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技能型人才培養實踐途徑
時間:2022-11-13 03:47:53
導語:電子商務技能型人才培養實踐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結合實踐探討將“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重視工匠精神融入到電商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注重從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通識課程三大模塊深化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構建培育“工匠精神”的課程體系;強化“學校-行業-企業”合作,打造工匠精神培育平臺。
關鍵詞:工匠精神;電子商務;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2016年3月,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年,國務院的《質量發展綱要2016年行動計劃》再次提出塑造工匠精神。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職業教育,如何傳承工匠精神,培養行業、市場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實踐課題。
1工匠精神的內涵
中國古代就有“工匠精神”的提法,四民“士農工商”中的“工”即是工匠,代表技藝專長者,現代職業教育對“工匠”的理解則更為寬泛。從廣義上來看,指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職業價值觀、職業態度和職業精神;狹義上則是指對嚴謹、一絲不茍、專注、專業、敬業等精神的追求與堅持。
2高職院校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性
2.1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是電子商務經濟高速發展的需求。2017年9月,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數據顯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形勢走好,潛力巨大,2017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為13.35萬億元,同比增長27.1%。可以看出,我國電子商務形勢向好,潛力巨大。與此同時,伴隨一路向好的電子商務發展態勢的是電子商務人才的嚴重不足。其不足,主要體現為兩點:①員工流失壓力、員工的擇業觀和工作態度成為困擾人力資源部門的前三大問題。②大量傳統企業涌入電子商務領域,電商行業競爭加劇,對從業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占比85%的電商企業存在人才缺口,尤其缺乏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超四成企業有大規模常規招聘計劃。2.2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可以有效解決人才供給和企業用工需求之間的矛盾。電子商務行業人才短缺是近年以來的常態,行業的高速發展造就了大量的人才需求,而目前學校培養的學生與企業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越發突出。用人單位往往重視求職者的職業技能,同時對求職者的工作態度、職業精神等綜合職業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但是電子商務畢業生在崗位中反映出來的工匠精神缺失讓人汗顏,主要表現為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崗位的要求,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高、缺乏必需的職業素養等。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適合生產、管理、建設和服務等一線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學生要“下得去、留得住”,敬業擔當,深耕于行業發展,精益求精。從這個角度來看,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保障學生的就業能力,端正就業中的工作態度,提升其職業素養。
3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踐途徑
3.1重視“工匠精神”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長期以來,高職院校重視專業知識的輸入和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是社會經濟發展中必需的實用性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也是工匠型人才的重要輸出渠道,在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高職教育系統中長期忽視學生的職業素養培育,造成學生在就業崗位的不適性。“工匠精神”強調的“務實創新、恪守信譽,愛崗敬業”等行為準則同電子商務行業從業者所必備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質有著許多內在的聯系。在培育電子商務技能型人才的過程中,學校需要確定“工匠精神”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將“工匠精神”融入辦學理念、專業建設中,培養學生電子商務專業技能的同時,充分利用專業課程教學、就業創業教育等方式和手段,增強學生的“工匠精神”使命,以此強化學生的有效就業能力,保障他們職業生涯的持續性發展。3.2深化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構建培育“工匠精神”的課程體系。工匠精神引領的電子商務課程體系,不僅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更要重視培育學生在工作崗位的愛崗敬業的態度、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和堅持不懈的努力精神。注重工匠精神培育的課程體系從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通識課程三大模塊展開。(1)專業基礎課程為學生專業學習奠定基礎,是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先導性課程和必修課程。“電子商務實務”是概述性介紹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的先導課程,把電子商務專業所需要的經濟、技術、管理和法律法規等多種知識和建站、支付、安全等技能,以及電子商務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主要行業應用給予概括性的介紹,從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質目標等方面引導學生全面了解電子商務的知識體系和應用發展情況,讓學生快速進入專業學習狀態,了解行業狀況和崗位需求,為培育工匠精神打下基礎。(2)專業核心課程著力于培養學生和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生在校期間,以專業學習為主,為此,“專業課程”學習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陣地。高職院校結合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調研具體的崗位需求,研究人才培養目標、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案等,對“網絡營銷”“客戶關系管理”“視覺設計”等專業核心課程進行深化改革建設,將崗位核心能力內化為一個個課程實訓項目,基于工作過程滲透工匠精神的內涵,讓學生掌握崗位核心技能,將所學知識和掌握的技能解決電商中的實際問題,強化學生的責任心和敬業擔當精神,研究如何做好產品和服務,助其產生職業敬畏、關注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內在動力。(3)專業通識課程貫穿電子商務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專業課程教育是培養學生在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通識課程則是指除專業教育以外的基礎教育課程,注重基礎性、整體性和綜合性等,注重大學生的知識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是一種全面的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滿足大學生的個人發展需要。電子商務是一門跨學科課程,綜合了多領域的知識和內容,通識課程注重電子商務課程內部各課程的交叉性和滲透性,強調課程的“專”和“通”,培植“電商文化底蘊”,戒除浮躁心態,讓學生了解電商領域的工匠精神,達到熏陶“工匠精神”的目的。3.3強化“學校-行業-企業”合作,打造工匠精神培育平臺。現在的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多建立了仿真實訓室,但是這種注重操作流程的虛擬操作不僅在實踐中存在偏差,學生學習流于形式,其更新更是難以跟上發展迅猛、日新月異的電子商務發展速度。很顯然,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電子商務技能型人才,拘泥于校內教育是難以達到目的的。強化“學校-行業-企業”的多方合作,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要方式之一,需要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尤其是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服務的對象,即企業、行業等各方主體的支持。以學校為主體,以地方的電子商務協會和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為紐帶,地方經濟中的電子商務行業和企業為服務對象,遵循“資源共享、良性互動、立足長遠、互惠共贏、共謀發展”的原則,積極探索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加強項目開發,打造工匠精神培育平臺,形成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實訓體系,實現專業發展與市場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工作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一方面通過工匠精神培育平臺,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一方面通過真實的企業文化氛圍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積極的價值精神,培養良好的工作態度和敬業擔當的責任心。
參考文獻
[1]陳立平.高職學生工匠精神養成教育的路徑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6(10):13-15.
[2]劉晴.高職培育“工匠精神”的現實困境與理性思考[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7,16(1):5-10.
[3]王曉漪.“工匠精神”視域下的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J].職教論壇,2016(32):14-17.
[4]李夢卿,楊秋月.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的關聯耦合研究[J].職教論壇,2016(16):21-26.
[5]楊紅荃,蘇維.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當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職教論壇,2016(16):27-32.
作者:張春玉 單位: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市場營銷專業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 下一篇:體驗式教學在市場營銷專業中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