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問題及策略

時間:2022-06-14 09:45:49

導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問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問題及策略

摘要:在深入調研湖北省唯一的淘寶村———鄖西縣下營村的基礎上,對鄂西北農村電子商務的興起歷史、發展現狀、特點和優勢進行了分析,通過與全國淘寶村進行對比研究,找出了鄂西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鄂西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鄖西淘寶村;鄂西北

電子商務指通過Internet完成的商務交易。交易的內容可分為商品交易和服務交易,交易是指貨幣和商品的易位,交易要有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支持。電子商務將傳統的商務流程電子化、數字化,一方面以電子流代替了實物流,可以大量減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動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從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1農村電子商務的興起與發展

農業是典型的傳統行業,具有地域性強、季節性強、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生產者分散且素質較低等特點,具有較大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電子商務是通過電子數據傳輸技術開展的商務活動,降低交易成本、減少庫存、縮短生產周期、增加商業機會,能夠消除傳統商務活動中信息傳遞與交流的時空障礙。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將有效推動農業產業化的步伐,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降低交易成本、減少庫存、縮短生產周期、增加商業機會。1995年,中國農村電子商務興起。第一家涉農電商集成現貨網成立,人們開始探索糧食在網上的流動情況。1995—2003年,我國逐漸探索出一條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光明大道。2008年,電子商務進入全國普通百姓的視野,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學習利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來銷售產品。2012年我國農村電子商務高速發展,涉農網店數量達到163.26萬個,其中注冊地在村鎮的網店59.57萬個。2014年全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涉農電商企業達3.1萬家,涉農交易類400家,農村網購市場總量達1800億元。2015年是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一個轉折點,國家商務部推進縣級農村電商發展,建立了200多個縣級電商服務中心和100家村級服務點。2016年,農村電子商務實現新突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總量突破4600億元。

2鄂西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鄂西北地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城市主要有十堰市、襄陽市。十堰市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縣有竹溪縣、竹山縣、鄖西縣、房縣。襄陽市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縣有南漳縣、??悼h、谷城縣。當前,鄂西北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表現出以下特點:(1)農村電商異軍突起,發展較快。作為湖北省唯一一個成功入選的淘寶村,鄖西縣澗池鄉下營村曾經是一個貧窮、封閉的小山村。2008年,村民王濤開辦了下營村第一家綠松石網店。2013年,下營村的淘寶網店迅速發展到32家,網店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江蘇等地。隨著村里網店數量的增加,網店店主們自發組建了下營村淘寶網店聯盟,抱團闖蕩電子商務市場。申通、圓通等物流企業紛紛在下營村設立物流點,該村已形成了集綠松石采購、加工、銷售、物流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全村339戶1441人就有139戶600多人從事農村電商。2013年,該村網店銷售收入達1500余萬元,加上其它各項收入,全村銷售收入突破3000萬元。2014年年底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全國“淘寶14村”,下營村榜上有名,成為湖北省唯一一個“淘寶村”。近年來,十堰農村電商發展迅速,目前全市農村電商應用及商戶達2000余家,從業人員1萬多人。2013年和2014年,丹江口市、鄖西縣、??悼h、南漳縣、竹山縣先后入選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目前,鄂西北地區電子商務企業超過10000家,直接和間接從業人數達16萬人,2015年電商交易額超過2400億。(2)特色產業電商發展成主力。十堰竹山縣的綠松石占全國綠松石總產量的70%,鄖西縣的綠松石產量也很高。兩地的農村電子商務主要就依托了綠松石產業。從表2可以看出襄陽市和十堰市的電子商務依托的產業有較大差異,十堰地區的礦產綠松石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在發展利用過程中不斷改進行業鏈形式,充分保證了其產品質量的和銷售利潤。(3)龍頭電商平臺形成快,帶動作用較明顯。在鄖西下營村淘寶網店的創始人王濤的帶動下,一群平均年齡25歲的80后、90后紛紛效仿也開起了網店,幫助鄖西下營村獲得了湖北省首個“淘寶村”的美譽。襄陽的“80后”創業人物靖軍,短短幾年和團隊一起把“百騰”發展為鄂西北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成功帶動了大批青年參與電子商務創業。當前,政府和企業正積極鼓勵和引進阿里巴巴、淘寶、京東、敦煌網、拉卡拉、慧聰網、1號店等全國眾多知名電商企業和科研機構進駐鄂西北地區,實現內外電商企業無縫對接,為鄂西北電子商務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和驅動力。

3鄂西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回顧鄂西北地區,十堰和襄陽兩市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軌跡,不難發現鄂西北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有喜也有憂。3.1特色農產品質量標準不統一鄂西北特色農產品生產比較分散、品種繁多等特點使得特色農產品標準化實施起來還有一定難度;再加上互聯網交易中的便捷性和虛擬性,網上交易的農產品對統一包裝標準具有較高的要求,給客戶選擇和辨別也帶來了困難。這些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鄂西北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3.2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嚴重匱乏湖北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較低,農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強,傳統交易習慣難以改變,很難掌握網絡的應用及電子商務方面的操作。鄂西北山區地處秦巴山區,尤其是十堰有5個國家級貧困縣,由于農村偏遠地區條件限制,在文化環境和社會經濟相對落后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十分匱乏,對電商人才的吸引力較低,使得鄂西北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缺乏持續的人才支撐。3.3農村電商產品單一通過調查了解,作為湖北省唯一的一個淘寶村,鄖西下營淘寶村主要經營的產品是綠松石,十堰是全球最大的綠松石產區,資源豐富,但都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十堰市的香菇,木耳和黃酒等產品模式也較為單一,雖資源相對充裕,但缺乏產品創新,種類單一。3.4發展規模小,集群現象不明顯鄖西下營淘寶村目前處于發展前期,雖然2016年銷售額已突破7000萬元,但是相對于其他發展較好的淘寶村來說還存在很大的不足。下營村目前還是比較分散的農村電商發展模式,資源不集中,也沒有集中的統一管理,雖然成立了電商協會,但是效果不明顯,大多數還是各自經營。

4鄂西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

4.1集群、標準化發展,提升附加值通過對農村電商創業者的采訪我們了解到,鄂西北農村地區農產品規模化、集群化程度低。農產品一般由中間商線下采購然后在線上銷售,但是因為標準不統一就會增加額外成本。以木耳為例,由于環境條件和文化水平限制等原因,中間商從農戶收購來的木耳中還含有木屑、小蟲等雜物,收購來的木耳還要經過進一步的加工,且木耳大小不一,客戶們喜歡的是中小型木耳,但農民一般會是以重量計價。因此,要想把農村電商做大做強,真正實現脫貧致富,就要學會抱團發展,制定行業標準,降低中間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4.2筑巢引鳳,招納設計人才隨著人們生活品位的提高,產品獨特的視覺效果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想要擁有自己的品牌,想要自己的產品獨樹一幟,就要在設計人才身上投入重金,成立自家的設計工作室,請專門的設計師來為產品進行結構設計、造型調整、產品包裝。創意引領潮流,細節彰顯品位,讓同樣的原料因為獨特的設計、精致的加工工藝而大放異彩,進而提高網銷利潤。4.3創新驅動,突出品牌化戰略安徽省涇縣丁橋鎮李元村(淘寶村)的“宣紙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李元村憑借這一特色傳統文化工藝產品,借助農村電子商務的推廣,走上了致富之路,且享負盛名。鄂西北地區非常有名的特色產品較少,在所有商品中綠松石比較出名,首先是因為綠松石儲量少,且十堰是綠松石的著名產地,知名度較高,但其他產品與之相比知名度就相隔甚遠。因此從長久發展來看,一定要深度挖掘特色文化商品,打造品牌價值。

作者:王軍 徐海濤 胡尚會 萬漫 鄭蓮歡 單位:湖北汽車工業學院