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時間:2022-03-23 03:17:11

導語: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五年制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不僅要培養學生一線崗位操作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的策略技能和管理能力。涉及策略技能的職業崗位如電商視覺設計師、文案編輯師、活動策劃專員、網絡推廣專員、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管理員等,涉及管理類的職業崗位如客服經理、倉儲經理、運營助理、網店店長等。這些崗位需要有技術、知識、經驗和資源的積累,準入門檻相對較高,學生需要進行長期且系統的訓練才能勝任。但由于實踐平臺的限制、師資隊伍不夠健全等現實原因,牽制了職業教育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歷經8年,探索并實踐了“企業+工作室+課堂”的三元協同制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創新模式。

一、建設發展名師工作室,提升其在業內的知名度

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李燕子木電商名師工作室”始于2009年建立的網商社團。社團旨在促進學生的專業學習、鍛煉學生的電子商務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為所有學生提供與社會、企業及同行學習交流的平臺,2013年更名為“子木工作室”。工作室前后承接了30多家中小企業的商業運營項目,服務企業的同時,教師的電子商務運營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也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電子商務運營高手。每年運營過的項目案例,都會凝練出不同的電子商務教學項目用于常規教學或實訓練習,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參與電商實踐運營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近年來,工作室在行業內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吸引了包括京東等知名電商企業和政府機構在內的眾多單位的目光,我們也因此能及時獲取大量的行業資訊、有效的實訓資源和精準的專業知識,對構建良好的電子商務教學生態圈、推動學校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三元協同明確人才培養方向和培養目標

職業教育課程目標有兩種,即最終目標和促成目標。最終目標代表了工人角色或近似工人角色的表現,強調在設計的工作環境中一個學生應有的表現;而促成目標是用分解的工作任務的要求進行定義的,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用來指導學生的學習。在“企業+工作室+課堂”三元協同作用下,我們確定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的4個培養方向:平臺電商運營方向、移動電商運營方向、新媒體營銷方向、傳統企事業單位的“互聯網+”轉型方向,并與中信、京東等大型互聯網創新型公司達成人才培養戰略合作協議。子木電商名師工作室持續不斷地承接中小企業電商項目,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即培養電子商務崗位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三、三元協同制優化課程內容

優化課程內容前需要對工作任務進行分析,這里會遇到一個難題,即專業知識在各個工作任務中分布不均勻。因此,需要對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合并。工作任務模塊合并一般遵循兩個原則:相關性原則和同級性原則。相關性原則是指要盡量把那些工作內容相關程度比較高的模塊合并在一起,同級性原則是指所合并的任務模塊應當處于同一個層級。在“企業+工作室+課堂”三元協同作用下,我們近年來增設了三門電子商務特色課程(“網絡商務”“電商美工”和“電商攝影”)。其中“網絡商務”課程就是一門通過工作室承接企業電商運營項目、基于網店運營的工作任務分析的綜合實訓課程,采用的是項目式教學,最新優化過的課程內容共有7個學習項目(項目名稱和要求詳見表1)。

四、三元協同制實施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

電子商務運營項目的特殊性決定了很多工作必須在課外完成。工作室打破了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和企業合作的平臺。在參與真實商業項目運營的過程中,工作室學生專業綜合能力大大提升。常規項目式教學過程基于工作任務分析將學生分組,由工作室學生擔任組長并扮演項目經理角色。整個學習過程中,商家起主導作用,教師相當于項目顧問,學生即員工。以學校2015級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為例,這個班共有44名學生,其中15名學生是工作室成員,在2016年他們參與了工作室與“優優匯聯”的合作項目。“優優匯聯”是一個校園網絡分銷平臺,共有百貨、零售、美妝類共約80多件商品,其評價標準主要是學生的銷售金額。在2016—2017學年下學期,這15名學生共成交了300多筆交易,銷售流水達12000元以上。由這個項目我們分別拆解出分屬3個專業的8個教學項目(詳見表2)。借鑒這15名學生的成功經歷,我們在電子商務專業進一步全面推廣網銷平臺項目。整個項目結束后,學生已完全掌握微營銷的工作步驟和關鍵因素,甚至有不少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技能開始自主微營銷創業。

作者:李燕 李濤 單位: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