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論分析
時間:2022-05-10 10:35:17
導語: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當前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社會中,知識以人們無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社會在高速發展過程中對個體道德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近年來,有不少因為學生道德水平不高、人格發展不健全導致的社會悲劇,尤其是一些“90后”學生被普遍認為缺乏社會責任,使得教育部門密切關注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高中生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是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我國進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改革對象[2]。從我國過去及目前的情況,我們不難發現,我國教育仍然是一種應試教育,高中教育更多地為高考服務。學習被很多學生、家長、老師當做一種考入名牌大學、考入重點院校的工具,而忽視了學習文化知識的真正意義。新課改的關鍵在于整個社會教育觀念的改革,整個社會不應該給教育套上本不該存在的種種限制,教育就是教育,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則是為了將其應用在生活中。在此理念下,德育就順理成章地成為高中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即要轉變教育觀念,深入進行德育改革,使教育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班主任是高中教育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管理學生日常生活、工作的直接負責人,也是對學生進行指導、組織的實踐人,是塑造高中生人格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見,要提高高中生的德育水平,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尤為重要。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的新理念
(一)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德育。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要響應政府號召,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德育工作的開展。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開展不能違背科學發展觀,要本著與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及國家的整體道德水平相協調的原則,實現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對象和高中德育教學開展工作的協調、全面、綜合及可持續發展[3]。
(二)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德育教學的理念。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停留在專業技能層面,更看重的是全面發展能力,而這副重擔就落到了德育工作者身上。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德育教學,根據高中生的成長狀態,有目的地實施德育教學,以學生的發展和成才為德育教學的核心,理解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學校還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不同類型及成長背景不同等客觀因素[4],有針對性地、科學地、有效地做好德育教學工作,從實際出發,為學生的成才和健康成長作貢獻。
(三)堅持德育原則,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任何教學工作的開展都要從實際出發,都要堅持原則。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開展源于日常教學、貼近實際生活,以學生為對象,以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為主要目標,德育工作開展的原則就是為全面提高高中生的整體道德素質。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就要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使德育工作有實效性、針對性、感染力和說服力,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三、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探討
(一)以身作則深化德育工作。在與高中生相處的過程中,班主任扮演著班級管理者、活動組織者及教育者等多重身份,在高中生的人格發展方面,班主任影響力的發揮首先是通過自身人格魅力進行的,班主任在學生中樹立的榜樣和塑造的基本形象是組織學生參加人格養成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潛在力量,一個有著良好威信和正面形象的班主任無形中能引導學生的人格向著和諧、健康的方向發展。我們一定要在尊重高中生的基本前提下,樹立積極健康的形象,充分發揮榜樣作用,以隱形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感動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適時地轉換角色,成為高中生學習與生活中的良師益友[5],還要對高中生真正地做到體諒、理解與包容,并且及時、敏銳地觀察到高中生心理方面的變化,做好有效的疏導工作,并盡量改善不利于高中生和諧、健康發展的大環境。
(二)理論結合實踐,強化德育工作。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學生高中期間思想道德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是非常到位的,為了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選擇課外教學活動的內容時可以結合道德教育理論,結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學校現有的教學活動條件,進行適當的課外德育教學活動。高中班主任通過靈活地組織團體活動、社會實踐等具體項目,積極地將相關的教學要求、政治評定、操行考核等管理活動與促進學生和諧、健康的人格發展結合起來,如針對剛剛進入高中的新生,可以組織學生學習校訓校規,舉辦“思想道德修養計劃”的主題班會;寒暑假時,可以組織學生社團的送愛心活動[6]、溫暖工程等課外實踐,還包括中國傳統節日慶典、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等重大活動,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融入這些活動中,有效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在更大的空間和更廣泛的層面上體驗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這樣的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明確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明確自己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培養學生成為社會主義發展真正需要的全面性人才。
四、結語
高中階段是為學生將來的繼續深造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建立健全人品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課程設置、課堂教學等均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真正對學生負責的教育,應當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全面、自主、有個性地發展。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
作者:鐘水浩工作單位:興寧市羅崗中學
- 上一篇:高中應試教育方法研究
- 下一篇:高中德育教育管理研究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