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云框架服務體系分析

時間:2022-08-07 10:10:31

導語:電子政務云框架服務體系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政務云框架服務體系分析

云計算屬于超級計算機模式,本質上是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服務的一種共享模式,不僅調度靈活、資源共享,而且還具有可靠、智能化等優勢,與電子政務智能化管理、節約化建設需求相契合,可在最大程度上減少電子政務建設成本,促使服務質量提高[1]。在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紛紛提出了基于云技術的電子政務發展策略,希望通過云技術減少國家對電子政務建設的資金投入。而在我國,對于電子政務云體系的建設也十分重視,國家工信部正在不斷完善云技術服務體系的規劃和標準制定,重點推動標準化云技術服務工作[2]。本文就電子政務云平臺框架及其建設意義之上,重點分析了關于云框架服務中間件的建設。

1電子政務云平臺框架

我國從2002年開始就提出了“一站、兩網、四庫、十二金”為主體的電子政務框架。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在2006年提出了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各省市以及各行業在此文件精神下,對本地的電子政務框架進行了細化和不斷完善,比如上海市區縣電子政務總體框架、金土工程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等等[3]。對不同區域的電子政務框架進行分析,發現應用支撐平臺所處位置十分重要,該平臺服務內容主要有訪問控制權限、組織機構、電子表單、登錄、流程等,應用一體的公共性、基礎性的信息設施,通過集中建設和跨部門應用系統,以信息互聯保證電子政務的聯通和連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以電子政務戰略角度,提出了“加強建設信息系統,挖掘并充分利用人口、地理、稅收、金融、統計等資源,以信息互聯、資源共享為核心,著重發展國家電子政務建設,促使政府管理能力、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的建設目標、思路及重點,深入我國電子政務框架服務體系研究及應用實踐。在英美德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發達國家,都提出了各自的電子政務框架,歐盟甚至還確定了EIF,即泛歐電子政務服務互操作框架[4]。以上各國的電子政務框架都有一個相同點,即其核心為數據、業務,其目標是為了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及共享資源的能力,并通過相應措施或者考核等約束手段,立足于應用支撐平臺,建設公共性、基礎性的信息設施。

2電子政務云平臺框架服務體系建設的意義

第一,利用云技術實現資源設施的完善、優化和整合,構建基于共享模式的電子政務云,為政府業務系統提供更好的支持之外,還能夠對其他新型業務系統提供支撐,進而對已有的資源達到盤活的目的,實現投資成本的降低。第二,云服務對應用系統的系統冗余、雙機熱備等功能,可實現高效、經濟的的支撐,確保政務不會因為某種服務器故障而中斷,解決了應用層面的故障隱患,另外,云計算服務可自動化,在最大程度上使得系統部署速度進一步加快,實現智能化的政務服務和管理,有利于推動“智慧政務”的建設[5]。第三,通過政務云服務體系建設,有利于提高信息化水平欠發達區域的服務水平,同時還能夠促使我國電子政務平衡發展、縮小數字差異,滿足各級政府對電子政務服務的需求,進而均等化公共服務。第四,電子政務云建設的推動能夠減少物理服務器數量,實現能耗節約,進而讓電子政務的發展與低碳經濟戰略目標相符。

3電子政務云框架服務中間件建設

應用穩定可靠、重復應用、共性突出以及企業級的中間件,并建設應用支撐平臺,已成為了行業共識,而在一些政府信息化建設項目中,已確定中間件的數量、招標要求,故而在政府信息化項目建設中中間件的應用成為了重要的基礎設施[6]。我國電子政務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而不斷普及,云概念快速走入大眾,并被廣泛接受,在“框架服務”、“統一標準”、“統一規劃”、“資源整合”、“效能突出”、“產業推動”等方面,電子政務的作用十分重大,云框架服務中間件必然會成為時展趨勢,并形成獨特的發展形式。運營服務和信息化建設中,云框架服務中間件是軟件基礎設施,基于云技術的模式運營和建設,是可重復應用的、面對服務的設計框架,規范構件與體系框架的之間的關系、流程控制、職責分配,為重復應用構件提供互操作、運行環境[7]。位于高層業務與底層系統邏輯之間的云框架服務中間件,是微內核框架、系統集成、應用支撐、SOA框架(面向服務架構)、快速開發的具體實現。立足于微內核框架的框架服務體系,可易于擴展并使結構模塊化。微內核可靠穩定、結構簡單,不僅精致、優雅,而且程序易于模塊化。通過模塊化具有積木式拼裝優勢,按照解決方案的不同進行隨機應變,迅速組裝成合理有效的模塊。模塊化不回對另一個服務產生影響,更甚至還能夠在系統運轉進行模塊替換、新增動態。立足于SOA的框架服務中間件,可集中各類構建,提供注冊服務管理以及服務的集成。由于SOA軟件架構的開發是由多個廠商共同完成,故而會產生不同類型的門戶服務器、內容管理系統、應用整合、身份認證提供以及信息互通等中間件廠商。隨著SOA越來越完善、標準,不同種類的中間件生產廠商會逐步減少,各廠商只對其中一種或兩種中間件進行專注研發,使得中間件的質量、性能進一步提高。就軟件產業而言,有利于軟件質量提高、開發成本降低,幫助不同生產廠商解決同類軟件重復生產的問題。框架服務中間件需遵守開放標準,才能獲得廣泛的生存基礎。開放標準J2EE系列衍生出了JAVA蓬勃市場,無論是何種企業,都需要遵守規范,這是企業進入市場的前提條件,企業可以在標準之上進行創新、延伸。在開放標準方面,我國的標準化、信息化機構已邁出了第一步,《深圳市電子政務應用服務規范》[8]是我國第一個服務領域開放標準,可在網上免費下載,與此同時,我國對于SOA系列標準也正在加緊編制,并同中間件專題組織、支撐技術人員,使支撐中間件結合SOA服務標準。框架服務中間件的實現,具體以云計算為主。主要有軟件即服務、技術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三種服務形式,其中平臺即服務旨在為用戶創造一個應用環境,封裝服務商的服務、基礎設施并形成API,便于用戶應用、研發。云計算平臺即服務則是框架中間件的具體實現,營造了運行環境并使API為互聯網用戶服務,滿足不同系統的調用需求。而且支持SNA無共享集群框架具有優良的擴展能力、伸縮能力。框架服務中間件需要集成框架作為基礎組成部分,通過集成框架以及在上面建設的構建,一起組成了框架服務中間件,并利用標準協議服務公眾,實現高層次的業務復用、軟件復用[9]。用集成框架對服務進行管理、運行和監控,通過規范標準的服務庫對數據信息進行注冊、查詢和保存,提供服務調用、功能,并監控管理服務及其調用,同時滿足本地調用和遠程調用,可以均衡負載、分布式應用,使集成能力進一步提高,通過標準的調用規范、WebService協議組的組間接口描述,使各類軟件平臺差異予以屏蔽,使互操作更加透明,以便于原有應用系統的整合,為電子政務的業務合作、資源互通提供技術支持。框架服務中間件的構建一般主要有單點登錄、組織機構、流程、訪問控制權限以及電子表單,因為結構模塊化、微內核所產生的積木式拼裝組件,隨著框架服務中間件的深入完善和持續發展,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以及在特定領域內或者是行業內不同出現通用構件,比如全文檢索、GIS(地理信息系統)、射頻采集、BI(商務智能)等等,這些對框架服務中間件的更新,會帶來一定的支持作用,使云框架服務中間件得到快速發展,比如在北京市水務局、北京市海淀區、江蘇南通市以及深圳福田區等區域,應用廣泛,并形成了可持續化發展的“以云框架服務中間件為支撐、以開放標準為引領,可進行應用服務化和互操作,支持平臺即服務”的電子政務云框架服務體系。

4結論

總而言之,我國政務在現代科技發展形勢下逐漸趨于電子化,應用系統也越來越服務化,使得應用支撐從以往的理念化逐步向著實體化轉變,將建設轉變為服務,從閉塞走向開放,源自于框架服務體系、云計算理念、立足于開放標準的云框架服務中間件的探索到應用實踐,促使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一體化水平大大提高[10]。相信在未來的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工作中,云計算必然會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作者:金俊平 杜軍龍 周劍濤 單位:江西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