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倫理題材電視劇口語化劇名

時間:2022-03-25 08:52:00

導語:生活倫理題材電視劇口語化劇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活倫理題材電視劇口語化劇名

1.生活倫理電視劇因其更加貼近廣大民眾豐富多彩的生活而倍受觀眾的喜愛。內容的豐富性決定著形式的多樣化,正是由于這一點使得口語化劇名在命名方面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現將搜集到的此類口語化電視劇劇名從命名特點的角度分析如下:1.1口語化劇名在語言類型選擇方面,多使用口語味較濃的俗語、語氣詞等。如《求爺爺告奶奶》,就是典型的帶有口語色彩的俗語,像平實的大白話一樣讓人感到親切。再如《來我家吧》中表祈使的語氣詞“吧”的使用,強化了劇名的口語味兒。此外,人們在進行口頭交際時,習慣在詞尾加“兒”,即用“兒化音”表達口語化色彩。這一點在生活倫理電視劇口語化劇名中也有體現。如《幸福像花兒一樣》,若改為“《幸福像花一樣》”就不如前者更符合漢語口語的特點。1.2句式結構和類型的多樣性。口語化語言的特點之一就是形式靈活,具有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反映在口語化劇名中表現為句式結構和類型的多樣性。1.2.1生活倫理題材電視劇劇名根據結構可分為單句和復句。單句如《好想好想談戀愛》《幸福像花兒一樣》《都是月亮惹的禍》《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女兒有了個男朋友》《愛比恨多一點》等。復句如《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你在微笑,我卻哭了》《動什么,別動感情》等,而且多使用緊縮句,符合口語簡潔的特點。1.2.2根據語氣分為祈使句(如《千萬別租房》《來我家吧》等),問句(如《誰為愛情買單》),陳述句(如《都是月亮惹的禍》),感嘆句(如《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等,豐富的語氣使劇名猶如百姓的大白話一樣,直接表達出劇中人物的愛恨情愁。1.2.3使用省略句也是口語化劇名的一個顯著特點。在口語中,為了求得表達的經濟簡潔,我們往往在不影響意義表達的前提下采取“省略”這一手段。這一點,在口語化劇名中也有明顯的反映。《好想好想談戀愛》《看不透你的心》《不能沒有你》這組劇名省略了第一人稱主語;《千萬別租房》《別拿豆包不當干糧》《來我家吧》《不要問我從哪里來》《別動我的抽屜》這組劇名省略了第二人稱主語;《都是月亮惹的禍》省略了第三人稱主語。省略主語,是口語化劇名的一個顯著特征。此外,補語及關聯詞語也常被作為省略成分。如《幸福像花兒一樣》,這一劇名省略了意義近似于“好花不多時”的補語。在《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這一劇名中,省略了表因果關系的關聯詞語“因為……所以……”(也可理解為省略了表示讓步關系的關聯詞語“既然……那么……”)1.3在給生活倫理題材電視劇命名時,作者較多地使用了口氣較重的詞或句式以增加劇名的分量,從而加強對觀眾心靈的震撼力度以達到增強劇名本身吸引力的效果。本文就此擬從這樣幾個角度考察:1.3.1在本文鎖定的30個口語化劇名中,就有7個祈使句式的劇名中含有語氣強硬的表達否定意義的詞:《千萬別租房》《別拿豆包不當干糧》《別動我的抽屜》中的“別”,《不要問我從哪里來》和《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的“不要”,《不能沒有你》中的“不能”,《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中的“別再”;此外,一般陳述句《愛你沒商量》中的“沒商量”的語氣也十分強烈,這些帶有強烈否定意義的詞語仿佛讓觀眾的心靈感受到了一種不可拒絕的力量。1.3.2使用重疊結構加強語氣。如《好想好想談戀愛》中的“好想好想”。1.3.3使用副詞加強語氣。如《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的“如此”,《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中的“其實”,《千萬別租房》中的“千萬”,《都是月亮惹的禍》中的“都”,《偏不離婚》中的“偏”,都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1.3.4借助“對比反差”手段加強語氣。《你在微笑,我卻哭了》中的“你微笑我哭”的反差,以及《愛比恨多一點》中“愛與恨”的對比,加強了語言表達的強度,給觀眾一個黑白分明的印象。1.3.5上文中所提到的復句式劇名也具有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的作用。《動什么,別動感情》《你在微笑,我卻哭了》所表達的轉折關系,以及《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所表達的因果關系(或讓步關系),都在不同程度上達到了增強語氣的效果。1.4口語化劇名一個較為顯著的特點是具有話語的發出者和接收者,從話語的發出者來看,本文鎖定的30個劇名中以文字形式出現第一人稱(包括單數和復數)的劇名就有10個之多,占30%。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第一人稱以省略的形式隱含在劇名中。第一人稱的大量使用也是口語化劇名的一個特色,這似乎與人們越來越重視自我意識有關。從話語的接收者來看,由于話語發出者身份各異,其接收對象也會隨之不同。現姑且從話語接收角度將本文鎖定的30個劇名大致分為以下幾類:1.4.1以劇情中的人物為述說對象,對之表達相應的情感。諸如此類的劇名有:《不能沒有你》《偏不離婚》《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看不透你的心》《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你在微笑,我卻哭了》《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別動我的抽屜》《愛你沒商量》《原來就是你》《不要問我從哪里來》《誰為愛情買單》《來我家吧》《別拿豆包不當干糧》等。1.4.2以觀眾為述說對象進行自述,或憑借自己過來人的身份向其忠告。諸如此類的劇名有:《動什么,別動感情》《千萬別租房》《我的美麗生活》《女兒有了個男朋友》等。1.4.3自言自語型。這類劇名沒有明確的述說對象,多為角色自身的想法。諸如此類的劇名:《好想好想談戀愛》《幸福像花兒一樣》《帶著孩子結婚》《都是月亮惹的禍》《誰都會說我愛你》《有淚盡情流》《愛比恨多一點》《求爺爺告奶奶》《追趕我可能丟了的愛情》《跟著陽光跳舞》等。當然,從敘述角度對劇名進行分類,界限并不能做到十分清晰,帶有一定的交叉性。這是由于在口語化劇名的背后,往往隱含有非唯一性的語境。語境設置的不同,敘述角度就會發生改變。如《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可以是觀眾對劇中男女主人公形象的評價,也可以從劇中角色的角度,對男女主人公進行評價,還可以是男女主人公的互評。也正由于口語化的語言被賦予了劇名的身份和使命,從而達到了一種更為廣闊的語言天地,彰顯出了口語化劇名的魅力。2.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研究口語表達的修辭方法“是研究在特定的言語環境中最有效地說服別人的方法”,口語化電視劇劇名盡管用的是“大白話”,但話粗理不粗,文俗理不俗。它特定的身份和功能,在傳達信息曉喻觀眾時,具有以下優勢:2.1具有大白話似的親切感,可提高被觀眾選擇的機會談及以口語化語言作標題的劇名容易被觀眾選擇和接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口語化劇名所具有的那種對百姓日常生活“白描式”敘述的親切和真實感。大白話似的語言拉近了電視劇與普通觀眾之間的距離,調動起了觀眾的觀賞熱情。如《女兒有了個男朋友》,這一劇名將大白話說到了極致,正如鄰家媽媽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的樸實話語,不但使我們毫無粗俗之感,反倒倍感親切。但即使同是大白話,其口語化的程度也是稍有不同的。如《有淚盡情流》《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的“盡情、如此”等較為書面化的詞語,以及《追趕我可能丟了的愛情》中較長的定語結構,使之給人的口語化感覺比《求爺爺告奶奶》等弱些。但是在整體口語化風格的限定下,這些劇名也能給人以大白話似的親切感,同時可以滿足受眾不同文化層次的需要。[內容提要]近年來生活倫理電視劇增多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伴隨而來的一個現象就是口語化劇名的大量使用。本文即著眼于此,結合現代普通百姓的心理趨向以及價值取向,對這一語言現象的特點及其原因進行分析。[關鍵詞]電視劇劇名口語化通俗親切共鳴近年來以反映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生活倫理電視劇日益增多,而且此類電視劇劇名越來越有意思,比如《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動什么,別動感情》《好想好想談戀愛》《誰為愛情買單》等等,很口語化,有點感性,讓觀眾覺得有趣,甚至美妙。本文即以如今日益增多的生活倫理電視劇口語化劇名為視點,結合現代普通百姓的心理趨向以及價值取向,對這一語言現象的特點及其原因進行剖析。1.生活倫理電視劇因其更加貼近廣大民眾豐富多彩的生活而倍受觀眾的喜愛。內容的豐富性決定著形式的多樣化,正是由于這一點使得口語化劇名在命名方面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現將搜集到的此類口語化電視劇劇名從命名特點的角度分析如下:1.1口語化劇名在語言類型選擇方面,多使用口語味較濃的俗語、語氣詞等。如《求爺爺告奶奶》,就是典型的帶有口語色彩的俗語,像平實的大白話一樣讓人感到親切。再如《來我家吧》中表祈使的語氣詞“吧”的使用,強化了劇名的口語味兒。此外,人們在進行口頭交際時,習慣在詞尾加“兒”,即用“兒化音”表達口語化色彩。這一點在生活倫理電視劇口語化劇名中也有體現。如《幸福像花兒一樣》,若改為“《幸福像花一樣》”就不如前者更符合漢語口語的特點。1.2句式結構和類型的多樣性。口語化語言的特點之一就是形式靈活,具有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反映在口語化劇名中表現為句式結構和類型的多樣性。1.2.1生活倫理題材電視劇劇名根據結構可分為單句和復句。單句如《好想好想談戀愛》《幸福像花兒一樣》《都是月亮惹的禍》《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女兒有了個男朋友》《愛比恨多一點》等。復句如《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你在微笑,我卻哭了》《動什么,別動感情》等,而且多使用緊縮句,符合口語簡潔的特點。1.2.2根據語氣分為祈使句(如《千萬別租房》《來我家吧》等),問句(如《誰為愛情買單》),陳述句(如《都是月亮惹的禍》),感嘆句(如《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等,豐富的語氣使劇名猶如百姓的大白話一樣,直接表達出劇中人物的愛恨情愁。1.2.3使用省略句也是口語化劇名的一個顯著特點。在口語中,為了求得表達的經濟簡潔,我們往往在不影響意義表達的前提下采取“省略”這一手段。這一點,在口語化劇名中也有明顯的反映。《好想好想談戀愛》《看不透你的心》《不能沒有你》這組劇名省略了第一人稱主語;《千萬別租房》《別拿豆包不當干糧》《來我家吧》《不要問我從哪里來》《別動我的抽屜》這組劇名省略了第二人稱主語;《都是月亮惹的禍》省略了第三人稱主語。省略主語,是口語化劇名的一個顯著特征。此外,補語及關聯詞語也常被作為省略成分。如《幸福像花兒一樣》,這一劇名省略了意義近似于“好花不多時”的補語。在《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這一劇名中,省略了表因果關系的關聯詞語“因為……所以……”(也可理解為省略了表示讓步關系的關聯詞語“既然……那么……”)1.3在給生活倫理題材電視劇命名時,作者較多地使用了口氣較重的詞或句式以增加劇名的分量,從而加強對觀眾心靈的震撼力度以達到增強劇名本身吸引力的效果。本文就此擬從這樣幾個角度考察:1.3.1在本文鎖定的30個口語化劇名中,就有7個祈使句式的劇名中含有語氣強硬的表達否定意義的詞:《千萬別租房》《別拿豆包不當干糧》《別動我的抽屜》中的“別”,《不要問我從哪里來》和《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的“不要”,《不能沒有你》中的“不能”,《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中的“別再”;此外,一般陳述句《愛你沒商量》中的“沒商量”的語氣也十分強烈,這些帶有強烈否定意義的詞語仿佛讓觀眾的心靈感受到了一種不可拒絕的力量。1.3.2使用重疊結構加強語氣。如《好想好想談戀愛》中的“好想好想”。1.3.3使用副詞加強語氣。如《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的“如此”,《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中的“其實”,《千萬別租房》中的“千萬”,《都是月亮惹的禍》中的“都”,《偏不離婚》中的“偏”,都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1.3.4借助“對比反差”手段加強語氣。《你在微笑,我卻哭了》中的“你微笑我哭”的反差,以及《愛比恨多一點》中“愛與恨”的對比,加強了語言表達的強度,給觀眾一個黑白分明的印象。1.3.5上文中所提到的復句式劇名也具有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的作用。《動什么,別動感情》《你在微笑,我卻哭了》所表達的轉折關系,以及《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所表達的因果關系(或讓步關系),都在不同程度上達到了增強語氣的效果。1.4口語化劇名一個較為顯著的特點是具有話語的發出者和接收者,從話語的發出者來看,本文鎖定的30個劇名中以文字形式出現第一人稱(包括單數和復數)的劇名就有10個之多,占30%。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第一人稱以省略的形式隱含在劇名中。第一人稱的大量使用也是口語化劇名的一個特色,這似乎與人們越來越重視自我意識有關。從話語的接收者來看,由于話語發出者身份各異,其接收對象也會隨之不同。現姑且從話語接收角度將本文鎖定的30個劇名大致分為以下幾類:1.4.1以劇情中的人物為述說對象,對之表達相應的情感。諸如此類的劇名有:《不能沒有你》《偏不離婚》《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看不透你的心》《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你在微笑,我卻哭了》《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別動我的抽屜》《愛你沒商量》《原來就是你》《不要問我從哪里來》《誰為愛情買單》《來我家吧》《別拿豆包不當干糧》等。1.4.2以觀眾為述說對象進行自述,或憑借自己過來人的身份向其忠告。諸如此類的劇名有:《動什么,別動感情》《千萬別租房》《我的美麗生活》《女兒有了個男朋友》等。1.4.3自言自語型。這類劇名沒有明確的述說對象,多為角色自身的想法。諸如此類的劇名:《好想好想談戀愛》《幸福像花兒一樣》《帶著孩子結婚》《都是月亮惹的禍》《誰都會說我愛你》《有淚盡情流》《愛比恨多一點》《求爺爺告奶奶》《追趕我可能丟了的愛情》《跟著陽光跳舞》等。當然,從敘述角度對劇名進行分類,界限并不能做到十分清晰,帶有一定的交叉性。這是由于在口語化劇名的背后,往往隱含有非唯一性的語境。語境設置的不同,敘述角度就會發生改變。如《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可以是觀眾對劇中男女主人公形象的評價,也可以從劇中角色的角度,對男女主人公進行評價,還可以是男女主人公的互評。也正由于口語化的語言被賦予了劇名的身份和使命,從而達到了一種更為廣闊的語言天地,彰顯出了口語化劇名的魅力。2.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研究口語表達的修辭方法“是研究在特定的言語環境中最有效地說服別人的方法”,口語化電視劇劇名盡管用的是“大白話”,但話粗理不粗,文俗理不俗。它特定的身份和功能,在傳達信息曉喻觀眾時,具有以下優勢:2.1具有大白話似的親切感,可提高被觀眾選擇的機會談及以口語化語言作標題的劇名容易被觀眾選擇和接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口語化劇名所具有的那種對百姓日常生活“白描式”敘述的親切和真實感。大白話似的語言拉近了電視劇與普通觀眾之間的距離,調動起了觀眾的觀賞熱情。如《女兒有了個男朋友》,這一劇名將大白話說到了極致,正如鄰家媽媽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的樸實話語,不但使我們毫無粗俗之感,反倒倍感親切。但即使同是大白話,其口語化的程度也是稍有不同的。如《有淚盡情流》《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的“盡情、如此”等較為書面化的詞語,以及《追趕我可能丟了的愛情》中較長的定語結構,使之給人的口語化感覺比《求爺爺告奶奶》等弱些。但是在整體口語化風格的限定下,這些劇名也能給人以大白話似的親切感,同時可以滿足受眾不同文化層次的需要。2.2傳達整體信息,通俗明快,引人注目,易于理解、便于讀者記憶口語化劇名多通俗明快,不僅精確、迅捷地表達出劇情梗概,而且能巧妙地突顯推動劇情的矛盾事件,讓觀眾有一種“開門見山”的感覺。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女兒有了個男朋友》等都是通過大白話的劇名形式向讀者告知一則重要的信息,即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因素。排除影響記憶的其他因素,單就理解對記憶的影響而言,越易理解的東西便越容易記住,對于劇名的記憶也是一樣。2.3憑借意象以小見大、尺幅千里的審美功能,引起觀眾的聯想《幸福像花兒一樣》《都是月亮惹的禍》兩個劇名似乎都未涉及到具體劇情,劇名中的“花兒”和“月亮”兩個意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都具有濃厚的文化意蘊。“花兒”固然美麗,但人們歷來有一種“好花不多時”的感傷。幸福也一樣會經歷一個花兒般的“含苞、盛開、凋謝”的過程,這種美麗不免帶有一種悲情色調。《都是月亮惹的禍》曾經做為流行歌曲的歌名紅極一時,本身就是吸引觀眾的亮點。“月亮”所給人的“朦朧”的感覺,特別是歷來文人墨客所賦予它的文化內涵,容易使觀眾產生聯想,引起觀看的興趣。3.越來越多的生活倫理題材電視劇劇名呈現口語化的趨勢已成為不容否認的事實,筆者就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從三個方面加以分析:3.1我們知道電視節目具有可多頻道同時播出的特點,觀眾選擇的自由度較大。要在眾多的同類電視劇中讓觀眾鎖住頻道,首先要在劇名上吸引觀眾的眼球。在眾多的電視劇中進行選擇性觀賞時,觀眾往往帶有一種略知皮毛、缺乏耐心的普遍心理,總是希望尋求一個更為直接、概括的信息,出現在屏幕上的劇名提示信息就理所當然為觀眾第一時間所關注。依據這樣的心理,如今的電視劇在播出時大都一改以往只在片頭出現劇名的傳統做法,而是使之在播出的同時作為提示信息進行“全程跟蹤”。當然,在伴隨性的劇名成為共性后,還需要個性的因素來吸引觀眾。而生活倫理電視劇劇名選擇“口語化”,自然是一個不錯的嘗試。3.2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搞活,相對寬松的大環境使得人們的思想也隨之開放起來。文化轉型帶來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歷史變遷。在人們為溫飽疲于奔命時,精神生活往往被忽視。而隨著全國經濟的飛快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普遍具有相對穩定的生活來源時,日常生活尤其是普通人的情感婚姻問題自然會浮出水面,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心。于是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生活,尤其關注人倫親情、兩性關系、婚姻質量、家庭責任等生活問題。基于此,生活倫理電視劇的興盛首先是時代的賜予,也蘊涵著歷史文化發展的深刻必然性。隨著電視劇內容的世俗化,劇名的口語化也就成為一個必然趨勢,具有一定的時代必然性。口語化劇名作為一種語言形式,記載著特定文化轉型時期人們世俗化的意識傾向,它的通俗明快也符合生活倫理題材電視劇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語言發展的時代印記。此外,現在許多涉及語言的藝術形式以及傳媒,都在經濟飛速發展和文化環境相對寬松的大環境下出現了“口語化”的大趨勢。例如王小波的小說語言,(報紙等媒體)新聞標題,新聞報道(如CCTV新聞臺每晚播出的“新聞社區”就是用典型的口語化語言播報新聞),現在還出現了一種新的傳媒手段“播客”,有人甚至預言以此為平臺會出現一個口語化的傳媒時代。在語言口語化這一大的趨勢下,生活倫理電視劇劇名的口語化特征也是順應歷史大潮的,帶有一定的必然性。3.3劇名的口語化趨勢增強,關鍵原因在于它能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3.3.1對家的歸依、對親情的依戀是人類的共同情感。作為一部反映普通百姓生活情感的生活倫理電視劇,其成功的關鍵在于是否能形成一種社會話題。而這一社會話題聚焦成一點就成為劇名。近幾年老百姓關注的社會話題主要集中在情感生活中的倫理道德、呼喚美善合一的人際關系、小人物對事業的追求等等。這些社會話題一旦轉變成劇名的形式,口語化的語言風格就成為一種必然。“零距離”的親切感是口語化劇名一大優勢,同時也是引起觀眾情感共鳴的關鍵所在。當前愈益緊張的生活節奏和生活方式的變遷使人們越來越感到身心疲憊,越來越需要心靈的放松和個性的張揚,超越平淡,尋求新異的刺激成為許多人生活的主題。但隨之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離婚率高”就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實。在經濟搞活的大環境下,面對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人們的思想也隨之“活躍”起來,有時甚至迷失了自我,婚姻生活似乎越來越經受不住考驗。《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這一劇名就是通過呵斥的口吻發泄對另一方(以前有過婚姻關系的一方)的不滿,也折射出生活方式的改變給人們所帶來的精神折磨。從傳統倫理向現代倫理的轉變過程中,伴生而來的是道德理性的缺失與情感價值困惑,在此種情境下,對真誠情感和美好人性的呼喚,對道德理性與家庭責任的呼求自然成為社會成員的心聲。生活倫理電視劇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這種社會需求,它在主流上表現出了呼喚人倫之和、美善合一的總體審美取向。對劇情高度濃縮的劇名自然成了這一審美取向的集結點,如《帶著孩子結婚》,所傳達給我們的信息就是人倫之合的審美取向。如今小人物也能干成大事這一社會話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如《別拿豆包不當干糧》這一帶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劇名,就反映了農村經濟搞活,農民敢于致富這一社會現實。帶有東北地域色彩的面食“豆包”,本是劇中主人公趙喜富的外號,在劇名中比喻農村基層不起眼的小人物;同時也是借“豆包”之口表明“小人物不可小看,小人物也能做成大事”的道理,是小人物在社會轉型時期能夠得以“出頭”的一聲痛快吶喊。口語化劇名有相當一部分直接反映出了某個社會話題,加之劇名本身所帶有的語氣,從而使自己或身邊的人有過類似經歷的觀眾產生共鳴。3.3.2盡管口語化劇名的敘述角度不同,但是由于口語化的特點,使得觀眾在接觸到此類劇名時,會自然地進行一種“角色換位”,由劇中角色的表達轉換為觀眾自己的心聲,加之語氣,從而引起其心靈和情感上的共鳴。如《追趕我可能丟了的愛情》,“我”本為劇中角色,但觀眾看到此劇名后,“我”就進行了“角色換位”,成為觀眾本人了。如果觀眾正有類似的經歷,必然會引起情感上的共鳴。3.3.3口語化劇名的世俗化緩解了觀眾的審美疲勞,使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得到滿足。周翠英在《淺析影視文學標題的口語化現象》(《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6月第19卷第2期)一文中這樣說到:“影視文學口語化的積極作用在于,它打破了文化階層對文化的壟斷這種文化特權現象……”長期以來的文化階層有尊奉雅文化的心理定勢,反映在語言上就是力求雅致脫俗,而似乎只有這樣做才符合其高貴的身份。語言風格的模式化,使人們不免出現審美疲勞。從心理學角度看,一些司空見慣的東西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相反新異的事物才會引起人們的興趣。對于人們來說,口語化劇名這種新異的語言類型確實緩解了觀眾的審美疲勞,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求異的心理需求。吃膩了山珍海味才發現,換個口味,蘿卜白菜其實也很可愛。4.對于劇名的口語化,還有一個如何看待的問題。有些學者認為,劇名并不是越通俗越好,長此以往將會降低語言的文化品味,使語言粗俗化,從而降低觀眾的審美水平,這種擔憂不無道理。關于電視劇劇名的口語化趨勢的利弊問題,筆者粗淺地認為劇名的口語化是時代的產物,自然劇名的語言風格也會隨著時代的進步,隨著人們心理需求的變化而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