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走向探討

時間:2022-07-18 11:30:29

導語: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走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走向探討

隨著現代傳媒的不斷發展,我國大眾傳媒業的發展已經具有一定規模。我國大眾傳媒萌芽于20世紀,經歷了報刊業、電影業、電視廣播業、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時期,以其獨特的魅力在不同時期豐富著人們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大眾傳媒對于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國各教育階段都十分重視大眾傳媒對社會發展的作用,為了更好地促進大眾傳媒的發展,人們開始重視傳媒教育。大眾傳媒的教育教學模式也要不斷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適當的改革,需要解決大眾傳媒發展的階段性、體系性和個體差異性的問題。①

一、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的發展情況

(一)廣播電視藝術專業的發展概況

20世紀中葉,廣播和電視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隨著人們對廣播和電視關注度的提高,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呈現出上升的趨勢。直到20世紀末,廣播電視媒體已經成為了當時的主流媒體。為了進一步促進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我國教育部門對各大高校進行了改革,在全國各省區建立了廣播電視大學,并在很多綜合性的大學中開設了廣播電視專業,對廣播電視人才進行專業和系統的培養,從而為廣播電視行業儲備了大量的人才,極大地促進了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我國十分重視廣播電視行業的重要作用,為了加強廣播電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在1997年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將電影學、戲曲學和廣播電視藝術學并列為二級學科,統屬于文學門類藝術學,這為增設廣播電視專業提供了學科依據,對于我國廣播電視專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此后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廣播電視藝術學科。大量優秀人才經過專業的學習,投入到一線的廣播電視工作中,加快了廣播電視業的發展。

(二)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地位的變化

《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中將學科分為學科門類和一級學科。藝術學成為學科門類,在藝術學學科門類下設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可以看出2011年的學科目錄與1997年的目錄有一定的區別,并未規定廣播電視專業的學科級別,在規定中只提到了一級學科,這是根據十多年來,藝術和傳統媒體發展的實際情況做出的正確決斷。②時代在不斷地發展和進步,如何確定廣播電視學科在各學科中的定位,需要根據目前的發展情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來決定,要留有回旋的余地。這個規定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各大高校的教學改革留出了較大的發揮空間。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廣播電視藝術以二級學科的形式產生,經過多年的發展,整個學科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體系日益成熟。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網絡媒體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且發展十分迅速。我國已經進入了大眾媒體融合發展階段。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受到很多新興行業的沖擊,使學科發展受到技術創新的牽制,如果再繼續保留其二級學科的地位,則有失當之嫌。因此,根據目前時代的發展情況,重新確立廣播電視藝術學科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的分解與重組

學科是以科學知識體系為標準進行劃分的,學科是某方面的科學知識系統化的體現。而專業則需要建立在學科及組成學科的知識體系之上,學科的范圍遠大于專業的范圍,一門學科可以包含著與學科相關的很多專業,并且包括一些跨學科的專業。所以,學科的劃分既需要確定科學的研究方向,也要具有與之相關聯的專業課。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主體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新媒體技術與新興藝術興起,使戲劇和影視藝術形態發生了變化。為了使廣播電視藝術學科在大眾傳媒業的新背景下獲得進一步發展,應明確廣播電視藝術學科的學科特點,并結合學科特點和目前的教學實際情況,有效梳理學科發展的主要方向。戲劇與影視學包含戲劇、電影、電視三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包括眾多研究方向。其中電視藝術包括電視劇方向和記錄片方向,而隨著新興網絡媒體的發展,又增加了微電影方向和網絡劇方向,這是適應時展需要而增設的專業方向。廣播藝術主要有廣播劇、廣播評書、廣播朗誦等方向。這些學科方向同時也可以在戲劇與影視藝術學之下設立,這些學科發展方向的交叉會影響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廣播電視藝術可以根據情況進行適當的拆解,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科的專業化發展。研究生學科的研究方向十分靈活。與本科生的專業研究方向相比,研究生具有更多的自主權,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取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這十分有利于學術研究的發展。為此,教育部門正在準備撤銷本科生的研究方向,使其選擇更加靈活,這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值得期待。學科的劃分并不是隨意的劃分,會受到社會、經濟、文化等發展情況的影響,社會各個領域發生的變化都會影響到學科設置。廣播電視藝術專業改革會受到技術、體制、觀念變化的影響。學科的劃分要根據社會各個方面的實際變化情況進行改革,以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③

三、促進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建設的策略

為了促進在大眾傳媒業背景下廣播電視藝術學科的發展,在了解學科和專業的發展情況之后,需要明確廣播電視藝術學科的走向,以明確學科的發展目標,使專業改革更具目的性,以更好地培養人才,服務社會,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需要一批有專業能力、教學素質和創新思維的教師組成新型的教師隊伍。在教師隊伍的構成上,要改變以前單一的全職教師進行教學的師資結構,實行以全職教師為教學骨干力量、兼職教師作為后備力量的方式,充分調動各方面具有較高教學能力的教師。專業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不僅要具備教育教學能力,還要具備科學研究能力和藝術創作能力。

(二)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

人才的培養是學科教育的重點,為了促進學科的發展,必須明確不同階段的學生需要具備的能力。對于本科學科來說,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做到手腦并用;對于碩士研究生來說,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學科理論進行深入挖掘,運用多方面知識,做到在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對于博士研究生來說,需要注意理論研究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無論哪個層次的人才培養都要首先確立培養目標,根據目標制定具有學校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四、大眾傳媒業新背景下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的研究內容

第一,科學研究。科學研究是對目前新形勢下的學科研究和專業建設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討論。為了很好地促進學科的發展,需要正視老問題和新問題,并提出解決方式。第二,渠道研究。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新媒體發展十分迅速,影響了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的發展。很多傳統媒體不得不改變傳播渠道,除了以一些傳統的形式存在之外,也在尋找其他渠道,為這些傳統媒體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④為了更好地促進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的發展,需要深入研究這些新的渠道,以掌握實際情況。第三,內容研究。廣播電視藝術是通過音頻、視頻的形式進行信息的傳播。觀眾對于電視廣播的認識都是從這些音頻和視頻中獲得的,所以對于內容的把控十分重要。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應研究傳播內容的趣味性、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以引領人們積極地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第四,作者研究。傳統媒體中的文章都是由專業工作人員和作者撰寫與編輯的,對于文章內容有著嚴格的審核程序和發行標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很多廣播、電視媒體不斷地拓寬作者的渠道,也開始選用業余作者的文章,這使我國廣播和電視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在內容上更貼近觀眾的品位,從而有助于吸引觀眾。第五,受眾研究。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以互聯網為平臺的新媒體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這種變化使人們對于藝術的欣賞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何通過有效的引導實現對于觀眾藝術欣賞方式和欣賞內容的控制,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是接下來需要研究的話題。⑤第六,管理研究。廣播電視藝術的傳播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在這個傳播過程中,要把握傳播者、傳播內容、接受者等幾方面的要素。傳播者是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主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傳播者要有效把握傳播過程中的各個因素,使廣播電視藝術創作方式更加多元化。

五、結語

在大眾傳媒業的新背景下,各媒體都面臨著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各媒體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都積極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的發展是廣播電視行業發展的基礎。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要想取得較好的發展,需要在深入了解大眾傳媒的大背景下,明確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科教育的實際情況,有效地梳理學科發展的主要方向,從而正確把握廣播與電視藝術學學科的走向,明確學科的發展目標,以更好地培養人才、服務社會、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

作者:趙磊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注釋:

①趙正陽,郭曉.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體系建設新論[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10):131-136.

②庚鐘銀.大眾傳媒業新背景下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走向[J].藝術教育,2015(4):18-21.

③郭曉,高薪茹,張斐然.藝術傳媒、融合互通——中國廣播電視藝術學科建設掃描[J].藝術教育,2015(4):6-17.

④高有祥.廣播電視藝術類本科教育培養模式的觀察與思考——以播音主持、編導專業為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11):115-119.

⑤陳晨.論大眾傳媒時代廣播電視的精英文化導向性[J].中國報業,2013(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