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網絡德育論文
時間:2022-02-27 11:04:37
導語:教師網絡德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最近,在網上廣泛流傳著這樣一件事:某初二女生陳麗與鄰班的學生劉星發生了矛盾,劉星為了報復陳麗,故意在網上找了一張裸體相片,然后將陳麗的頭像套在這個裸體相上,并在合成的相片上署名為“援交女——陳麗”,相片旁邊還寫上了陳麗詳細的個人資料。這個合成的相片在網上被反復轉載。陳麗去到哪,總有人在背后對她進行指指點點,這件事對陳麗的身心造成了極度的傷害。結果是陳麗的家長報了警,經警方處理后,這件事情才算告了一段落。劉星也得到了應有的處罰,盡管她還不到14周歲,但由其監護人賠償陳麗的所有損失。21世紀是一個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發達的網絡,一方面為我們帶來了便利,也帶了很多負面的東西,“陳麗事件”就是一個代表。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常常更關心學生的成績,關注學生平時的行為表現,但是對學生在網絡上的思想和行為,我們常常忽視了。“陳麗事件”向我們敲響了警鐘:必須加強學生的網絡德育教育。網絡德育是網絡時代,鑒于網絡對學生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影響,通過網絡途徑開展學生德育的新模式。這種德育新模式的誕生是時代的需要。面對網絡,使用者一旦失去價值標準,就會面臨網絡帶來的精神和道德上的困境。中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如何免除網絡不利的沖擊是教育者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中學生網民數量之可觀并呈上升趨勢的事實告訴我們,通過“圍”“堵”,把網絡與學生隔離開來是行不通的,只有正視網絡,加以“疏”“導”才是良策,網絡德育由此應運而生。結合網絡時代的特點,教師如何因勢利導地做好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如何規范青少年合理上網,加強學生的網絡德育教育,我覺得應從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強學生網絡安全與法律教育
培養學生良好的上網習慣、積極的心態,增強上網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培養學生對于網絡的正確態度。青少年一旦沉迷于網絡游戲,即會產生愈來愈強烈的心理依賴和反復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時便出現情緒煩躁、抑郁等戒斷癥狀。這種成癮癥狀和戒斷癥狀同時存在的特征,與海洛因的成癮行為特征極其相似。一位多年主辦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的檢察官說,由于玩網絡游戲引發犯罪的已占青少年犯罪案的10%。有些學生頻繁進入網吧,花光了自己的零花錢,便采取騙、偷、敲詐等違法手段,一步步走上犯罪的道路。采取一些措施來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網絡,充分地利用網絡,并曉以利害地教育學生過度上網的危害。如:有的學生過分沉迷于聊天和游戲,逃課去上網,不僅荒廢了學業,還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甚至有的學生為了上網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擺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上網的利弊。網絡安全與法律教育的內容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互聯網以自由著稱,但互聯網里的自由也同現實世界中的自由一樣,是有限度的自由,是理性的自由,應以遵守法律為前提。我國的法律及有關互聯網的法律、規章為維護網絡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應當以這些法律、法規、條例為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增強法律意識,從而讓學生知道在互聯網上什么行為可以做,什么行為不可以做,并且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還可以舉報不法分子,對攻擊網絡安全的不法分子用法律來進行懲罰。2.將網絡倫理道德教育引入到當代社會教育中。由于威脅網絡安全最主要的還是人為的因素,而人們的行為之所以會威脅到網絡的安全,主要是由于網絡道德與行為嚴重失范所引起,其中突出的表現為網絡犯罪,如黑客的攻擊行為、利用網絡進行的詐騙、傳播色情信息,等等。近年來國外對網絡道德問題的研究非常重視,一些研究機構、組織為其用戶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規則,這些規則涉及網絡行為的方方面面,以期從道德教育著手來解決網絡安全問題。我國可借鑒其他國家的做法,把網絡倫理道德教育問題融入當代社會教育的系統內容之中,為網絡安全構筑一道道德屏障,網絡倫理道德教育是“網絡社會”發展向教育提出的新任務。3.對學生加強網絡安全基本知識的教育。要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就必須讓他們了解什么是網絡安全,網絡安全所涉及的內容有哪些,影響網絡安全的環境、因素以及危害網絡安全會造成的現實損失和潛在損失。對網絡安全基本知識的教育可以讓人們對網絡安全有整體的了解,可以正確理解和認識網絡安全,這是進行網絡安全教育的基礎,也是極其重要的安全對策。我們要讓學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遵紀守法,在網上同樣也要如此;網絡既有方便、快捷的一面,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好人利用網絡做對人對己有益的事情,也有壞人利用網絡做違法的事情;我們要做到不進入營業性網吧,不登陸不健康網站,不玩不良網絡游戲;我們還要堅決同網絡上的一些不良分子作斗爭。4.加強有關網絡安全的輿論宣傳也是開展網絡安全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通過輿論宣傳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安全的內容,還可以起到輿論導向的作用,通過輿論也可以給不法分子以及潛在的有違法傾向的人造成壓力,從而可以減少造成不安全的人為因素。
二、在學科教學中滲入網絡德育教育
為有效抵制網絡不良信息對中小學生的侵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010年1月13日,教育部發出《關于加強中小學網絡道德教育,抵制網絡不良信息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各地中小學校利用品德課、信息課及校會、班(團隊)會等,集中開展對中小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以下是我將網絡德育教育引入到德育課教學中的簡單做法。在職業道德與法律這一門課中,我采取案例教學、網絡法律知識競賽等新型教學手段,利用較多的課外時間,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進一步自主學習。除此之外,我還采用模擬法庭、旁聽審判等教學途徑,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法的嚴肅性,加深對法的尊敬與認同感。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將網絡道德教育引進課堂,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網民的網絡道德素養的目標。
三、尋求社會和家庭的幫助,建成健康的網絡環境
家長和教師要端正對網絡的態度,把它作為生活的工具來看待,和學生一起上網,上健康網。畢竟成年人的社會經驗和辨識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比學生強,適時適度地對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教育和引導。經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我們才能將學生的網絡活動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提高學生的自身道德素養和信息素養。只要我們建起了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健康的網絡環境,學生一定能夠逐漸形成一個良好的上網心態和習慣。當然這還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參與、學校和家長的正確引導、政府對網吧的嚴厲監督,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合力,對學生的網絡行為進行正確引導、教育和規范,創設必要條件,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盡到我們應盡的責任。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只有讓他們在網絡這片領土中汲取有用的營養,培養健康的心態,才能讓網絡這把雙刃劍發揮它積極的作用。
作者:袁秀玲 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育研究
- 下一篇:班級管理德育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