元素周期律中元素性質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的變化規律;又如混合氣體的爆炸極限等都說明了唯物辯證法中量變引起質變這一規律。

1.3教師要通過化學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界中的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和相互影響的性質。比如,化學中無機物中單質、氧化物、酸、堿之間的相互關系;有機物中各種烴及烴的衍生物之間是如何進行轉化的。由此可見,唯物辯證法在化學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化學教師應當樹立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的新的教育理念。

2在化學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新課標高中化學教材中有著豐富愛國主義內容,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化學成就來教育學生,用其中的優秀人物事跡感染學生。

2.1利用化學成就教育學生:在化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帶著愛國的感情去發現教材中的愛國教育素材。我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在化學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如冶金、陶瓷、造紙、火藥等都在世界發明中占有領先地位。新中國成立后,從我國科學家合成了牛胰島素到“神舟八號”“天宮一號”等飛船的發射,無一不說明了我國科技發展的迅速。教師將這些資料引入到教學中,和相應的化學知識聯系起來,不但可以讓學生增長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的使命感。

2.2利用優秀事跡感染學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有關科學家的優秀事跡,比如,在教學“純堿”的有關內容時,可以介紹我國化工專家、制堿的先輩侯德榜的事跡,讓學生認識到他從小熱愛祖國,為祖國科技的發展而奮發學習,并在學業有成后拒絕高官厚祿毅然回國,為祖國的制堿技術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事跡。這樣學生既了解了我國的相關化學史,又增強了民族責任感和自信心,讓學生樹立為國家努力學習的奉獻精神。

3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教育

隨著我國工業等各類企業的發展,環境受到的影響也更加明顯,尤其是自然環境被嚴重污染。在21世紀的今天,保護地球成為所有人類的呼聲。高中學生應當具備基本的社會責任感,承擔起保護環境的重任。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傳遞環保意識,并用實際行動告訴學生保護環境需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3.1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化學教材中提到了很多氣體、固體和液體,那么哪些會對環境產生污染呢?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講解這些物質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比如,在講解有關二氧化硫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二氧化硫是對大氣產生污染的一種主要物質,是酸雨的主要成分,并引導學生認識二氧化硫帶來的水質酸化、毀壞樹木、農作物等嚴重后果。

3.2在實驗中注意保護環境首先,教師在化學課堂上進行實驗時操作要規范,為學生提供榜樣作用。如,在取某些藥品進行實驗時,要盡量少取,節省藥品,減少污染,也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也可以做微型的實驗。這樣不但便于實施教學,方便操作,而且學生觀察和記憶效果較好。在教師的示范作用下,學生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養成嚴謹的實驗態度,學習科學的實驗方法。其次,教師還要注意改進實驗操作過程。在對一些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實驗時,教師可以創新改進實驗方法,使其操作更加合理。比如在做銅與硫酸反應的實驗時,教師可以靈活地將銅碎末改為螺旋形狀的細銅絲,方便教師及時停止銅絲與硫酸的接觸,讓學生參與到實驗過程中來,并進行觀察。這樣能夠避免普通實驗中二氧化硫產生太多而造成的污染。總而言之,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標中的理念,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搜集有關材料,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環保意識教育,充分發揮化學課程的德育作用,更好地實現化學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康太豐 單位: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紫云中學

參考文獻:

[1]吳瓊.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趙博文.德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3]易四平.淺談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3(41).

[4]李春燕.新形勢下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