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中學“誠毅”德育課程實踐與探索

時間:2022-11-07 10:16:15

導語:實驗中學“誠毅”德育課程實踐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驗中學“誠毅”德育課程實踐與探索

追根溯源,確立“誠毅”德育主題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孩子的道德觀念進行引領,會對學生將來的道德判斷起到奠基作用。學校在對學校德育課程進行頂層設計過程中著重做了兩方面的工作。研究初中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的第二高峰期。他們身體發育迅速,青春期體征日漸明顯,大腦發育在重量上增長雖然不很明顯,但是腦的質的發展卻很快,大腦的溝回在加深,皮層的機能趨于成熟,興奮和抑制功能逐漸平衡,控制和調節能力明顯增強。在學習心理方面,初中生的觀察、記憶、邏輯思維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的能力和抽象表達事物本質特征的能力;在情緒和情感方面,初中生穩定性較差,波動性較大,容易出現沖動行為;在意志品質方面,耐力差,持久力差,關注結果多于過程。五四學制對初中階段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年間學生的生理發展會分為兩個階段,為此我們依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在不同年級設置了不同的培養目標及相應的課程。尋找德育課程的主題。學校在對德育工作進行頂層設計時從陳嘉庚先生為集美中學提出的“誠毅”校訓中得到啟發。誠者,誠以為國、待人誠懇、充滿人;毅者,毅以處事,堅強果敢、勇往直前。又從傳統文化中獲得靈感。誠,信也,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禮記•中庸》記載“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是天的根本屬性,努力求誠以達到合乎誠的境界則是為人之道。又說“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認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賴于“誠”。《大學》引申《中庸》關于“誠”的學說,把“誠意”作為治國、齊家、修身、正心的根本。毅,有決也。《論語》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子路》中記載“剛、毅、木、訥近仁”。毅,意為果決,志向堅定而不動搖,意指堅強持久的意志。據此,我們把“誠毅”作為德育課程的主題,并做了新的詮釋: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教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如何面對未來的人生挑戰。這正是在初中階段學生應該培養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科學分析,架構“誠毅”課程體系

學校教育要有文化意義、思維意義、價值意義,最終實現人的意義。基于對“誠毅”主題的解讀,結合當前教育發展形勢,學校確立了“培養適應時展的中學生”的育人目標。橫向三維素養凸顯“誠毅”教育。學校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出發點,確立了德育課程的橫向維度:價值引領、思維啟迪、品格塑造。價值引領,即引導學生全面理解價值觀,對倫理價值、行為價值具有較為全面深刻的認識,繼承并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鮮明的價值追求和價值立場引領學生、啟發學生,并設置相關課程。思維啟迪即在引導和啟迪學生學會準確的思維上下功夫,積極倡導有高階思維的深度教學,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做人。品格塑造即抓住學生品格形成的關鍵期,把品格教育分為行為習慣、個性修養、道德品質三部分,培養學生禮讓仁和、合作共進的為人智慧。最終讓學生誠以為國、大公無私,堅強果敢、學會做人。縱向貫通的分層目標踐行“誠毅”教育。學校將“誠毅”精神進一步細化為“禮-文明禮儀、誠信教育;理-理想信念、社會公德;立-自我管理、責任擔當;礪-勵志教育、生涯規劃”四大主題模塊,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縱向銜接、橫向溝通,通過德育課程一體化的實施一以貫之。初一致力于培養規范、嚴謹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提高心理適應能力;加強對“禮”的培養,幫助學生從行為上快速適應中學生活,形成友善、誠信、獨立的價值觀和處事方式。初二致力于“理”的教育,提高學生知理明理、明辨善惡的能力,促進思維方式的成熟,滿足這一年齡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初三學生由于生理發育的加速和性發育的走向成熟,出現不平衡的感受及種種矛盾和困惑,為此我們抓住一個“立”字,養立身之本,在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期,培養規則意識,養成自立擔當、嚴于律己的意識。初四學生面臨中考壓力,思想、心理、行為都具有一定的復雜和特殊性,目標成為其行為的約束力和學習的持久力。為此,我們抓住一個“勵”字,研究學生外表下的內在思想,指導學生勵精更始、規劃人生、實現價值。縱向貫通、橫向多元,架構“誠毅”德育課程體系。禮、理、立、勵四個教育主題,立足于學生生理、心理變化和認知發展的規律,充分關注學生的發展性和差異性。縱向上,按照學生不同年齡生理、心理、認知規律的發展特點,設定不同級部的德育目標和課程活動,前后貫通、有序遞進;橫向上,把德育目標分解到行為習慣、學習品質、健康生活、創新和實踐能力等各項指標培養中,落實德育內容,發揮育人實效。

多元合力,實施“誠毅”課程

學校以學科課程融合、開發課程、特色活動來實施“誠毅”課程,實現誠毅躬行踐履的常態化,真正把“誠毅”教育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學科教學融合“誠毅”思想。思維啟迪的重要途徑是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既要注重科學精神、客觀思維水平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事實論證的思維水平,還要注重學生批判精神和質疑精神的培養,即培養學生創新、獨立的思維和想象水平。學校推行“三段式六環節”高效課堂建設,以提升素養為目標,以合作學習為策略,以教育技術為手段,以學案導學為載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養成認真刻苦的學習態度和嚴謹的學習習慣,培養辯證的思維方式和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質,強化競爭與合作的意識。在學科課程教學中注意對學生進行思維啟迪,通過觀察、實驗、實踐,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探索創新的熱情,形成科學精神和理性思維。開發校本課程豐富“誠毅”課程載體。學校在“誠毅”課程體系的規劃下,形成了立體化、全覆蓋的素養課程框架,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培養適應時展的中學生。學校關注學生科技創新實踐發展,建成創客空間、機器人實驗室、3D打印室、創新實驗室等。初一開設“科技伴我行”課程,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創客、關注創客;初二學生根據興趣選擇性地開展3D建模、動畫制作、航模等課程的學習,并學會簡單制作;初三、初四則根據所學內容綜合運用,側重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生探究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特色活動開拓“誠毅”德育途徑。一是設置主題活動月,針對各級部學生特點提出遞進式的要求,將傳統價值與現代社會價值相結合。如禮儀教育活動,初一有入校禮,舉行建隊儀式;初二有成長禮,舉行感恩儀式;初三有青春禮,舉行入團儀式;初四有畢業禮,舉行理想儀式。通過儀式教育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習慣意識,強化責任擔當,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二是開發多彩節日課程。學校深入挖掘傳統節日資源,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期間,開展節日民俗、經典誦讀、文化娛樂、志愿服務、體育健身等豐富多彩的大型活動,營造孝親仁愛、誠信禮讓、愛國勤奮的氛圍。三是創新軍訓勵志課程。為滿足初中四年學生成長的需求,學校設立了兩次軍訓。初一側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讓學生學會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形成團隊協作精神與良性競爭氛圍。初三則側重于錘煉學生的品格,磨煉學生的毅力,提升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榮譽感。

作者:李環 單位: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