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馬儷文電影創作新趨勢

時間:2022-09-05 05:33:32

導語:談馬儷文電影創作新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馬儷文電影創作新趨勢

2002年,馬儷文憑借處女作《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在中國銀幕上嶄露頭角,2005年,她的第二部作品《我們倆》摘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桂冠并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大放光彩。這兩部都是具有濃郁抒情風格的寫實電影,導演深入挖掘潛藏于人們日常生活內部的濃濃真情,是少有的小成本佳作。也正是因為這兩部影片的成功,馬儷文成為中國女性導演中的佼佼者,當馬儷文的風格被定性為日常、溫情、淳樸時,2008年她以一種全新的創作模式推出了集葛優、鄔君梅、范冰冰等大牌明星于一體的反映現代人情感生活的喜劇電影《桃花運》,以及2011藍正龍、韓彩英、許志安等傾情出演的反應赤裸裸金錢利益的《巨額交易》。現對馬儷文導演的創作新態勢做一分析。

一、敘事主題:人間真情——現代人對物欲的貪婪

主題是一部影片的靈魂,是導演思想和情感的傳達,也是與觀眾產生共鳴的最核心的部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我們倆》是馬儷文早期的兩部作品,故事簡單,人物樸實,《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中,導演用鏡頭講述了知名女作家與母親相處的最后一段時間,有無奈、有愧疚、有自責也有掙扎,更多的是與母親之間那溢于言表的親情。再多的愛也無法挽留母親離去的腳步,導演用幾幅靜態畫面承載了女兒巨大的悲痛:母親睡過的沙發、坐過的輪椅、窗前的跑步機、紅酒的杯子、整齊的一沓零錢、老家的鑰匙。影片用最真誠的母女情溫暖并感動著每一個人。《我們倆》講述一老一小之間特殊的友誼,他們之間沒有直接的血緣關系,只是房東與房客簡單的利益身份,甚至連最基本的融洽都難以做到,每天矛盾重重,但在日后的相處中卻產生了難以割舍的情誼。小馬兩次看望老太太時,導演都用特寫鏡頭定格那緊緊握在一起的兩雙手。馬儷文導演用這樣一個個簡單的故事傳達著濃濃的情誼。

從2008年的《桃花運》到最新上映的《巨額交易》,導演的創作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這首先表現在主題上,直接對準了現代人貪婪的物欲和迷茫的情感婚姻生活,金錢成為當今社會成功的代名詞和生活的保證,“白骨精”毫不忌諱的喊出要找“特別有錢的老公”“三有一無,有錢有房有車無老婆”,一個可以給予她優厚生活待遇的男人,金錢就是愛情的等價品。《巨額交易》更是一場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每個人腦子里充斥的詞語都是“挖金”、“賺錢”,愛情在財富面前是卑微的,王云鵬的老婆甚至以生孩子作為威脅。導演向我們展現著這個人情冷漠、人心浮躁、物欲橫流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不再單純、簡單。導演的創作轉變既是對過去樸實人心的懷念,又是對當今社會的諷刺和惋惜。

二、劇作結構:單線條為主——多線條交織

在馬儷文早期的作品中,故事情節比較集中,影片圍繞一條主線展開,其他情節和人物的加入都是為這一條線索服務,如《我們倆》中把故事發生的空間集中到北京的一個小四合院里,鏡頭記錄了一老一小由矛盾重重到相互依賴再到難舍難分的整個情感歷程,老太太的孫子、小馬的男友和弟弟的出現增加了故事的豐富性和戲劇性,但他們只是整個故事主線的補充和細化。《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這部影片更是聚焦于女作家與母親的相處的最后一段日子,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從《桃花運》開始,導演的創作模式發生了轉變,在劇作結構上呈板塊式發展,同一個主題下有不同的故事情節,他們之間可以存在微妙的聯系,也可以獨立存在,各自成型,影片不再集中于一個故事,而是多條線索相互交織,共同發展,但絲毫不影響影片的完整性。80年代臺灣新電影運動時這種板塊式的結構曾風靡一時,如由四個導演分別執導四個獨立故事組成的影片《光陰的故事》;由侯孝賢、曾壯祥、萬仁等共同執導的《兒子的大玩偶》。比起臺灣新浪潮導演,馬儷文影片結構的創新形式是委婉的,各自獨立的故事在講述上相互交織,以保證不會削弱影片所營造的整體感。導演的創作風格不是單一的,他們力求創新,不滿足于局限在一種模式中,如新生代導演姜文早期執著于文藝片的探索,《太陽照常升起》的冷門曾一度成為導演的傷痛,在隨著市場化的進程中,拍出了迎合大眾口味的商業片《讓子彈飛》,讓姜導著實“飛”了一把。馬儷文導演同樣如此,她一直探索著影片的模式以更好的傳達出所想表達的思想。

三、演員陣容:小人物為主——大明星云集

明星是電影商業化進程中的一個熱點,明星的加入可以保證影片的基本收入,甚至關系到一部影片的生死存亡,因而各大導演往往借助明星來提高影片的上座率,也使明星一度成為一部影片或一系列影片的品牌。馬儷文導演創作初期受到資金的限制,拍攝的都是小成本的影片,因而大多都是以小人物為主,《我們倆》中第一次出演電影的老藝術家金雅琴,第一次走上銀幕的女大學生宮哲,然而他們樸實的表演得到了觀眾的認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也是以小人物為主,導演追求的是以影片的故事吸引人,以傳達的真情感動人,達到的效果并不低于明星所帶來的吸引力。

《桃花運》、《巨額交易》等影片卻截然不同,導演邀請各大當紅影星加盟,還未上映便吸引了眾多觀眾的注意力,《桃花運》中的葛優、鄔君梅、李小璐、范冰冰、郭濤、梅婷、耿樂等,《巨額交易》中的藍正龍、喬任梁、韓彩英、杜汶澤、許志安等,著實讓觀眾過了一把明星癮。這多方面是由于影片商業化運作中的需要,也說明了導演注重市場化運作的轉變。結語在當代中國電影界,女性導演開始嶄露頭角,展現出了不一樣的創作風格、視點和技巧,她們往往能發掘人類情感中最溫柔、最細微的部分,并且以獨特的女性視角表達出來,比較有代表性的像俞飛鴻、徐靜蕾、李少紅、寧瀛、李玉等,當然,馬儷文也是其中之一。這些新生代導演將繼續探索電影世界中不一樣的人生,創造屬于自己的電影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