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失獨老人心理健康分析
時間:2022-05-14 10:12:03
導語:人工智能與失獨老人心理健康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失獨老人心理健康現狀
俗話說養兒為防老,據統計,有66%的失獨家庭,子女在未婚之前意外死亡,失獨老人除了在精神上受到打擊以外,生活上也十分艱難;有34%的失獨老人有孫子(女),但是孩子都自顧不暇,更何況去關心照顧老人。失獨老人作為一個特殊的老年群體,由于獨生子女的不幸離世,生活和情感上的照料都有所缺失。他們情緒低落,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懷疑,通常表現為孤獨、抑郁、自卑、無助、無望等。傳統的社會保障模式通常只改善了失獨老人的養老和醫療問題,但是失獨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的改善還任重而道遠。1.產生悲觀情緒失獨老人在面對女獨生子女的不幸離世時,通常會產生悲觀的情緒。他們會感覺家里失去了頂梁柱,已經不再完整,一切都是灰暗的,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沒有勇氣重頭再來,甚至有些失獨老人還會產生輕生的念頭。2.情緒波動較大、性格孤僻從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到現在的白發人送黑發人,失獨老人在情感上受到了重創。部分失獨老人會表現出脾氣暴躁、精神恍惚,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敵意。由于情緒波動頻繁,久而久之失獨老人性格變得格外孤僻,不敢外出、不敢接受新鮮的人或事,感覺一切與自己無關。3.不敢面對現實失獨老人無法面對子女的突然離世,不愿聽到身邊親朋好友辦喜事的消息。他們把自己禁錮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參加一些群體性的活動。部分失獨老人會斷絕與親朋好友之間的來往,甚至有些老人會去找一個無人問津的地方生活。失獨老人這種不敢面對現實的行為使他們越敢孤獨,心理健康問題愈發明顯。4.自我否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表示,人類具有一些先天的需求。對于失獨老人來說,最高層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實現的需求。失獨老人生活習慣、情緒的改變以及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恰恰就是對自我實現的需求給予了否定。部分老人因為獨生子女的不幸離世一蹶不振,無法參加正常的勞作,導致生活拮據,這些同樣也是因為他們對自身的否定。
微電影《AI》中女主人公傅小小因性格孤僻而缺少朋友,男主人公蘇星辰作為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他的出現使原本孤獨的傅小小找到了一絲安慰。由于人工智能機器人不會變老,蘇星辰為了避免傅小小的尷尬,把自己變成了人工智能音箱一直陪在她身邊。人和人之間有了情感才把彼此聯系在了一起,失獨老人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而人工智能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改善了失獨老人現有的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問題,從而彌補了社會保障在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上的不足。1.人工智能給失獨老人生活上的便利隨著社會的需求科學技術的發展,老年保障領域也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的出現雖然會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在失能老人的情感照料上具有促進作用。人工智能不但可以改善失獨老人的生活質量,使他們放下手中原有的家務勞動,還可以幫助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些當下能做的娛樂活動,從而分散他們的注意力達到排遣內心苦悶與孤獨的效果。日本政府在2015年出臺了《機器人新戰略》。該政策的出臺,一方面緩解了日本年輕勞動力緊張的局勢,另一方面通過人工智能在老年保障領域的應用,不但可以解決失獨老人生活自理問題,同時還能緩解他們內心的孤獨、無助,從而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便利。2.人工智能給失獨老人情感上的寬慰“64歲失獨老人再度得子”的信息在2016年轟動了許多人的朋友圈,網絡上映入眼簾的并不是真心的祝福,而是諸多的不理解甚至是指責。2019年一則《我和在天堂的女兒聊了聊天》的報道在網上傳開,一位失獨媽媽向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求助,把已逝女兒做成“AI”,用另一種方式把女兒一直留在自己身邊。“失獨老人”這個特殊群體自“計劃生育”寫入基本國策以來一直廣受人們關注,無論是“64歲失獨老人再度得子”,還是“失獨媽媽講女兒做成AI”,其實都是因為失獨老人因獨生子女的不幸離世后孤獨、無助,才讓他們決定通過其他方式來安撫自己情感上的創傷。人工智能帶給失獨老人的不僅是生活上的便利,更多的是豐富了失獨老人晚年的情感生活。雖然人工智能只是科學家編輯好的程序,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情感交流。但是,對于失獨老人來講,人工智能的出現,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他們內心的孤獨與無助。失獨老人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進行互動,通過日常的陪護與交流,得到情感上的慰藉。
三、人工智能在失獨老人心理健康領域的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已經不再是原來的純概念,已經慢慢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技術在老年保障領域,尤其是失獨老人心理健康方面,得到了愈加廣泛的關注。但是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一個新興技術,在失獨老人心理健康領域的應用還不是很成熟,仍然存在很大的隱患。主要是因為人工智能下的機器人一旦擁有了自主意識,那么機器人就會具有和人類一樣的特性,到了一定階段不受控制甚至傷害失獨老人。人工智能技術在失獨老人心理健康領域的應用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人工智能機器人除了可以幫助失獨老人打理日常,還可以和他們在文化和情感上有著深層次的交流。在文化方面,人工智能的發展可以進一步改善失獨老人的生活方式,使他們通過通過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來豐富晚年生活,從而促進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現階段,人工智能技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伴隨著失獨老人的逐漸增多,人工智能養老是我國失獨老人晚年養老的重要方式。傳統的失獨老人養老服務主要依靠養老機構,而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將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為失獨老人提供人工智能養老服務。但目前現階段,包括失獨老人在內的老年群體對于人工智能養老方面的了解還是一片空白。建議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舉措來讓失獨老人了解人工智能養老,從而使人工智能在失獨老人心理健康領域達到一定的效果。
四、結語
失獨老人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是由于自身家庭變故產生的。失獨老人作為一個特殊的老年群體,晚年生活難以保障,國家更應該采取措施去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合理應用對緩解失獨老人心理健康問題有著推動作用。國家需要建立一個以政府為主導,社區為平臺,社會工作者、志愿服務者為主體的失獨老人保障體系,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下,幫助失獨老人重新建立起對生活的希望,安度晚年生活。
參考文獻:
[1]鄭如意.當你老了,你是否愿意機器人給你養老[J].天津社會保險,2016(06):29.
[2]王重光.機器人步入智能養老[J].智慧中國,2017(Z1):86-87.
[3]李志菊.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04):719-722.
[4]郭會寧.失獨老人的心理問題及其價值觀念重建[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4(05):120-125.
[5]黃智生.人工智能與精神健康[J].軟件和集成電路,2019(08):22-23.
[6]陳瑩.失獨老人精神贍養的社會支持網絡建構[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9(04):50-56.
[7]程朵.失獨老人精神慰藉的個案工作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
[8]彭揚帆.社會支持視域下失獨老人的心理健康援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22):5594-5599.
作者:徐煒 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街道茶葉生產工作計劃
- 下一篇: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創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