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學生心理矯治應對措施論文

時間:2022-09-13 04:13:00

導語:農村初中學生心理矯治應對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初中學生心理矯治應對措施論文

學生心理封閉現象破壞了學生主體與外部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影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學生心理封閉的成因:自身影響、社會影響、家庭影響、學校影響。學生心理封閉現象的矯治策略:提高認識,正確面對;多方了解,及時發現;全面分析,對癥下藥。總之,我們對學生心理封閉現象,要細觀察,慎思考,勿急躁,少訓誡,重疏導,多激勵,多管齊下,努力矯治學生心理封閉現象,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學生心理封閉的存在

案例1:學生小茹出身于干部家庭,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優異,可老師和同學就是不喜歡他。他的臉上總是帶著幾分驕傲得意的神情,平時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不愿參加集體活動,與人相處時總是以教訓的口氣說話,令人難以接受,而且稍有不如別人的時候,頓生妒忌,把別人貶得一文不值,還會采取一些不適當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虛榮。比如有一次科學測驗后,他知道自己錯了兩道題,最多也只能得七十來分,這對在班上經常拿三四名的尖子來講,簡直是無地自容。為了不失自己的面子,他趁老師不在辦公室的機會,偷偷地翻閱了試卷,他競然就把自己的試卷抽出來帶走,并偷偷地撕毀了。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發現后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可他死不認賬,并粗暴地頂撞了老師。

案例2:學生賈珍自述:我是一名初二女生,與一男生同桌。不知什么時候也不知什么原因,上課時,我的視線既看到黑板上的字,又看到同座的男生。我感到不安,害怕老師和同學們會發現這一舉動,給人留下輕浮、品德不好的印象。所以,上課時非常緊張,頭不敢多抬,一上課就感到頭痛脖子酸。后來我找借口換到與一女生同桌,但漸漸地又與以前一樣了,我的視線又分岔到前排的男生身上,所以,我比以前更難受。因為怕被人誤解,我盡可能少與別人講話,特別是跟男生。從室外到自己的座位,要經過一個過道,兩邊都是男生,每次我都緊張得快要窒息。我肯定老師發現了我的這一舉動,也許現在同學也發現了,可我沒辦法,只能一個人偷偷地哭泣。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糟糕,我覺得對不起父母,但是我沒辦法跟別人講清楚,而且也沒辦改變別人對我的誤解。

上述現象并非個別現象,有些教師往往將此與學生的道德品質聯系起來,諸如“不思進取”、“品行不良”等等。其實在這種現象背后,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心理根源——心理封閉。

所謂“心理封閉”,是指主體對外界刺激感受不敏感或有意回避;不能將內心感受認知主動、準確的反映到外界,或故意不反映的現象。

學生心理封閉現象破壞了學生主體與外部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影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在此,就其危害、成因及矯治策略談談個人的看法。

二、學生心理封閉的危害性

1、造成學生學習活動低效。學生對外界信息不吸收,內心認知不向外顯示,認知體系不能得到新認知的填充,內心沒有新舊認知的碰撞與整合,知識結構優化進程緩慢。

2、影響學生的進取心,不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學生心理尚未發育成熟,長期心理封閉,就會形成潛在習慣,凡事不積極面對,形成消極的人生態度,久而久之,足可影響一生的生存狀態。

3、影響學生獨立自主能力的提高。長期心理封閉,使學生看不到自身的優點和長處,不能有意識地揚長避短,心理得不到發展,潛意識認為自身能力低,對學習、生活失去自信。從而缺乏獨立意識和自主能力,對他人產生較強依賴性。

4、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存在心理封閉的學生,缺乏對他人的理解和對周圍環境的正確認識,看問題不全面。與此相對應,他人對其也缺乏了解,難以與其融洽相處。從而造成存在心理封閉傾向的學生與周圍不協調,產生不良心理反應,把自己獨立于集體之外,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學生心理封閉的成因

1、自身影響。首先,缺乏認識,動機不明。對學習目的的社會意義認識不足,沒有激發和啟動起強烈的學習欲望,缺乏明確的追求目標和鮮明的獨立學習傾向;其次,情感不良,處事消極。因個人內心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成就感不強,而缺乏學習熱情,消極對待學習與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虛榮、高傲、自負、妒嫉,對他人不友善;其三,意志薄弱,信念不強。缺乏克服困難和超越障礙和毅力和信心,不能調節和控制因外界阻撓、諷刺、打擊而產生的消極情節緒,對學習缺乏持久和深入;其四,興趣貧乏,動力不足。在學習過程中,因深入不足而內心沒有愉悅體驗,沒有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缺乏探究新事物的動力;最后(另外),性格孤僻,不善交往。看不到自身的優點,自慚形穢,自卑感較強,缺乏個人主見,不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相關任務,或自負、孤僻、偏執,不能理解他人,群體協作觀念不強,交往面較窄。

2、社會影響。一方面,當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往往將學業成績作為優勝劣汰的唯一標準,這種情況迫使人們片面關注學生成績,從而給學生造成巨大學習和心理壓力;另一方面,社會上“明哲保身”、“不求有功”、“言多必失”等消極處世思想也從不同渠道影響學生。

3、家庭影響。家庭影響主要來自于學生家長:第一,認識不足。過度關注子女成績而忽視其內心感受,期望過高,不切實際;第二,方法不當。封建家長作風嚴重,不能與子女平等相處;家庭缺乏民主氣氛;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子女缺乏信任,反復無效嘮叨;第三,關愛過度。包辦子女的生活,袒護缺點,造成心理依賴、脆弱、承受能力差,性格偏激,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獨立性和協調性;第四,了解不全。缺乏與學校溝通聯系,不注意觀察子女心理反映和發現子女心理問題,不能綜合了解子女各方面情況。

4、學校影響。學校影響主要來自對學生教育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重視不夠,能力不足、信心不強、管理不善。

四、學生心理封閉現象的矯治策略

因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起著至關重要的主導作用,故在這里僅從教師角度來談對學生心理封閉現象的矯治策略。

1、提高認識,正確面對。一方面,由于心理封閉現象的特點,往往使教師誤作為學生道德品質問題來處理,收效甚微,甚至加劇學生心理封閉程度。“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育的長效性,樹立與學生一起成長的觀念,加強有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學習,認識到心理封閉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心理封閉現象是學生在心理發展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心理偏差,并不是無可救藥。因此,對學生心理封閉現象既不能輕視草率,也不能談之色變。公務員之家

2、多方了解,及時發現。首先,教師要深入實際,融入學生群體,多方了解和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友、家庭和個性特點等方面的情況,爭取家長支持,幫助他們克服在有關方面遇到的困難,讓師愛陽光照亮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其次,破除“師道尊嚴”思想,放下架子,蹲下身來與學生平等相處;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心理戒備和感情隔閡,贏得學生信任,使學生愿意向教師敞開心扉,傾心交流。再次,掌握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學生換位思考,注重學生內心感受;理解學生,平等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交流平臺。

3、全面分析,對癥下藥。在多方了解的基礎上,全面分析學生心理封閉現象形成原因,選準突破口,對癥下藥。

第一,曉之以理。幫助學生分析在學習、生活、交往等各方面遇到的困難及其產生原因。完整充分地向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圖,解除他們心中的疑惑,使學生認識到心封閉的危害性及改正的重要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糾正自身心理偏差。

第二,動之以情。創造和諧、寬松的教育教學氣氛,信任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觀點,體現人文關懷,引起學生感情共鳴。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有時教師的一句話便有可能喚醒學生沉睡心靈,點燃學生奮起火花,使學生終身勤奮不懈,積極樂觀進取。

第三,導之以行。當學生產生了強烈改正欲望,但限于年齡特征和認識水平,尋求不到恰當方法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矯治策略。如有意識磨練自己,提高自身意志力;多與他人交往,多參與集體活動,學會團結協作、理解他人、與人和諧相處;發展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學會相信自己,克服自卑與依賴心理;學會表現自己,增強自信;學會調整自己,適應變化等。

第四,持之以恒。學生心理封閉現象的矯治不能一蹴而就,教師要認識到其長期性,制定詳細系統的矯治計劃,并督促學生認真執行,不斷調查,逐步完善。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隨時記錄,不斷總結,掌握學生心理封閉特點和發生發展規律。樹立每個學生都能成才的堅定信念,常抓不懈。

總之,我們對學生心理封閉現象,要細觀察,慎思考,勿急躁,少訓誡,重疏導,多激勵,多管齊下,努力矯治學生心理封閉現象,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吳增強主編《現代學校心理輔導》

2、長春出版社,劉強主編《心理健康輔導講座》

3、學校心理輔導室,悄悄話信箱資料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