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中學德育工作

時間:2022-03-12 10:54:00

導語:抓好中學德育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抓好中學德育工作

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中,與其它各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起著主導作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黨中央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從推進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做出的重大決策。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學校德育的潛力,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德育質量,我們必須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德育建設,下面談談本人對中學德育工作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一.端正思想.以德育為首,將學校德育教育擺在首要地位

同志曾指出:“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也說:“道德普遍地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國的教育方針指出:“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學校,其目的是培養祖國建設的接班人,因此,必須把學校德育工作放在學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和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升學、輕素質,重結果、輕過程的思想。要切實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現狀,就必須做到:學校領導班子,特別是校長,要重視學校的德育工作,將學校德育工作放到學校的首要位置,體現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合理構建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德育工作網絡模式,制定相應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學生德育教育序列化實施方案,把德育工作擺到學校工作的日程上來,通過合理安排德育和智育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形成多渠道、多途徑、多方式的德育合力網絡,優化學校德育環境,注重對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通過校園環境文化向學生傳遞德育教育信息。只有通過領導重視,才能保障學校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和多渠道。

二加強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緊密配合。學校要主動同家長及社會各個方面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為補充,形成合力。意見》提出的這一要求,就是我們長期以來強調的德育“三結合”問題。即要形成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新體系。要實施素質教育,少不了廣泛的社會參與機制,要搞好學校德育,更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是人生旅途中的第一個活動場所,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他們與學生的血親子關系以及養育之恩在教育中起著特殊的作用。

家庭教育和影響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性格的形成、道德品質的培養、對事物的看法等都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更為主要,父母是子女的啟蒙教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無不給子女打上烙印,直接影響子女的成長。一個良好的家庭,從小就給予正確的引導,良好動機的教育,就會引起學生接受智慧的欲望,對事物充滿天真美妙的幻想,喚起鉆研精神,追求美好的一切。社會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影響是極為廣泛的,凡是學生能接觸到的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和人際關系等,都浸透著須許多多的影響。社會上的一些不正的風氣,通過各種渠道襲擊學生,侵蝕著他們的靈魂,腐蝕他們的思想,起著消極的作用,為此社會對學生的影響不可低估。德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除了社會要為學校創造、優化良好的社會大環境外,我們要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和社會教育組織。通過舉辦家長學校、開辦家庭教育指導講座等多種形式,引導廣大家長使家庭教育也向素質教育轉軌,指導家長對孩子實行正確的家庭教育,特別是家庭以德育人的教育。

同時,學校還要主動聯系社會各界,努力建設良好的社會環境,給學校教育工作予以積極支持,消除社會對學校各種不良影響,擴展社會的積極因素,使社會的教育影響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協調統一,共同教育好學生。負起青少年學生校外德育的責任。總之,學校教育是主導,家庭教育是基礎,社會教育是延伸,它們是一個緊密聯系、各自獨立的有機系統。從目前現狀看,家庭與社會教育又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保證。若其一偏廢,學校教育的“主導”功能必會出現危機。只有三者和與統一,才能使中學生德育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

三、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

推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德育是學校范疇使用的概念,“在中小學教育中,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就要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因為中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的品德和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品德和言行,他們的道德修養和自身的品行素質將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雖然目前中學思想政治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錯,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社會上仍有一部分教師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經不起金錢的誘惑,形成了一切向“錢”看的時代觀念,他們把這種思想帶進了學校,帶進了課堂,影響著自己的學生;還有的老師道德缺失,干出了一些令人震驚的事;還有的老師在課堂上講著要孝敬父母,可是生活中卻在虐待自己的老人,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學生,所以加強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是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前提。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進一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從自身做起,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不斷塑造自己完美的教師形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自己的學生,推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全面提高廣大教師進行德育的業務素質,努力建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工作大軍。根據中央意見》精神,在德育隊伍建設上必須做到“兩為主一加強”,即在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教育上,要以學校教育為主。學校要自覺發揮主導性功能。在隊伍結構及動力上,要以教師為主。教師要依法履行教書育人天職。在德育隊伍建設上,要進一步加強教師及各方面德育業務素質的培訓“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導,切實加強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切實開展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但它也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德育有法,但無定法,教師只有全身心地愛學生,才能使學生的行為在體驗過程中升華為言與行,才能達到育人的目的。作為德育教育工作者,我們任重而道遠。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在學校教育中,面對全體學生廣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出更多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的品學兼優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