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與德育教育滲透策略

時間:2022-08-05 02:48:44

導語:初中化學與德育教育滲透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化學與德育教育滲透策略

摘要: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育才先育德,教書與育人必需并重。初中化學是一門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載體,因此,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也要用好化學教材有意識地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

關鍵詞:初中化學;德育教育;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中心環節,知識與品德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化學是一門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與現代社會問題息息相關、并涉及前沿科學的基礎學科,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可行性的,且內容也是十分豐富的。對于世界觀正在形成的初中生而言,教師應在教給學生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化學教學和德育有機結合起來,為國家培養具有高尚品德和科學知識的接班人[1]。

一、結合化學事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構成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生不息的發展動力。中華五千年燦爛的文明及其對世界文化產生的深刻影響,是讓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最好素材。初中化學教材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學素材。我們的祖先早在五十萬年以前就已知道用火;公元前8000年,發明了陶器;夏商時代,我們的祖先已能鑄造青銅器、釀制米酒等;春秋時期能冶煉生鐵;戰國時期能夠冶煉鋼。我國還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并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造紙術和火藥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化學工藝,兩者的發明和運用極大地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近現代,我國的化工產業迅速發展,成就輝煌,碩果累累,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例如,在學習高一化學《鈉及其化合物》時,應該向學生介紹我國科學家侯德榜先生發明的“侯氏制堿法”,他為世界制堿技術開辟了新途徑,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結合《蛋白質》學習可講1965年我國首次人工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在當時這一領域的研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近幾年來我國自行研制并生產的航天材料最終促成了“嫦娥奔月”。這些成就標志著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確立遠大的理想,明確崇高的目標,刻苦學習,將來報效祖國[2]。

二、結合環境問題進行環保意識教育

到目前為止已經威脅人類生存并已被人類認識到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淡水資源危機、能源短缺、森林資源銳減、土地荒漠化、物種加速滅絕、垃圾成災、有毒化學品污染等等。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是每個化學教師必須擔負的職責。教學中可從規范實驗操作、改進實驗、從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出發等方面著手。例如,在講《硫的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時,告訴學生二氧化硫是空氣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之一。在此可以滲透環保知識,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通過介紹由汞元素引起的震驚世界的“水俁病”,讓學生了解重金屬元素會對水和土壤造成污染,讓學生了解到回收廢舊電池對于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學習《化學肥料》時,讓學生認識到化肥和農藥的過度使用會導致水體污染;學習《化學與材料》時,讓學生了解“白色污染”的來源和危害。注意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亂扔垃圾,減少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逐漸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境保護意識,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保護環境的活動中來[2]。

三、結合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品質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鞏固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科學品質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的實驗過程中,學生在探究蠟燭的哪部分火焰溫度最高時,用火柴平放在火焰中時,經常會出現放置時間過長火柴被燒著,或者是停留時間過短,火柴上并未留下清楚的痕跡的情況。此時學生往往不知所措,甚至失去探究出結果的信心,此時教師應該及時進行引導和鼓勵,告訴學生有很多科學實驗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成功的,愛迪生先后用了6000多種材料,失敗了成百上千次,仍然堅持不懈,最終發明出了電燈。科學實驗能夠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探究精神,更可以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積極探索、永不言敗的品質。

四、結合信息技術的利用,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時代的高速發展,科技融入了人類生活,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能打破傳統模式的制約,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技能以及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學習第六單元《碳的單質》時,依托教材講解金剛石、石墨、C60這些常見碳的單質時,可借助多媒體視頻展示C60在科學前沿研究中的應用。此外,可以通過視頻和圖片介紹讓學生知道碳的其它單質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例如通過播放2013年清華大學魏飛教授提出碳納米管有望用于構筑“太空天梯”的相關視頻;石墨烯可用于制造可折疊的手機等電子產品;某些碳納米材料可制造發光和發熱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衣服等。通過視頻和圖片等信息技術的利用,有利于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物質確實是在處于不斷發展和變化中的,從而利于養成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良好品質。此外,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3]。

五、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德育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人曾說:“播撒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撒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播撒一種榜樣,會收獲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根據初中生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的心理特點,加上教師是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學生最信任、最崇拜的人之一,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言行舉止。因此,利用榜樣示范法來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比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因勢利導,結合化學學科知識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將傳統“注入式”的教育轉變成“探究式”教育,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同時,在品德上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獲得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啟迪和熏陶,達到立德樹人的育人目的。化學教學中的人格力量、榜樣示范更不容忽視。身教重于言傳,教師良好的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在教學中具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精神力量,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化學教學特別是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親身示范每一個動作,而且為使學生操作規范,應不厭其煩、細致耐心地一遍遍指導,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學生,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行。同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自己在生活中做到的一些實例,例如在講節約水資源時,教師可以介紹給學生自己用洗菜水澆花;刷牙時用牙杯接水;用完水后及時關閉水龍頭等實例向學生介紹節約用水的一些措施。在講減少白色污染時,向學生介紹自己在去超市買東西時自帶塑料袋或布袋。在講節約能源時,向學生介紹自己在離開室內時隨手關燈等實際事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此外,在生活中教師應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自然而然地“親其師信其道”,教學效果會更上一層樓[4]。

六、結語

總之,德育的內容豐富多彩,教育的方式因學生不同而靈活多變。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自然科學,本身具有巨大的德育教育優勢,教師在化學教學中結合學科知識,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多采用創新的教育手段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不斷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從而培養出具有專業文化知識和高尚品德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春山.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J].試題與研究,2019(29):120.

[2]李春亮.初中化學教育中德育的融合策略[J].吉林教育,2019(32):34-35.

[3]曹慶園.德育化春雨,潤物細無聲——如何在化學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J].祖國,2018(14):266-267.

[4]陳以聰.淺析初中化學教育中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34):147.

作者:王艷華 單位:大連花園口經濟區明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