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專業課程創作技巧與原理分析
時間:2022-11-26 08:34:22
導語:動畫專業課程創作技巧與原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動畫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各大高校紛紛開設動畫專業,培養動畫人才。但由于市場就業競爭壓力大等因素,部分大學生創業、就業難度加大。針對這一現象,國家相關部門提出要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高校動畫專業課應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教學理念相融合,完善課程設計與考核評價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教學效果。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創新思維、吃苦耐勞精神以及科學成才觀念等,促進動畫專業學生的就業和創業。
關鍵詞:動畫專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改革;能力培養
現今是全球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文化創意產業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動畫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相關因素的影響,目前一些產業發展都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大學生的就業競爭更加激烈。高校作為培養動畫人才的搖籃,面對新形勢,應該積極實施動畫教學改革,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動畫人才。
一、明確動畫課程教學定位,從知識傳遞向能力培養轉化
高校應該有明確的動畫教育定位,即培養什么樣的動畫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動畫專業是集美術、音樂、編劇、文學、攝影等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文化素養和應用型技能。所以,在前期動畫基礎課程中,教師應該著重塑造學生的基本修養。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校動畫教學應該讓學生擁有發現美的眼睛,從生活中提煉創作素材。根據學科特點,可以建設動畫工作室,配備動畫制作的相關設備,如掃描儀、線拍儀、打孔器、電腦、錄音設備、透臺等無紙動畫必備的器材,為學生創作動畫提供場地和工具。除了上課時間,學生在課余時間也可以向教師申請使用工作室。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是被動聽講,個別教師未考慮到學生是否真的學會了這些理論知識。改革后的動畫課程教學需要學生全程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完成從知識傳遞到實踐能力的轉化。如在《動畫角色設計》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將專業知識貫穿其中,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在學中做,在做中體會知識要點,從而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學生在設計動畫角色時,要有意識地觀察周圍的人,思考如何從外貌、服裝、肢體動作、表情變化中體現人的年齡、性格、職業等[1]信息,將這些合理運用到動畫角色的設計中。
二、動畫教育中可融入的創新創業關鍵因素
一些高校以往也開設了創業就業指導課程,但是沒有結合學科特點加以改進,知識內容陳舊。部分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往往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只能片面地教授學生面試技巧,空談創業因素。而部分有專業背景的教師在課程結束后,往往沒有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一些學生缺乏創業意識,甚至沒參加過相關比賽,難以體會到創作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的成就感。雖然一些高校大力支持學生創新創業,建設了創業孵化基地等[2],但是需要學生申報相關的項目或者參加相關的比賽才能使用。而這僅僅靠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是不夠的,需要專業動畫教師的引導,所以在動畫課程中應該融入創新創業的關鍵因素,明確學生的培養目標。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方面。知識目標:培養學生創作動畫作品的能力,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掌握動畫制作的流程,知道每一個制作環節的難點,掌握與動畫創作設計相關的角色設計、場景設計、畫面分鏡設計、原畫、中間畫、動檢、后期合成等專業知識與技能。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深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因材施教,挖掘學生的專業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讓學生通過小組了解各個崗位如動畫導演、編劇、美術指導、原畫師、動畫師等的職責。如,動畫導演要求有鏡頭意識感,設計畫面分鏡頭,把控整個動畫片的質量,需要與小組成員進行良好的溝通。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和領導能力。其他小組成員同樣重要,都應具備較強的執行能力、適應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為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素質目標:讓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增強學生的自我管控力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自我價值認同感,使學生成為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育人目標:學生要能吃苦耐勞,提高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要會用動畫表達思想,傳播真、善、美等社會主流價值觀。
三、動畫專業課程“創作技巧與原理”融入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理念的課程設計
“創作技巧與原理”是動畫專業課程知識的進一步深化,是對動畫策劃創意、前期設計和藝術風格探索的深層次思考,著重培養學生的編導、制作能力以及對短片藝術風格和主題表現的把握能力。在和企業置換課程中,讓企業制作模式深入課堂,可以加強理論與實踐、制作內容與市場需求的結合。該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更了解動畫的具體制作流程、加工技巧、操作方法,更熟悉動畫制作的工作模式[3],具備獨立開展動畫短片創意創作的綜合能力。在開展動畫課程前,教師應該考慮幾個問題:該課的對象是誰,要教什么內容,怎么教,為什么而教。教師應該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生是否學過有關的動畫基礎課程,有沒有創作過真正意義上的動畫片,是否參與過創業活動,等等。學生通過學習該門課程開拓創新思維,掌握動畫制作技巧。課程的最后環節是讓學生掌握如何將動畫成果轉變為商品并成功推廣銷售的方法。學生要撰寫項目申報書,開展創業活動,參加相關的創業比賽和動畫創作大賽。教師應該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像做游戲一般串聯每個知識點,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做,在活動中檢驗學習成果。豐富課程的考核方式,重視分析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整個過程的表現,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學生的創業、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1.認知對話:“句號”課堂轉化為“問號”課堂
該課程從過去的填鴨式教學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根據課程目標巧設問題的教學。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參與課堂活動,激活已掌握的知識,同時多設置開放性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動畫中期制作環節,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為繪制原畫與中間畫,要求學生根據畫面分鏡頭,畫出該鏡頭中角色的關鍵動作,并根據原畫加入中間動畫。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思考:怎樣才能讓動畫角色的運動更生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深化課程內容,引出新課程《動畫十二原則》。在講解知識點后,教師根據十二原則中的某一個原則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計動畫角色的表演方式并實際操作,畫出角色的關鍵動作,補齊中間動畫。這樣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理論是如何指導實踐的。在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時,教師再次提出問題:你的動畫角色運用動畫十二原則了嗎?用了哪一原則?教師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將動畫十二原則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設計的動畫角色表演中,完成此節課的學習目標。
2.情感支撐:知識課堂轉化為情感課堂
教師應以親和、熱情的態度,接納學生對于改善課堂的建議,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建立與學生的情感紐帶。教師應多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如頭腦風暴、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將知識點融入各個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團隊比拼環節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享動畫作業并互相評價,教師給予點評,讓學生學習他人作品的優點,總結作品的缺點并加以完善。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培養動畫創作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適當插入圖片、視頻等形式的案例講解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對學習更感興趣。在知識拓展環節,教師可以向學生多展示中外優秀動畫片的影音資料,讓學生學習更加先進的制作技術,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拓展課程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將知識課堂轉化為能力課堂。
3.行為激發:知識課堂轉化為能力課堂
鼓勵課賽式結合:讓學生用結課動畫作品參加各類動漫競賽,如果獲獎,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而且是對動畫專業課程“創作技巧與原理”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融合的肯定。提倡項目式教學:以小組為單位建立創新創業團隊,鼓勵學生競選創業小隊長為此活動的負責人。團隊負責人撰寫大學生創新創業立項書并發表相關論文,參加相關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立項成功后,學生可以申請在校園孵化基地展示作品并銷售周邊產品,開啟創新創業的第一步。團隊還可以根據動畫角色制作周邊產品,如玩偶、生活用品外包裝、微信表情包、Flash單機小游戲、繪本等,并通過翻轉課堂向其他學生展示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果。該課程為全過程考核制度,教師將從課堂內外的拓展知識學習、作品創意設計實踐、創業活動等方面進行綜合、客觀、科學的評價,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就業有著深遠的影響。
結語
文章分析動畫專業課程“創作技巧與原理”融合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學理念,明確培養學生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組織目標與育人目標的課程定位,提出建立“問號”課堂、轉化為有溫度的情感課堂、從知識課堂到能力課堂的轉化等改革途徑。學生在該課程中完成動畫專業知識學習、創作技能訓練、案例模擬演練、課外創新創業活動等,點燃學習熱情,教學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李姝銳.動畫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探究——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導向下的二維動畫創作實踐教學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8):150-151.
[2]李姝銳.新時代背景下二維動畫創作課程體系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研究與探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3):71-72.
[3]宋孝彬.基于工作室的產、教、研協同創新動漫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20(11):144-145.
作者:李姝銳
- 上一篇:本科院校動畫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研究
- 下一篇:動畫專業實踐教學項目來源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