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課堂滲透德育方法

時間:2022-06-27 03:02:15

導語:高中音樂課堂滲透德育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音樂課堂滲透德育方法

摘要: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音樂教育被賦予了“育德”的重要使命。音樂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必要的樂理知識、歌唱的方式方法等,還要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作為音樂教師,要抓住各種機會,利用各種方法,在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堂;德育滲透;導入教學;歌曲學唱;樂曲欣賞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音樂教學的目標之一:突出藝術學科特點,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樂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與鑒賞方法,開闊視野,啟迪智慧,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音樂教育被賦予了“育德”的重要使命,正以其日益嶄新的面貌,確立了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其實早在古代,先哲們就已認識到了音樂的德育功能。思想家荀子在《樂論》中說:“樂者圣人之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避髯犹貏e強調音樂的德育功能,認為它可以“善民心”,可以“移風易俗”,可以使“民和睦”,因此是圣人所喜歡的。在禮崩樂壞、戰亂紛飛、民不聊生的戰國,荀子看到了音樂強大的力量,認為它不僅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素養,甚至可以改變惡俗,安邦定國!當前的社會環境,作為一個音樂人,怎樣能讓學生們在自己喜歡的音樂中去涵養高雅、優美的健康人性,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因此,在音樂課堂中滲透德育,不僅是新課標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那么,高中音樂課堂該怎樣來擔此重任?該怎樣做才能在音樂課堂中充分發揮德育的教化功能?

一、導入環節中滲透德育

在音樂教學中,導入環節是音樂教學的序曲,是引子。它也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導入新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轉移到所要教授的新課程中來,作為課前的思想和情緒的準備,給學生去感受音樂、展現音樂提供了有利的基礎。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的導言一定要傳播感情,“情動而言行”,“情信則辭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導入教學這個滲透德育教育的良好時機,依據教學內容,創設一種富有感情的音樂氛圍,進而感染學生,使學生為之動情。譬如,我們在教授《同屬一個世界》這一課時,我們可以這樣做好導入課: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中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叢飛,是一位非常有愛心的歌手,有人統計過,近十年時間,叢飛參加了400多場義演,至少捐獻了300萬元善款,資助了183名貧困孩子讀書??墒钱斔淮_診為晚期胃癌時,竟然連醫藥費也負擔不起。叢飛的心臟停止跳動后,他無私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使五位眼病患者又重見光明。叢飛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接著我播放了叢飛生前創作并演唱的歌曲《愿你幸?!?,歌中提醒人們一生更多地為別人著想,多給周圍的人一些關心和愛護。配以《讓世界充滿愛》那親切溫暖的歌詞與曲調,加上飽含深情的講述,和諧搭配,猶如春風蕩漾,創設了一種彌漫濃濃愛意的音樂情境,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進而提升了學生的精神境界。

二、歌曲學唱中滲透德育

在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課本中的德育元素有時并不像思想品德課本中的那樣明顯,它常常是深層的、內在的、個別還是隱藏的。這就要求教師不應該只停留在課本內容表面,而是要對教材做細致分析,挖掘出其中的德育元素,挖掘出深刻的思想內涵,將音樂課的思想教育與音樂藝術美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啟迪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多年來,音樂課在人們的觀念中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娛樂消遣的課程,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音樂教育的形式是具體的、直接的,在達到心靈陶醉、精神愉悅、美感享受的同時,還能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我們都知道,唱出來的歌曲要飽含感情,才能打動觀眾;而要飽含感情,必須深入理解詞曲,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才能深情演繹一首歌曲。那么,為學生講述音樂家的故事,挖掘音樂作品的思想內涵,就可以進行德育的滲透。如我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以優異的成績從法國巴黎音樂學院畢業后,謝絕了法國音樂界殷勤的挽留和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到災難深重的祖國,為民族吶喊,為抗戰怒吼,創作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一曲《黃河大合唱》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在雙耳失去聽覺的情況下,面對命運的不公毅然創作了舉世聞名的《第九交響曲》。在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同學們被這些生動的故事所感動,深切感到這些音樂中所表現的那種人與命運頑強抗爭并最終取得勝利的精神,對每一位欣賞者來說都有著強烈的震撼力。同時讓學生展開討論,利用這些人物和自身做比較,看看自己有哪些差距,體現在什么地方,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又該如何去做,使德育滲透觸及學生的各個方面。又比如,我在教《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時,先讀歌詞,理解這首歌,進而引導學生了解國旗,讓學生進一步聯想到我國運動健將榮獲世界冠軍時升國旗奏國歌的場面,愛國主義教育層層深入,進而加深了學生將來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的理想信念。再比如,《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作者細膩的筆觸使歌曲顯得格外優美寧靜,學生在理解歌詞含義的基礎上,自然聯想到祖國壯麗的山河,感受到民族音樂的偉大,同時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播下愛我中華的種子。

三、樂曲欣賞中滲透德育

樂曲欣賞是音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聆聽音樂作品,從中獲取音樂美的享受,滿足精神的愉悅和理性的提升。音樂以其音響的魅力,給人以各種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變化、抑揚頓挫、迂回曲折中,在動與靜、高與低、快與慢、緊與松的對比組合中無一不蘊涵美的因素,顯現出它獨有的魅力,從而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們感情的波瀾。它以其音響本身的美,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并在樂曲欣賞中融入愛勞動、愛集體、愛生活、愛祖國等德育內容,陶冶他們的情操。如在欣賞歌曲《彩橋架到臺灣島》和《東方明珠》時,先讓學生去復習上學期學過的《國歌》。學生知道它是中華民族形象的標志,聯想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他們可以說出許多:中國的今天、明天,中國的改革開放……今天對祖國說話的是澳門,三百年長久的呼喚,“祖國母親我要回來”。飽含著酸甜苦辣,喜淚掛在笑臉上,奮斗抗爭、渴望,隨著音符的跳動從心底里流淌出來。香港的呼喚,讓祖國母親看到《東方明珠》今天更加美麗。但是,還有一個子女日夜牽掛著母親的心。“海龍王”你能架起彩橋,把鼓浪嶼和基隆港連起來嗎?鄭成功的子孫們面對臺灣,遙想當年“雄風”?!翱炜煲姷健钡募鼻行那楦腥局鴮W生,這情是母子情、思戀情、思歸情,通過歌曲的教唱和欣賞,誰不受到感染!他們聽著、唱著、愛國之情由然而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以提升,道德情操隨之升華,拉近了教材與學生的距離,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拉近了學生與社會、與生活的距離。因此不難看出,這節課讓學生受到了充分的愛國教育。又如在欣賞《森林的歌聲》和《蔭中鳥》時,引導學生聽辨樂曲中各種小動物、各種鳥鳴叫聲等,并讓學生學各種動物及鳥叫聲,此時此刻,樂曲的魅力與學生的心靈在碰撞在交融,獲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與此同時,教師要因勢利導見機而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并指導學生在今后欣賞音樂作品中,要多聽、多想,用心去感受、去領悟、去體會樂曲所表現的音響美、音色美、配器美、和諧美、意境美,以美怡心。

四、音樂實踐中滲透德育

音樂課是一門實踐性、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獲得都需要練習,而且是扎扎實實的練習,這就需要有良好實用的教學方法。然而,在音樂教學中,許多教師還停留在口口相傳的旋律性教學中,音樂課顯得枯燥乏味。如果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既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內容,還能進一步陶冶情操、開闊視野,提高思想道德素養。比如,通過小組合作比賽的形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利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受益,進而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加深對集體構成的認識,加深對集體的熱愛。游戲是學生比較偏愛的一種活動形式,音樂教材中的游戲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有情節又有對抗和競爭,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很受學生歡迎。在游戲中,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成了音樂活動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融洽了師生關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輕松掌握所學的知識,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無形中進行了德育。比如,在唱《大雁大雁天上飛》時,可以讓學生集體進行表演,音樂旋律舒展優美,動作形態輕柔舒展大方,培養了學生從小要學雁遵守紀律、熱愛集體的好品質。如在課外合唱、器樂合奏排練中,因合唱隊、樂隊由多人組成,相互間協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要整齊,而且要求必須齊心協力表現好作品,在整齊的基礎上特別強調多聲部的唱、奏不僅聲部諧和,而且更講究方方面面的協調配合,把藝術性很強的聲樂和器樂作品完美地表現出來。在此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耙悦缹小痹谶@里所產生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由此不難看出,集體主義意識在合唱、合奏音樂活動中是何等的重要。相互配合協調這種意識正是我們學校德育中重要的內容。以音樂培育學生的心靈美,以音樂啟發學生的智力,以音樂呼喚學生的情感,以音樂進行德育,是音樂教育的核心目標。此外,教師應以自身形象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師德修養為學生樹立好榜樣。教師整潔大方的衣著,自然端莊的教態,形象生動的語言,富有激情的歌唱,工整認真的板書,都會時刻影響著學生。

總之,合格的音樂教師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在教學中時時處處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德國音樂作曲家亨德爾(GeorgeFriedrichHandel)說:“如果我的音樂只能使人感到愉快,那么我很遺憾,因為我的目的是使人高尚起來?!彼裕魳穼τ谂囵B學生的品行是很重要的,以音樂的力量來啟發學生的智力,呼喚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音樂中去學習去成長,并能通過音樂的力量時時刻刻關注自己的行為、約束自己的行為,去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去感受道德的力量,那么這堂音樂課就一定是有效的,能夠為學生帶來正能量。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與發展,人們對中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德育不應該只局限于思想品德課堂上,音樂教學也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行德育滲透。這就要求中學音樂教師必須充分挖掘音樂課本中的德育元素,切實地提高中學音樂教學質量,不斷增強思想品德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當今中學教育的要求,為提高中學教育水平做出貢獻。

作者:楊麗 單位:華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