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單親家庭學生心靈論文

時間:2022-07-17 10:59:00

導語:呵護單親家庭學生心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呵護單親家庭學生心靈論文

【內容摘要】單親家庭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父母離婚給他們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打破了他們的心理和感情上的平衡,給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在孩子身上出現了孤僻、自卑、固執、冷漠,甚至敵視的不良性格,不利于健康成長。因此,我們要百般謹慎、精心呵護他們幼小的心靈,讓他們健康成長。

【關鍵詞】單親家庭孩子呵護健康成長

【案例背景】

班上一位男生小峻,今年9歲,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惜的是在他兩歲時,父母就離異了,他跟著爸爸、爺爺和奶奶生活。因為從小缺少母愛,爺爺、奶奶都很寵愛他,使他養成自由散漫、無所顧忌的性格:上課時喜歡就聽一下,不喜歡就玩東西,或者亂插嘴,甚至大聲嚷嚷;作業是經常不做,叫他補做就哭鬧,老師給他輔導功課,他就跑到操場去玩,一點都不服從管教。剛接這個班時,我對他的家庭情況作了深入的了解,有針對地給他做思想工作,當時他是聽明白了,過后依然如故。因此,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曾經把他抓到辦公室訓話,然而一旦老師發火,他的抵觸情緒就來,整個人躺在地上,真讓人煩惱!班上的科任老師也都頭疼不已,經常批評、訓斥,但都沒效果。我也一籌莫展:這個孩子怎么這么難教呢?問題出在哪呢?是否跟他溝通太少了?我仔細回想,平時跟他的交流好像只局限在催他交作業,從沒走進他的內心,不知道他想什么。于是我積極尋找教育他的突破口。

【原因分析】

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不完整,他們享受不到父母的疼愛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慢慢地就會變得性格內向、心理脆弱、敏感多疑,缺乏熱情與活力,表現為強烈的自尊又特別自卑,他們格外向往老師能給他們完整寬厚的愛。

面對像小峻這樣的學生,我進行反思、剖析:我翻閱了大量的有關兒童心理方面的書籍,并從他的家庭找出導致他叛逆性格的原因。一是性格怪僻離群。單親家庭的孩子,或者周圍的人過分遷就他們,或者無人管教,常常表現得很任性,多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性格怪僻離群。這些孩子特別敏感,遇到一點點小事便覺得萬分委屈。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心理發展方面需要特別的關懷,特別是在12周歲之前父母離異的,這樣的學生容易造成各種心理障礙,家庭的不幸已經給他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他那么小,在最需要媽媽照顧的時候失去了母愛,長期的單親生活加上爺爺奶奶的溺愛促使他形成脆弱、任性的性格。二是明白他有強烈的不安全感。那些不被父母所愛或愛若有若無的孩子,會時時懷疑自己是否可愛,是否有價值,容易沒有安全感。三是我對他過于嚴格,沒有走進他的心靈,并用同學異樣的眼光把他推向孤獨的境地,造成班上的同學都不愛和他一起玩,有些同學還經常嘲笑他,說他,使他原本受傷的心靈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只好用哭鬧的辦法保護自己,就像做錯了事在爺爺奶奶面前耍賴一樣。這樣一來,就造成了現在的局面。

【輔導過程】

如果任其下去,必然會出現很多心理問題,嚴重的可能會患上自閉癥。為了他在學校能心身健康地發展,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一是走進心靈,給予關愛

有一次上體育課,他又沒完成數學作業,被老師留在教室補做作業。趁這個機會,我覺得應該好好找他談談。來到教室,我看見他并沒有補作業,而是拿著一張白紙,撕成一塊一塊的。見到我后,趕緊藏起來,然后趴在桌上,不吭聲。

我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輕聲說:“你剛才在做什么?老師能看看嗎?”

“不能!你會批評我的!”小峻使勁搖搖頭。

“不會的!”我肯定地說。

“真的?”小峻很意外。他看著我,相信了,把紙片拿出來,“我真想我媽媽,昨天我在電視上看見折千紙鶴的,我也想折,好送給我媽媽!”

小峻的話讓我覺得心酸,可憐的孩子!于是,我拉著他的手,說:“老師會折,讓我教你,好嗎?”

“老師,你不是不喜歡我嗎?討厭我嗎?”小峻不信任似的。

哎!只怪平時批評他太多了,他有一顆易感、脆弱的心。“不,老師很喜歡你,但不喜歡你的行為!”我笑著看著他。

“我知道了,你不喜歡我不完成作業,不喜歡我值日時偷走……”小峻一口氣說了自己認為表現不好的行為。多么聰明的孩子!怎么我以前就沒發覺呢?

“老師,我把這些都改了,你會教我折千紙鶴嗎?”小峻一臉的向往。

“當然!只要你需要幫助,老師都會盡能力幫你!”我摸摸他的頭。

“謝謝你!”小峻笑了,這是從開學以來,我所看見的最燦爛的笑容。

那天,我教小峻折千紙鶴,他很快就把作業完成了。

通過這次談話,小峻的行為有所收斂,他的心慢慢向我靠攏,還會把周圍發生的事告訴我,不像以前,看見我就遠遠地躲開。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也許是我的真情打動了小峻,讓他找回了童真。

在和單親家庭孩子談心時,老師盡可能地進行個別交流,小心地呵護他們敏感的自尊心。尤其注意在公眾場合更要做得自然得體,既不能讓他們感覺到老師的關心是一種憐憫,又不能讓老師的關愛成為他們放縱自己的借口。有次我患感冒,他還主動幫我拿課本,還問我吃藥了沒有,我真的很欣慰。與此同時,我還動員其他的科任老師共同關心他。各科任課老師在了解情況后都給予了關心和照顧。

二是利用集體的力量共同關心小峻

雖然小峻與我拉近了距離,但是還是沒有辦法融入到班集體中,我很擔心,如果不想辦法,老師們的心血就白費了。

于是在開展大課間活動時,我沒有把他固定編在哪一組,而是讓同學們歡迎他參加任何的活動,目的在與給他搭建友誼的橋梁,讓他走進同學們的中間,融進大集體中去感受集體的溫暖,剛開始小峻是很抗拒的,我好話歹話說了很多,并給班上的同學做思想工作,給他們講有關團結友愛的故事,從而激起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讓他們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有了這個前提,同學們對小峻的態度有了明顯的好轉,玩游戲的時候總是想方設法照顧他,個別同學還送紙巾給他檫汗,甚至把剛裝的開水讓給他喝。在集體活動中,小俊開闊了心胸,拓寬了眼界,陶冶了情操,不知不覺地也和其他同學一起又跳又跑,有說有笑。這次活動后使小峻變得快樂了,愛哭的他也會笑了,同學們都爭著和他一起玩游戲。

三是設法進行家訪,喚醒沉睡的親情,努力讓離異的父母那無微不至的關懷溫暖小峻冰冷的心房。

我利用課余時間主動與其所在社區的負責人、孩子信賴的親朋好友們建立正常的通聯關系,努力幫助孩子感受到社會的關懷。在大家的關注和關愛下,小峻逐漸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他進步的喜悅多少彌補了父母離異所受到的傷害。同時,我與小峻離異的父母達成共識:要切實轉變觀念,不要在孩子面前有意無意地抵毀對方。因為在孩子眼中,父親再矮小,也是他們最強大的依靠;母親再柔弱,也是他們最安全的避風港。有空多陪陪孩子,霜打的幼苗,需要你們的扶持;稚嫩的心靈,需要你們的呵護!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峻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變,他那受傷的心靈得到來自老師和同學及父母的撫慰,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現在作業能按時交了,不是他值日都能留下來掃地,還和同學一起回家呢。

【教育反思】

有位教育家說:“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人性,對孩子深沉的愛,兼有父母親昵的溫存和睿智的嚴厲與嚴格的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

作為老師,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關心他們。尤其是因生活環境、家庭背景特殊造成的特殊學生,更是要給予更多的愛,讓他們在生活、學習上感受到來自老師、同學的愛,喚起他們的自信,讓他們知道:即使有許多缺點和不足,老師和同學們仍然喜歡我,關心我,信任我!也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每一位學生在愛的天空下自由自在地快樂成長。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教師的職責是要用心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尊重他們,以“愛”為出發點,讓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